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的春天,父母亲的七个儿女中的老大——也就是我大哥终于结婚了。
自从我们开始渐渐长大,父母亲便开始操心我们的婚事。大哥十六岁开始到村上做民办老师,还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呢。他很努力,教学之余还会上集体工,回家帮助家里做农活。他和父亲一样,也是个闲不住的人。
那时人们的婚姻还没有扯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因为大哥是个教书的“知识分子”,对于婚姻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我想,他也是希望拥有一份爱情的。但那时,他还在函授,在学习,没有转成公办老师,所以,在选择对象上还是有着局限性的。记得有个当时有名的媒人给大哥介绍了一个九都村的女孩子,与我们姑妈家还能扯上点亲戚。在父母亲的督促下,大哥终于答应了。看了对头,也就是现在的相亲。那时相亲很简单,就是买一块什么布料,双方找个地方见上一面,相互看看对方。如果双方没有意见,就由女方组织团队到男方家看人家。也就是看看家里的基本情况,吃上一餐,把婚事落实。看个人家,客气的要花上千块钱。看完人家,然后是扎庚,男方献上猪肉什么的还有几百块钱的彩礼。再然后就是接亲了。那时接亲是没有车接送的,都是走路。女方会准备被子、床单和家具。家境好经济条件好的,会有四大件、八大件。那时基本上没有电器。好的会有单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当然三门柜、四门柜这些是普通家庭女方也是要准备的。
具体情形我不知道,但我内心里有着一种欢喜。大哥要有对象,我要有嫂子了。这是我们家的大事。记得大家好像给了80块钱的订亲礼,父母亲也是特别的欢喜。父亲把门前屋后的杂草搞得干干净净,把地坪里坑坑洼洼的地方填平,把尿炕里清了淤……总之能修缮的都修缮一番。我们家是贫困的,但父母的恩爱和品行当地很有名,加上我哥哥是教书的,那时文化人很受敬重,对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但正当父亲兴高采烈地做看人家的准备工作时,大哥却提出了退亲的要求。大家怯生生地向父亲提出这个要求时,父亲很受伤,也很不懂,但也很无奈。他请了很多亲戚朋友来劝大家,但毫无效果。我那时是不懂的,只是听说,这个嫂子人选虽不是很漂亮,但人很壮实,也很端庄,人品家教也很好,只是没读什么书。父亲说,这是多好的媳妇啊,怎么又突然变心了呢?
父亲不懂,我们也不明白。最后,大哥还是找到了媒人说明了情况。虽说,那个妹子很难过,但也没说什么,只是要把80块钱退还。大哥是肯定不愿意要的,为此还争论了一番。那时候的人就是这么纯真,哪像现在很多人把婚恋变成了敛财的工具,甚至还有一些婚恋网站采取什么饭局专骗人钱财。在那个时候,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可耻的,也是不可思议的。大哥的婚还是退了,这对父亲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不是钱财的问题,父亲感觉丢了面子,对不起对方的姑娘。他没有想过,退婚这样的事情会出现在我们家。但事情出了,社会变了,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后来知道,是大哥参加一次中师培训时,认识了班上的一个女生。他们是中师函授班上的同学,也是民办老师,是修山镇的人。记得那年中秋节前夕,大哥要我去寄信,大哥的字写得很好,好像还写了一首诗,里面有“八月中秋早来临……”什么的诗句。我想,那时大哥进入了恋爱,作为一个读书人,心有不甘,还是想有一份爱情,于是放弃了家里安排的相亲对象。才有了他退亲一事。
但是,事情没有顺着大哥的希望发展,大家的一场爱情无疾而终。这是我们没法去问的,也无从去问。后来,大哥叹息了一声,输给了现实。第一,他不是公办老师,还是个民办老师,而对方的梦想是嫁给公办老师。加上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人家,没有积蓄,这也使大家没有了寻找一场爱情的底气。很多东西都是命啊。
没有多久,大哥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又认识了一位邻县的女子。女子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在一家茶厂工作。大哥和这位姑娘一见面就互相认可,正式订婚了,这就是我的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