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280万平方公里,这......”

赵匡胤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这个面积,差不多就相当于如今他大宋吞下南唐、吴越等地的面积。

这也就是说,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哪怕是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收回来。

当然,还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这所谓的北宋,与他的大宋没有关系。

不过赵匡胤心里也十分清楚,这个可能性无限地低。

他想要自欺欺人,都做不到。

那么问题就来了,未来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才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历史上的秦、汉、唐等朝,在最初的时候,同样是不占领这块地方,是后面慢慢打下来的。

而如今,大宋与契丹,虽然差距不大,但以中原的体量,想要拉开差距,应该比较简单。

只需要等大宋南下解决南汉,吞并南唐、吴越等地,必然会超越契丹。

到时候,虽然拿回燕云十六州,会费点劲,但不至于拿不回来啊!

这中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咱大明如今才8亿多亩,什么16亿、43亿亩,简直可笑至极!”

朱元璋冷笑道。

但凡种过田的人,就知道这个数,有多么离谱。

哪怕是一亩田,要种好它,也得投入不少的时间。

而一个人,投入大部分精力的话,一年大概能种十来亩。

但若是按照隋朝五千多万人来计算的话,16亿亩就约等于平均每人30多亩。

这么多的田,要一个人来种,那根本顾不过来。

更不要说,43亿亩的话,平均就是每人80多亩了,一个人累死都种不了这么多。

当然,这里面说的是人均亩数。

若是按家庭来算,一个家庭七八十亩,还是可以种得过来的。

一个家庭,除了夫妻两个人外,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等等,加起来七八口人,还是有的。

这样平均下来,一人也只有十来亩,顾得过来。

但若是人均80亩,一个家庭,那就是五六百亩。

这在如今的大明,已经属于地主了,需要把地租给别人,否则根本种不完。

......

画面继续。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离谱的数?】

【这就得谈一谈土地制度了,夏商周实行的是井田制,秦汉实行的是名田制,三国时期短暂实行过屯田制。】

【而从北魏开始,一直到隋唐,实行的是均田制。】

【啥是均田制?】

【均田制,就是朝廷将国有土地,分配给平民播种。】

【按照隋文帝时期的分法,就是男丁授予80亩露田,外加20亩桑田,已婚女子则授予40亩露田。】

【其中露田,人死之后,要归还朝廷。】

【而桑田,人死之后,可由后代继承,无需归还。】

【除此之外,奴婢、部曲等等,也有不同的分田方案。】

【想法很美好,执行起来,就出了问题。】

【因为随着隋朝一统,人口开始爆发性增长,地开始不够分了!】

【所以,不管是隋文帝的16亿亩,还是隋炀帝的43亿亩,其实都是应授的田地。】

【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地授予。】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商君千古啊!”

听着电台,秦始皇嬴政喃喃自语道。

夏商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因为土地被分隔为方块,形状像“井”字,故得名为“井田”。

井田制规定,井田属于周王所有,分配给诸侯,诸侯再层层分配给卿大夫等人。

最终,一些好的田地,由贵族派奴隶进行耕种。

而坏的田地,则分配给“庶人”耕种。

但所封的贵族,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并无所有权,只能世代相传,不能转让与买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人们能够更多地开垦田地。

而这些开垦出来的田地,自然很难纳入井田制当中,由此产生了私有制,井田制开始逐渐瓦解。

直到商鞅变法,正式在秦国废除了井田制,并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按军功分配田地,即“名田制”。

这一变革,无疑损害了那些奴隶贵族的利益,所以才导致商鞅最后被“车裂”。

虽然商鞅被“车裂”,但变革的浪潮却是阻止不掉的,秦国由此飞速发展,最终由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了华夏。

当然,这个制度,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按照军功授田,催生了大量的军功地主。

随着秦朝一统,除了匈奴等威胁外,不再打仗,就没有办法按照军功授田了。

而原来的军功地主霸占了大量的田地,开垦田地的速度又渐渐放缓,不可能无限开垦下去。

这就导致普通人所拥有的土地十分有限,又没有途径获得军功,从而产生了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一点也不简单。

毕竟自商鞅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

而那些军功地主世代积累的土地,已经相当地多了。

若是想把这些土地收回来,那这些军功地主非得造反不可。

而这些军功地主也是秦朝的基本盘,即使是秦始皇,也不敢轻易去动他们。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了起来,具有了一统华夏的资格。

但同样让秦朝,隐藏着难以解决的问题。

只能说,凡事皆有利弊。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屯田制,就是曹操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刘备不由有些感叹道。

汉朝建立之后,还是沿用的“名田制”。

但是,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利器。

秦朝所存在的问题,汉朝一开始并不存在。

因为秦朝的军功地主,在秦末乱战和楚汉之争当中,死得差不多了。

即使有侥幸没死的,也不敢宣称田地是他家的。

毕竟,不能用前朝的剑,来斩今朝的官。

当然,由于“名田制”本身的特性,使得“合法”的土地兼并得以存在。

到后期,同样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屯田制”登场了。

屯田制,一开始其实是为了解决军队粮食的问题。

由于一些军队需要戍卫边疆,运粮十分不便。

于是就有人建议让士兵开垦田地,自给自足,戍卫与垦耕互不干扰。

这项制度,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提出。

不过刚开始,仅仅只是小范围应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直到曹操镇压黄巾军的时候,为了强军足粮,开始大兴屯田。

