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岁月的回想 > 第11章 那样的爱情,那样的人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那样的爱情,那样的人生

短暂的瞬间,

漫长的永远。

今天我们叫做生活的,

过后它便是历史

——林徽音语

四月的春雨,绵延不绝。

窗外的鸟儿,不知在聊着些什么。

在这样的日子里,听着窗外的雨和鸟鸣,歪在床上看一本好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但这些年很少有这样的闲情,有些时间便有人邀着打牌喝酒,或者为生活的琐碎而烦心。而网络上到处都是的网络小说像毒药一般麻醉着我们的神经。千篇一律的情节和故事,近乎荒唐的充斥着暴力的色情和人物,像麻药和鸦片一般,公交上,地铁上,深夜里,占据着我们空荡的近乎麻木的心灵,明明知道这些文字的垃圾不仅不能让我们的心沉静,却依旧饮鸩止渴般喝着这些无根之水,打发我们其实有限的生命。

昨天,翻出少年时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却被深深的打动。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纯真美好的少年时代,那个积极努力的乡村少年,那个充满梦想的年代和那一份纯真美好却无法实现的爱情。

这是路遥先生的成名作《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老家野泥冲遥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山村,去了解和感受外面的世界的精彩。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机也刚刚在乡村出现,我与世界沟通的途径是一部半导体收音机。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通过电波聆听自己写的小文章的欣喜,也忘不掉通过广播交友,对来信的期盼。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电台播出的广播剧《人生》和朗读的小说《人生》。每天就像过节一般期盼着那个时刻,最忙的农活也要把这个时段留出来。因为美丽善良的巧珍和高加林以及黄亚萍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牵肠挂肚,为他们的命运和爱情纠心。

那时一起收听的还有我的一个堂弟(几年前他不幸病逝了),我们一起在月夜分享收听的心得,唏嘘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那时总是把自己当成了高加林,总是想:我的巧珍在哪里?如果遇到高加林一样的机遇,我能不能守住巧珍的爱情?在那个时候,《人生》的故事是我贫瘠的心灵里一碗温婉沁人的汤药。作为一个痴迷的文学青年,心中充满了无数美好的向往。

对爱情更是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会有一个如巧珍般的姑娘来到我的身旁……

后来如期所愿,在美丽的羞女山下开始了一段浪漫而美好的感情。但在我的沉醉中,迷失了自己。无论是多么美好的情感,离开了生活这块土地,情感的花朵终将枯萎。在修山镇上,通过多味书屋,认识了一些文学朋友,和桃江三中的老师和学生还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我们一起谈论文学,一起印刷刊物,一起畅聊,一起踏雪,一起篙火晚会,一起吟诗,一起听流行歌曲《晚秋》……那时镇上的文学青年的代表华教授是我的挚友之一,他时常带着一把黑雨伞,来到书屋,和我倾谈,几年前我听人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和生活的无奈,终于被生活所抛弃。后来我写了一篇小文纪念,既是纪念朋友,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纪念,也是对我那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的作别。

在2000年的时候,我接到了《益阳日报》副刊部主任,着名作家刘春来先生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到报社当一名记者。谁知道,一干就是二十年,从益阳到长沙,在这个别人的城市里感受着别样的人生。后来又读到了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同时把《人生》也买回来,放在书橱里却再没有细读。

如今读起来,却另有一番滋味。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巧真还是高加林,甚至黄亚萍,可能不会因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而在爱情与工作中二选一。打工潮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似乎那个时代的纯真爱情早已成为童话,金钱主宰了人们的一切。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美好纯洁的爱情,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片繁花,一块圣地。

后来知道了《人生》的作者路遥先生的情感历程,他贵为一位着名作家,爱情尚不能如意,生活也不能如意,我们这些文学门外者又岂能求全?路遥先生在42岁时英年早逝,刚刚出版《平凡的世界》。他的两本代表作,影响了千万人,而他自己,在情感的绝望和生活的窘迫中悄然离去。这难道真的是宿命吗?

几年前,我的好友《毛泽东传奇》的作者龚一先生,也在经历十年写完500万字的《毛泽东传奇》之后,在一个春天即将到来的雨夜,离去。他的爱人刘红女士带着他的遗愿,一直专注于宣传毛泽东思想,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以前总是在书上看到人生无常这样的字眼,总是觉得来日方长。但很多的事,一忽而便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成为永远。前几天听朋友讲,益阳原来的一位文学朋友病了,忙打电话过去,证实其病得很重,已不能交流。岁月总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给我们一个沉重的打击,只有期望他能创造奇迹,毕竟他还年轻。

其实人生只是一场修行。无论我们活多久,生命里总要有一些美好。记得少年时读过阮海彪先生的一本自传体长篇小说《死是容易的》。对我的感触很深,但对生命甚至爱情的意义并不懂。如今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又似乎依然还是那个懵懂的少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忽然很想念修山那条石板街,野泥冲那些山川溪流,那些无名的小花。还有那些健在或离去的亲人和朋友。

或许,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