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这么,一直到了六月,隋军始终没有攻克辽东城。】

【最后隋炀帝还将责任归咎于,将领没有拼命。】

【某佳琦直呼内行,哪李贵了,工资没涨,你努力了吗!】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他不是御驾亲征了吗?”

听着电台,刘邦有些不解道。

御驾亲征,不就是意味着隋炀帝在现场吗?

那高句丽宣布投降,隋炀帝直接接受,入城控制就够了。

为何还得让人去禀报?

莫非隋炀帝没有亲临现场?

那御驾亲征的意义,又在哪里?

“说不定,他是真的来玩的。”

旁边的陈平,也忍不住吐槽道。

“就算玩,几次之后,也该改了啊!”

樊哙同样难以接受道。

作为一名大将,樊哙真的替这支部队感到憋屈。

攻城,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结果好不容易快要攻城成功了,敌人一投降,就得停下来,眼睁睁看着敌人重新修整,再次抵抗。

还来来回回好几次,像是敌人在逗猴一样。

这要是换作他是部队的大将,早就不干了,爱谁干谁干!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半年,哪怕是正常的远征,也已经是极限了。

更何况,是百万大军呢!”

诸葛亮忍不住摇了摇头道。

这种情况,在他看来,如果开战一个月内,取不到有利的战果,就得赶紧撤。

否则,往后劣势只会越来越大,根本取不到什么战果,只是在白白地消耗己方。

实在不智啊!

“久攻不下,士气也到了极限,想管理他们,更难了。”

刘备也这样道。

刚开始,他们或许还有满腔热情,支撑他们作战,管理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小。

但到最后,后面久攻不下,或者说耍猴一样的“投降”,早就让他们无心再战。

厌战,思乡......

这种情绪的爆发,让刘备用脚想,也知道这百万大军当中,有不少人会成为逃兵。

若是数量缩小十倍,只有十万人的话,那他刘备还有办法稳住大军。

但面对百万大军,他也是有心无力。

更不要说,一切军事行动都得“禀报”的隋炀帝了。

话又说回来,这种什么事都得“禀报”的行为,确实很像那些掌控欲爆棚的孩子。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呼!”

隋文帝长吐了一口气,防止自己被气死。

这若是放到一些小说里面,恐怕就换成“噗”的一声,吐出血。

但实际上,如果不是身体做不到,现在的隋文帝确实很想吐血。

百万大军啊!

在他想象中,哪怕最后败了,好歹也能给高句丽造成一定的损害啊!

结果到头来,连人家的一座城,都没有攻下来。

能不让人想吐血吗?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隋炀帝就是不肯认错,更改之前所下的命令,结果白白延误了许多战机。”

唐太宗李世民不由摇头叹息。

隋炀帝就是一个军事小白,并且掌控欲还极强。

虽然之前平陈之战,他是元帅,但只是挂名的,实际上是高颎指挥全军。

而这次,百万大军,让他觉得稳操胜券。

飞龙骑脸,怎么输?

于是为了自己的掌控欲,下令一切军事行动,都得禀告于他。

然而许多战机,都是一瞬之间的事情。

等到禀告给他,恐怕白花菜都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

这并不是说将领可以随便违背旨意,在大方向的战略上,将领还是得遵从的。

至于具体的军事行动,那就有待商榷了。

因为“君命”很有可能,是根据几天前禀告的战场情况下达的。

而战场变化莫测,“君命”可能根本不适合此刻的战场。

一个明智的皇帝,也顶多在战略战术上,给出意见,不会轻易插手到具体的军事行动。

除非是御驾亲征,亲临了战场。

只不过前期隋炀帝只做到了御驾亲征,并没有亲临战场。

这才导致了禀告需要时间,让高句丽有了无限卡bug的机会。

“哪怕是到了后期,隋炀帝亲临了战场,但士气早就衰落了,将士已无心再战,依旧拿不下城池。”

李世民有些惋惜道。

虽然他个人认为,单凭百万大军,很难彻底解决高句丽。

但如果一开始,隋炀帝能够放开手,给将领自由发挥的空间,哪怕最后没有拿下高句丽,也足以给高句丽重重的一击。

这样一来,在很长时间内,高句丽是不敢与华夏为敌的。

只可惜投入百万大军,却没有给高句丽太大的消耗。

简直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伤害0.5。

......

画面继续。

【与此同时,在海上漂了几个月的水军,也终于到了高句丽。】

【在浿水上面,与高句丽大军遭遇,隋军大获全胜。】

【这个时候,来护儿想乘胜攻击平壤。】

【副主管周正听此,急忙劝阻,建议等岸上的大军到了,再一起行动。】

【但来护儿却立功心切,执意带着四万精兵,前去攻城。】

【而高句丽一方看到来护儿孤军深入,于是将计就计,放来护儿进入平壤。】

【趁着来护儿放任士兵大肆劫掠,阵型混乱之时,突然袭击。】

【最后来护儿拼命才逃出来,但四万精兵回来的,却没有多少。】

【此战,让来护儿的部队元气大伤。】

【只能将战船撤回海边,老实地等待起了岸上的大军。】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果然如此。

这大军的配置,也有问题啊!”

