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听着电台,诸葛亮露出一丝苦笑,轻叹道:
“说什么机智似妖,到头来,北伐还是失败了,亮愧对汉家先祖啊!”
本来听到前面的“机智似妖”,他还有些暗喜,以为自己在未来取得了什么成绩,才让后人如此说他。
可现在看来,在未来,他除了用尽全力了,又做了什么呢?
唉!
而听到诸葛亮这么说,另一边的刘备及时出声道:
“丞相不必妄自菲薄,若无丞相,我汉室恐怕也坚持不了那么久!”
如果说之前,刘备还有点防着诸葛亮的话,到现在,刘备已经彻底对诸葛亮放心了下来。
毕竟在电台描述的未来中,他已死,刘禅又尚小,诸葛亮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还是鞠躬尽瘁,坚持北伐到了最后一刻,直至病逝于五丈原。
人心都是肉长的,刘备很难不触动。
“谢陛下!”
诸葛亮礼节性地回道。
刘备轻点了一下头,再次道:
“不论如何,现在我们已经知晓未来,又得到了这三袋种子,那么就绝对不允许‘五胡乱华’再发生!
汉室必须复兴!
但这需要丞相、将军,还有所有汉家子弟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建汉室。”
刘备的目光,扫过了现场的所有人。
而听着这话,诸葛亮、赵云,乃至旁边的刘禅以及一众仆人,都挺直了腰,面容有些严肃。
不知谁带的头,他们共同出声道:
“共建汉室,共建汉室,共建汉室!”
......
画面继续。
【谢谢主播解答!】
【不客气,下一个!】
【主播,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魏延,导致最后魏延被逼反?】又一道声音响起。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怎么这就完了?不仔细讲讲玉米和红薯是怎么种的?”
刘邦有些郁闷道。
之前几期,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疫苗,讲得那叫个详细。
怎么到玉米和红薯这里,不详细讲讲了?
这让他刘邦很为难啊!
虽然天赐两袋种子,让他很高兴。
但不知道怎么种,就有些难办了。
种田,可不是把种子撒到地里就够了,还需要一系列的操作。
常见的,如除草、杀虫等等。
并且不同的作物,操作虽然部分相似,但还是有一些是不一样的。
而若是没有做好操作的话,很有可能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现在刘邦就担心,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片大陆的种子,和本地种子不一样,需要特殊的操作。
那样白白浪费掉,可会让他心疼死。
“不管了,请经验丰富的老农,务必种出来!”
最后,刘邦这样下令道。
虽然经验丰富的老农对全新的作物,也是两眼一抹黑,但好歹比其它人靠谱一些。
......
穿越者群。
“(汉)戚姬:这反击的羔羊是转性了?竟然没有赶尽杀绝,让我们有了展现种地技术的机会。”
“(秦)胡亥:戚姐,只是一点小恩小惠,不要以为他好,中了敌方的圈套,必须暴揍他才行!”
“......”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魏延被逼反了?怎么可能?”
听着电台,刘备和诸葛亮有些难以置信道。
旁边的赵云也有些震惊。
魏延投靠刘备,已经有十余年,期间屡立战功,可谓是汉室功臣。
并且当初刘备称汉中王之后,需要留大将镇守汉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汉中太守应当由张飞担任,甚至于张飞也觉得非自己莫属。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备出乎意料地,选择了魏延当汉中太守,可见刘备有多么器重魏延。
然而就这样一个大将,最后竟然造反了?
这说出去,谁信啊?
之前电台说魏延不听军令的时候,他们还勉强能够接受。
但说他造反,他们是打死都不信啊!
此时,诸葛亮也有些自我怀疑道:
“难道是我的问题?”
因为那子午谷奇谋的问题,导致自己没有重用魏延,从而导致魏延被逼反了?
诸葛亮在心里这样猜测道。
不过,自己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吗?
诸葛亮有些疑惑道。
......
画面继续
【这个......】
【凡事都得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谁告诉你,诸葛亮不重用魏延的?】
【虽然由于诸葛亮没有采纳子午谷奇谋,导致魏延有些不服气,暗地可能说了一些诸葛亮的坏话。】
【但诸葛亮也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啊,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而罢黜魏延的职位。】
【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是镇北将军、汉中太守、前军师,甚至还是拟定的凉州刺史,只要真的拿下凉州,那这刺史就归他当。】
【这个地位已经和赵云相当了,虽然实权不如赵云这个带偏师的,但无疑是很高的地位了。】
【并且在围攻祁山堡的时候,魏延也一直带兵在前线扫荡,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没有派他去街亭防守,觉得是一种浪费。】
【而到了第四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已经成为了征西大将军,是仅次于诸葛亮之外,军中地位最高的将领了。】
【这不叫重用,叫什么?】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电台这些话,让诸葛亮之前的疑惑给打消了。
但更大的疑惑,却是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都这样重用了,最后魏延又为什么造反了?”
......
