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难道,这个梁朝接受了?”

听着电台,秦始皇嬴政不由道。

这句话,虽然是问句。

但秦始皇的心里面,基本上也有答案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梁朝应该是接受了。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让南朝送入深渊。

然而秦始皇心里面的疑惑,反而更大了。

有这么大的势力愿意归附,接受了,不应该是一种好事吗?

“先假意答应,然后想办法剥夺掉这个侯景的兵权,不就好了吗?”

秦始皇这么分析道。

这就和他当初对付齐王建的手段一样。

先答应他的条件,等到人落到自己手上了,那还不是任自己处置。

你要的五百里封地,他可是给了。

你自己在封地内,找不到食物,被活活饿死了,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同样的,对待这个侯景,也可以这样做。

等他归附过来,剥夺掉他的兵权,届时凭空拥有一支部队。

这样哪怕最后面对东魏的反扑,地没有守住,那也是赚的。

怎么还被送入深渊了呢?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样的人,显然不能大用,那个西魏,确实防备得对啊!”

善于识人的刘备如此道。

侯景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根本不像是想要归附的样子。

纯粹是想要借西魏之手,对付东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西魏一不理他,就立即去找梁朝了。

这样的人,比之吕布,也不遑多让了。

和他合作,一定得要小心再小心,否则很可能一不注意,就会被背后捅刀子。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幸好宇文泰,有所防备了!”

隋文帝杨坚,有些庆幸道。

北周代西魏,然后他大隋才代的北周。

如果当年宇文泰,没有防备,将人招了进来,发生了南方那样的“侯景之乱”,那恐怕西魏后面的历史就得变了。

“侯景之乱”给南朝带去了多大的破坏,杨坚还是比较清楚的。

届时,哪怕他大隋最终取代了北周,最后想统一华夏,也做不到。

当然,非要说的话,南朝会发生“侯景之乱”,也是有本身的特殊原因。

放在西魏的话,社会背景不一样,说不定就发生不了。

但不管怎么说,侯景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哪怕不发生南朝那样的“侯景之乱”,很大程度上也会发生其它形式的“侯景之乱”。

威胁还是存在,多防备一手总归没错。

......

画面继续。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侯景的势力范围,就在东魏的南边。】

【西边毗邻西魏,南边就是南朝,算得上是三国的交汇点。】

当时势力示意图

【而南边的梁武帝,一听这个消息,表示还有这种好事?】

【收复中原一直就是他挥之不去的梦,而如今,机会不是来了么?】

【并且他手下也没有什么良将,侯景就是送上门来的啊!】

【这绝对就是天意!】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良将?天意?愚蠢啊!”

听到电台这么说,秦始皇基本上可以脑补出后面的情节了。

将一个敌国叛乱之人,看作良将,这得是多么没有心啊?

不多想想,人家能叛乱敌国,怎么就不能叛乱你了?

前面淝水之战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

而且前秦那个还只是降将,不是叛乱的,都一样背叛。

更不要说,一个本身就有背叛前科的人,完全不可信。

如果是降将,经过反复考察,确定了其忠心,他秦始皇还是会指派其一些事的。

当然,像淝水之战那种关键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但若是叛乱之人,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他是完全不会信任的。

甚至于其本身活在大秦境内,都会让他担忧,鬼知道哪天趁他不注意的时候,会不会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秦始皇实在无法理解那个梁朝皇帝,为何会将其看作良将?

要知道,这些人的下场,在他这里,一般都是死。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当时南梁,还是太缺人了啊!”

对于秦始皇的疑惑,隋文帝杨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比于秦汉、三国等时期的人才辈出,南北朝等时期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特别是南朝,人才更是缺得紧。

因为即使有人才,也基本上都去为世家门阀服务了,没人为朝廷做事。

毕竟,人才们又不傻。

要知道,东晋不少的世家门阀,到梁朝的时候,依旧存在。

中间可是相差了将近一百年,换了多少皇帝,乃至朝廷。

所以,为世家门阀服务,和为朝廷做事,哪个更稳定,不用多说了吧。

而这个时候,突然从别国来了一个优秀将领,梁武朝自然欣喜无比。

从别国来的,意味着在本地是无根之人。

这样的人,向来看重家世的世家门阀,是看不上的。

像梁朝之前的名将陈庆之,也是平凡出身,世家门阀不要,从梁武帝随从一步步做起来的。

只不过,陈庆之在前些年,因病去世了。

当时的梁武帝,急需一个良将。

这个时候,侯景来了。

世家门阀不要他,那只有朝廷能够罩着他。

那么这个侯景,只有用心为朝廷做事了。

当然,这个梁武帝或许过于欣喜了,没有防备,确实有问题。

但是吧,像将领叛逃的事情,在南北朝期间,也不是很罕见,很是正常的操作罢了。

只不过,相比于其它将领,侯景的名头要大一些而已。

......

画面继续。

【梁武帝差点就要当场答应,但最后还是装模作样地开了一个朝会。】

【可没有想到的是,朝会之上,各路大臣那是纷纷反对。】

【表示就算支持,也顶多像西魏那样嘴炮支持,绝对不能出兵。】

【这弄得梁武帝那是进退两难,找不到答应的借口。】

【好在的是,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宠臣,看出了他的心思,当即发表了大义凛然的言论,表示必须支持。】

【趁着这个机会,梁武帝当即拍板答应,并表示谁反对,就是不想要收复中原。】

【这下子,群臣只得哑火了。】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难怪送入深渊了!”