听着电台,刘备一脸猜对了的表情。

百万大军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就有众将的安排。

将军、副将等,该怎么搭配,也是一种智慧。

就比如,若是将军是一个比较偏激进战术的人,那么副将最好就是一个稳健派,不时给将军泼点冷水,并在关键时刻劝阻住将军。

就拿来护儿的部队来举例,来护儿想要攻城,副主管周正虽然劝阻了,但没有劝阻住,这就是一种失败的搭配。

而很显然,部队越多,就越难搭配。

若是只有几支部队,还可以充分考虑各个将领的性格,给他们安排合适的搭配。

但若是有二十多支部队,那几乎所有将领都得上,想要每一支部队搭配好,那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其实按照世宗出关标准的话,这所谓的配置,也不是很重要。”

诸葛亮这个时候也出声道。

隋炀帝效仿的,是汉武帝出关。

那种情况下,这所谓的配置,并不太重要。

只要别把两个仇人安排到同一支部队当中,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出关只是巡游,不是真的想打仗。

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隋炀帝不是来打仗的。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来护儿......”

跪在地上的杨素听到这个名字,心里有些意外。

对于来护儿这个人,他并不陌生。

当初平定江南豪族叛乱,他任军总管,而来护儿任的就是子总管。

而对来护儿会带着四万精兵去攻城的这种事,杨素同样不意外。

在他看来,来护儿就是一个这样性格的人。

在当初平定叛乱之时,来护儿就曾经向他提议前后夹攻之计。

最后,由来护儿带着数百艘轻船偷渡,奇袭敌方后方。

而他则趁机正面进攻,大破了敌军。

可见,早在那个时候,来护儿就比较激进了。

后面来护儿因此有功,当上了大将军。

但杨素内心当中却是觉得,来护儿不宜单独领兵,最好给他配一个比较稳健的搭档。

不然以来护儿那样激进的性格,虽然容易在战场之上取得奇效,但同样容易吃亏。

当然,他和来护儿无冤无仇,并且来护儿也确实有功。

所以这些东西,他只是心里想想而已,没有去阻拦来护儿的晋升。

结果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预感,在十来年后,真的成真了。

来护儿激进作战,并且无人能够劝住他,最后导致了大败。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若是来护儿能够多等一会,与岸上的大军前后夹攻,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唐太宗李世民摇头轻叹道。

岸上的大军从辽东出发,到达的是平壤的北边。

而来护儿从海上登陆,到达的是平壤的南边。

两者,正好可以夹攻平壤。

而若是能破了平壤,并且拿下里面的高句丽王的话,那局面就会出现一些变化了。

但又是似想到什么,李世民又不由地补充了一句:

“当然,前提是能攻破平壤。”

岸上的大军那种表现,让李世民觉得自己的期望,或许太高了。

哪怕有来护儿的前后夹攻,能不能攻破平壤,也难两说。

......

画面继续。

【不过,来护儿不知道的是,此时岸上的大军正面对着一个困境。】

【他们快要没粮了。】

【除了攻辽东城以及其它城池的部队,还有九支部队,从不同的道路出发,奔向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这也是来护儿他们准备汇合的部队。】

【出发之前,这九支部队也携带了一定的物资。】

【但由于物资太多了,排甲、枪槊、衣物等等,每个士兵都是负重而行,难以承受。】

【许多士兵都想着减重,但排甲这些东西,并不好丢,丢了容易被发现。】

【于是想来想去,他们决定将带的粮食给丢了。】

【后面即使被发现少了,也可以说是吃了。】

【就这样,他们在帐幕下偷偷挖坑,将多余的粮食陆陆续续埋了起来。】

【所以,才到半路,这九支部队已经快要没粮了。】

【本来,这也问题不大。】

【只需要辽东等城攻破,运粮通道就打通了,这几支部队的物资补给不成问题。】

【但奈何有隋炀帝这个“微操大师”在,高句丽无限卡bug,他们都快到平壤了,隋军还是没有攻下几座城。】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连前面的城池都没有攻破,就想直扑人家后面的大本营,这简直是......”

刘邦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很多不打仗的老百姓会有一个疑惑,城池都是孤点,要是某一城池攻不破,那直接绕开它,攻其它城池,不行吗?

答案是,基本上不行。

不可否认,在一些特殊情形下,确实可以绕开。

但在大多数时候内,却是不能绕开。

因为一旦绕开了,其后背就暴露在了被绕开城池的视野当中。

轻则人家不断骚扰,切断运粮的通道,让补给变得困难。

重则敌方前后夹攻,让己方进退两难,被包围。

所以,虽然可以绕开城池,但绝大多数时候,部队选择的还是一路攻城略地。

除非能找到一条能避免绕开城池影响的道路。

不过城池,一般来说,也不是随便设的,大多有一定的军事意义。

想要绕开城池的代价,恐怕比攻下城池的代价,还要大。

故而,没有部队会轻易选择绕开城池。

“这个隋炀帝,是嫌人太多了,所以才分出九支部队,直扑人家的大本营,去送死?”

刘邦很难不怀疑隋炀帝的用意。

没有物资补给,纯靠自带粮食,就想打下人家的大本营,实在是离谱得不能太离谱。

有这功夫,还不如好好地琢磨一下,该怎么拿下辽东城呢。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本来就后勤紧张,还想要突袭作战,实在不智啊!”

诸葛亮不由摇头感叹道。

想将物资运输到辽东,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了。

可现在,他们竟然还想着突袭作战,后勤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作战啊!

而后勤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甚至关系到一整场战争的成败,

正如有一句俗话,所说的那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