并且不仅仅是军队屯田,曹操还招募了大批游民屯田。

由曹操提供土地、种子、农具等东西,再由游民开垦耕种,最后的收成按一定比例分成。

所取得的效果是惊人的,仅在开始屯田的第一年,就得粮上千万斤。

这使得曹操的军粮不再短缺,也争取到了大量的人口,大大加快了北方统一的进程。

而随后,刘备、孙权等人也有样学样。

先后实行过屯田,但规模和效果,都不如曹操大。

毕竟,曹操抢占了先机,又占据了肥沃的土地——中原,效仿者一时之间也超越不了。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这......”

隋文帝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电台这话,确实说得不错。

地真的不够分了。

以往改朝换代,都得经历腥风血雨,然后天下变得满目疮痍,人口下降得很厉害。

但隋朝,却是一个特例。

之前的北周,吞并北齐的时候,是快刀斩乱麻,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而隋文帝取周自代,也只是在朝堂之上腥风血雨,民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随后的灭陈之战,虽然费了一点劲,但完成得也比较迅速。

所以可以说,隋朝之前的统一之路,那是相当地顺利。

到真正统一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像汉朝那样休养生息,就爆发了惊人的恢复力,人口更是持续增长。

到如今,每年成人的人口那是不断地增多,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地可分。

想到这,隋文帝露出懊悔的神情,叹道:

“悔不当初啊!”

在隋朝建立之初,那个时候仗着土地还比较多,于是为了巩固地位,拉拢人心,便把大量土地,赏赐给功臣。

当时还有大臣苏威进谏,认为应当减功臣的地,分给百姓。

但另外一个大臣进行了驳斥,表示历代功臣都可以得到封地。

若是剥夺了,恐怕难以服众,届时说不定,朝臣都不建功立业了。

当时的隋文帝,由于手上的地还多,就觉得驳斥得对,没有理会苏威的进谏。

而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才方知苏威说得对,他才是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啊!

只可惜,地已经给出去,想从功臣的手中抢回来,那是相当难办。

......

画面继续。

【所以,当时隋朝有一个突出的矛盾:人多地少。】

【据记载,当时在人口密集地区,每丁实际才分得20亩,远低于应得的田地,“老小又少焉”。】

【针对这个矛盾,隋文帝曾召天下策士,商讨此事。】

【结果,天下策士对于这个困扰了华夏上千年的问题,同样束手无策。】

【直到隋炀帝时期,人口进一步增长,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于是,隋炀帝颁布诏书,停止向妇女、奴婢、部曲等人授田。】

【而奴婢、部曲等,大多数是勋贵手下的人,这一举无疑是在抢勋贵的田,挤出来分给百姓。】

【但问题是一对夫妻要缴纳的税收是固定的,这一点在隋文帝之后就没有变过。】

【而现在妇女,也就是妻子一方的田没有了,但总税却是不变的。】

【土地减少,赋税不变,这样一来,整个家庭的负担无疑更大了。】

【这一点,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就更加突出了。】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停止向奴婢等人授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隋文帝摸着胡须思考道。

奴婢、部曲等,基本上没有人权,授的田,完全是属于主人家。

故而很多勋贵家里蓄养了大量奴婢、部曲等,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田地。

针对这种情况,隋文帝做出了一个规定,定了一个奴婢等人授田上限。

低于这个上限,该怎么分,就该怎么分。

但到了这个上限,哪怕蓄养再多的奴婢,也不授田。

所以,现在很多勋贵蓄养的奴婢数量,刚刚卡住这个上限,不多也不少。

结果没成想,那个逆子比他做得更绝,直接不授这些田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做,貌似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大不了妇女的田继续授,让家庭的土地不减少就是了。

这样一来,或许会让一些勋贵家庭减少奴婢数量,造成一些难民,但总体来说,问题不大。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土地不够,人口又多。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人口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啊!

这大概也是后世拥有计划生育的原因吧?”

听着电台,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感叹道。

隋朝的人口就是因为太多了,土地有些不够用。

又因为隋炀帝的乱搞,外加一些大灾,让得粮食消耗得十分快。

到隋末的时候,许多人都吃不上饭,以至于难民无数。

当然若是隋炀帝不那么乱搞,粮食也不至于消耗得那么快。

但要是人口达到了一定数量,同样会让隋朝产生不小的粮食问题。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计划生育的原因。

虽然那个后世似乎拥有高产的粮食,粮食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但李世民也清楚粮食问题,仅仅只是人口太多所产生的其中一个问题而已。

还有许多问题,都与人口数量息息相关。

一旦人口过多,其中一些问题,必然会爆发,这是可以预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