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黎州军营后楼。
花月胧与许文武离开之后,沈清竹与向滨又干了几碗酒。
辛烈穿过喉咙,化作一团火于肚腹燃烧,向滨满头薄汗,撸起袖子擦了擦额头,呼出一口酒气,大笑道:“痛快!”说罢,还是觉得热,便直接扯开腰带,松了松衣襟。
沈清竹的目光在向滨的衣物上短暂停留片刻,似乎是想起什么,小声道:“是了,入秋了,山中秋凉,向总兵可要提前为将士们备好寒衣。”关怀之语,看似是由解衣引申而来,实际是处心积虑,早有预谋;廖清尘曾向沈清竹提及马浩与陈贵生的勾当在于“军备”,沈清竹便借机试探向滨。
提起寒衣,向滨如鲠在喉,又往嘴里灌了几口酒,“寒衣添是添了,奶奶的!可里头夹棉太少了,多了葛麻,薄了些,姑且还能御寒吧,比这更坏的是盔甲……”
御寒棉服掺假,以葛麻取代丝绵,这就是皇商陈贵生牟利之处,沈清竹了然:向滨是马初煌的人,他的兵尚且配备不好,那其他守军便只会更差。此外,向滨欲言又止,还有其他难言之隐,“向总兵,敢问一声,这盔甲如何?”
“算了算了,不说不说!”向滨摆了摆手,重新端起海碗,往沈清竹的碗碰了碰,“殿下,别扯那些糟心事,喝酒喝酒!”
沈清竹以手背微微推开桌上酒碗,正色道:“黎州乃为熙州府咽喉之地,一旦圣上削藩,引发藩王哗变,进攻熙州府,向总兵身上担子不可谓不重,天下苍生与某些人的颜面,该如何抉择,向总兵应该十分清楚。”
“砰!”
向滨将手中碗往桌上重重一放,眼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继而放声吼道,“现在百姓安居乐业,谁会无端端去捅篓子削藩?!皇上不会,殿下不会,马尚书更不会!”
说到激动处,向滨更是“唰”地站起身,直走到门边,背对沈清竹,长长叹了一口大气。
沈清竹从怀中掏出一篇名为《军权论》的文章,徐徐置于桌上,神色清淡道:“本王会,向总兵会,千千万万受过藩王压迫的百姓亦会。”
那篇文章,正是秋闱之前,投进沈清竹门下的士子所作,经暗卫调查,这名士子叫做向风鸣,正是向滨的长子。
看不见向滨此时的表情,沈清竹将酒换成茶,自顾道:“永明二十五年,梁州府下辖濠梁府鹭州,有怒风镖局,受命往陈州府送镖,不曾想,镖尚未到陈都,却遭军官伪装成匪徒劫道。镖头事后捡到了军官的令牌,便于陈都誓死鸣冤,官府发现令牌属于陈王的亲卫,反将镖头关押。镖头的娘子散尽家财,才换回镖头一命……可惜,镖局倒了,镖师也散了,镖头夫妇带着幼子远走黎州,一年后,镖头也因受刑落下的伤病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向总兵以为,若镖头幼子仍在世上,于这不受皇权管束,为祸百姓的藩王,是削,或不削?”
向滨虎躯剧颤,猛地一拳打在墙上,转回身来时,已是满脸盛怒,“当然削!削他奶奶的!”
故事中的镖头姓向,正是向滨之父。为报父仇,向滨从小练武,直至考取武状元,投身军中,可惜天子于削藩终是态度暧昧,长驻山中,抱负无所施展,大仇终未得报,向滨之子向风鸣深感朝廷重文抑武,从戎无用,便改弦更张,入朝致仕,换一个身份进谏规劝天家削藩。
向滨深深吸气,强行平复怒火,一屁股坐下,道:“殿下今日前来,翻我老向家旧事,难道圣上有意削藩,才派殿下前来?”
沈清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若意图推动削藩的人,是本王呢?”
向滨愣了愣,瞥了一眼桌上的《军权论》,再度哈哈大笑,“好!有胆识!难怪风鸣这小子非得投到殿下门下。”
两年前,沈清竹于围猎中救下沈谧,向风鸣正于向滨旁边当副手,目睹一切,加上许德添力荐,向风鸣认准了沈清竹终会有一番作为,便心心念念要拜到沈清竹门下。只是这两年间,沈清竹一直无官无职当个闲散王爷,待到沈谧离世,才一跃而上,掌管禁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总兵应知军备乃国之要务,不可隐瞒。”
沈清竹以茶代酒,放低了杯子,与向滨相碰。
“铛”的一声脆响,宣告着同盟的开始。
自从看了向风鸣的《军权论》,沈清竹就对黎州的兵马动了心思,只是以他的身份,入军营拜访向滨必定惹人非议,所以他本来的计划是先秘密召集向风鸣,没想到花月胧介入了萧烈的事,反而给了他接近向滨的机会。
向滨不再犹豫,直接了当道:“殿下,平日打造一套盔甲,需用铁四十斤,撇除耗损,盔甲净重二十五斤,可是这两年兵部缩减了盔甲的用铁,一套盔甲才十斤多,这样的盔甲又薄又脆,一砍就破,怎么保护我们的战士!”
沈清竹闻言颔首,“此事本王可以安排。”
向滨扬眉,眼中浮现惊喜之色,拱手道:“谢过殿下!”
两人又谈了一阵,此次会面才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