听着电台,刘备摇了摇头,大概猜到了后面会发生什么了。

这个梁武帝,识人不行,把侯景当成良将,旁边还有一个喜欢迎合他的臣子,使他根本认不清自己,独断专行起来。

不像如今的汉室,每位臣子都是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会刻意迎合他刘备。

像赵云、诸葛亮等人,都曾经极力反对过东征,没有顾及他的面子。

虽然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东征,但那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并不属于独断专行。

曾经那些刻意迎合他的,基本上都被他看了出来,慢慢地不重用了。

至于“谁反对,就是不想要收复中原”这样道德绑架式的话语,他更是没有说过。

这样的话,无疑会让臣子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

所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说,梁朝这样的情景,像极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场景。

最后会发生什么,已经可想而知了。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不得不说,那老家伙,确实还是有点用的。”

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这样感叹道。

要是他敢说“谁反对,就是不想要收复中原”之类的话,恐怕第一时间,魏征会上来怒怼他。

哪怕他说的观点符合魏征的观点,恐怕魏征依旧会怼他不纳谏,不允许其它人发表之类的。

绝对不会出现像梁武帝那样拍板决定,无人敢反对的情况。

实话实说,虽然不杀魏征,确实有不想让别人当成暴君等原因,但更多的,也是想有人提醒他。

他现在唯一希望的,大概就是魏征在怼他的时候,能够轻一点,给他留些面子。

不过大概是知道他的态度,魏征越发放飞自我了,完全是精准地踩着“红线”怼他。

......

画面继续。

【做完了这个决定,梁武帝当即给了各种封赏,并派人率军去接应侯景。】

【算是拿足了诚意。】

【但这个时候,侯景虽然已经归附了梁朝,但依旧在与西魏眉来眼去,算是给自己留足了后路。】

【另一边,西魏宇文泰见到侯景这样,也有些急。】

【毕竟侯景的地盘,他确实眼馋。】

【于是同样派出大军,前去帮助侯景,并试图接收其的土地,】

【一时之间,侯景成为了两国的香饽饽。】

【本来,他打算就这么一直“脚踏两只船”下去,齐两国之力,共同对付东魏。】

【但西魏宇文泰,可不想这么被利用,准备召侯景入京,然后借机剥其兵权。】

【不过侯景也不是傻子,这个召见,被他断然拒绝了。】

【这下子,西魏宇文泰,算是看清了侯景是什么人。】

【于是他果断拉黑了侯景,并召回了所有援助人员,彻底断绝了与侯景的所有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途中,西魏确实接收到了侯景的一些地盘,算得上意外收获了。】

【当然后面,还是都被东魏夺了回去。】

【而至此,侯景才算是完全投靠了梁朝。】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才是正确操作嘛!”

听着宇文泰的操作,刘邦点头称赞道。

对这些野心勃勃之辈的策略就是:

『地我要,底下的人也留下,但你本人的话,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吧。』

安分的话,还能得到一些封赏,安然度过一生。

如果还不肯安分的话,那只能送你去见阎王了。

就像韩信一样。

当然现在,韩信虽然被剥夺了诸侯王的权力,但过得还好好的,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电台所说的后面韩信被杀害,那纯粹是吕雉私自动的手。

他刘邦对此,肯定是什么都不知道(确信)。

“当然这个操作,还是有些瑕疵,能做更完美一点,就好了。”

刘邦又是道。

如果能骗到侯景,获得他底下的部队,接收他的全部地盘,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不过实话实说,想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些难度。

当年他用“鸿门宴”,就能控制住韩信,主要是因为他是大汉皇帝,而韩信是大汉诸侯,他邀请韩信,韩信是拒绝不了的。

而宇文泰与侯景,显然不是这种关系。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个宇文泰,做得对啊,就该离得远远的,不要和这种人有任何的牵扯!”

不同于刘邦想要更完美的想法,刘备则显得有些谨慎了。

这也不怪他,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在这上面,可是吃过大亏的。

当初他在徐州收留吕布,就是想要吞下吕布的部队。

结果吕布反倒趁着他在外作战,进攻了徐州,令得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化为了虚无。

所以,他现在对这样的人,是能远离,就尽量远离,不想有任何牵扯。

否则,万一玩火不成,反而自焚了,就不好了。

......

画面继续。

【另外一边,东魏朝廷在收到侯景叛乱的信息,也是第一时间准备派兵镇压。】

【本来,高欢在的时候,为了防止侯景叛乱,就曾指定要重用一个人。】

【但高欢的儿子却是觉得这个人,不像是自己一方的,所以并没有启用,而是派了其它人。】

【结果就是,被侯景一通乱锤,失败而亡。】

【不得不,高欢儿子只得启用被高欢指定的那个人,被视为侯景克星的——慕容绍宗。】

【原本还心高气傲,讽刺东魏将领“兵精人凡”的侯景,一见到慕容绍宗,不由道:】

【“那个鲜卑小儿,是怎么知道叫慕容绍宗过来的?难道高欢是假死?”】

【由此可见,侯景心里有多么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