画面继续。
【此外,魏延最后真的造反了吗?】
【主播认为,这得取决于对于造反的定义。】
【魏延的性格怎么说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用了一个词,叫矜高。】
【大概意思就是目空一切,高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心里。】
【像什么藐视同僚、弄哭杨仪等等,各种光辉战绩,那是一串一串的。】
【就这么一个处世方式,要不是之前有刘备器重,之后又得到了诸葛亮的死保,恐怕坟头草早就有几米高了。】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现场一阵沉默。
刘备三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要说最让人讨厌的将领,那莫过于魏延了。
魏延的性格,是那种典型的傲上亲下。
对手下还好,但对于同僚以及上级,那是一等一的不服,觉得他们不配指挥他。
所以,常常说一不二,许多人都不怎么喜欢和他相处。
也就只有刘备和诸葛亮,能够让他稍微服气一点。
最后,还是刘备轻叹了一口气,道:
“这魏延的性格,必须给改了!”
正如电台所言,没有刘备和诸葛亮,魏延因为得罪人,恐怕坟头草都有了。
这个样子,哪怕最后没有造反,人也不知道怎么就死了。
不过诸葛亮却是摇了摇头,道:
“这性格,恐怕不好改。”
魏延的问题,他们二人也并非没有意识到,也找他谈过。
至于效果嘛,只能说,该咋样,还是咋样。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魏延这个性格,真的不怎么适合当将军。”
唐太宗李世民轻摇了一下头,这样点评道。
为将者,自当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的情况,而不是搞什么一言堂。
而魏延,显然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他认定的事,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同僚的意见完全不在乎,对手下好,但要是有什么想法,抱歉,没有听到。
对于这样的人,李世民更加倾向于将其安排在,更靠近前线杀敌的位置上,而非指挥大军的位置上。
只可惜,当时蜀国的杰出将领是老的老,死的死,没剩下几个了。
而魏延虽然搞一言堂,但至少能力还是有的。
所以,最后诸葛亮将其安排在大将军这个位置上,想着上面还有自己,可以随时纠正魏延的错误。
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架不住意外来得那么快。
诸葛亮一死,魏延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谁也压不住了。
“除非魏延上面永远有人压的,能让他服气,否则最好不要将这样一个人,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带军多年的李世民,这样说道。
这样的人,他也不是没有见过,但无一例外,都没有特别重用。
毕竟,他也不像诸葛亮那样缺人。
而相比于这样的人能产生的贡献,李世民更为担心,这样的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
画面继续。
【而到了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临死之前,诸葛亮开了一个会,让全军撤退,并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
【这也十分正常。】
【因为魏延正处于前军的位置,撤退的时候,前军变后军,进行断后,不很正常?】
【然而当时诸葛亮病得很突然,魏延正在前锋,距离有十来里,根本赶不回来。】
【而当诸葛亮逝世的消息,以及会议决定传到魏延这里的时候,魏延的反应是这样的:】
【啥?丞相死了?啥?要撤退?不不不,绝对不行。】
【他打得好好的,那司马老贼都不敢出战,这么好的战局,怎么可以撤退?】
【并且丞相一死,他理论上就是军队中职位最高的将领,可以指挥大军继续北伐。】
【所以,他是坚决不退!】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临阵换将,是大忌啊!”
对于魏延的行为,刘邦这样点评道。
旁边的周勃等人,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个诸葛亮的威望,在军中很高,所有士兵都是信服的。
但诸葛亮一死,下面又有谁能够让所有人服?
以魏延前面的所作所为,很显然,其它高级将领并不会服气的。
届时继续北伐,那该听谁的?
若是每个将领各执己见,军队出现分裂,还怎么和司马懿打?
所以,只有撤退,从长计议。
“就像当时的项羽若是过了江东,集中力量,大汉统一天下的步伐恐怕会给拖慢许多。
但是他自杀了,他底下那些人,无一人能够集中这些力量,这才让大汉统一了天下。
所以,最高将领其实就是军队的灵魂。
不幸逝世的话,还是尽早撤退,另做打算吧!”
刘邦最后这样总结道。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魏延还是那么自信啊!”
刘备摇了摇头道。
论起复兴汉室的自信,魏延绝对是排前几名的存在。
而正是这种自信,让魏延特别喜欢进行军事冒险活动。
之前听到子午谷奇谋的时候,说实话,刘备其实并不是特别惊讶。
因为魏延平时也会向他提出一些计划,这其中有些计划,可比子午谷奇谋冒险多了。
只不过,都被他给劝住了,没有被外人知道。
最后,刘备只有这样感叹道:
“太过于自信,会害了他啊!”
......
画面继续。
【不过还好,诸葛亮有先见之明。】
【知道魏延是这样的性格,于是特地交代,若是魏延不肯走,那么大军就自己走。】
【巧就巧在,当时指挥大军的,是一个叫杨仪的。】
【不错,就是被魏延弄哭的杨仪。】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是由来已久,诸葛亮常常为两个人调解,但收效甚微。】
【而这个时候,杨仪觉得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
【本来,就算大军自己走,也至少也得通知一声魏延。】
【但杨仪却觉得丞相又没有说要通知,自己为什么要通知那个魏延?】
【于是在确定了魏延不准备撤的时候,杨仪直接组织军队撤了。】
【本来,魏延还等待着答复,没成想手下竟然报告说,军队都撤了,只剩下他一支前军了。】
【这让魏延那是怒不可遏。】
【还好他发现得早,不然到时候说不定就被司马懿“包饺子”了。】
【处于气头之上的他,带着军队,追赶上了杨仪的大军。】
【然后,二话不说,就将撤退的道路,都给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