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煜!郕煜!楼下有人找你!……哎,我说你倒底是叫郕煜还是萧煜?怎么楼下找你的小姑娘一开始说找萧煜,哥几个说没听过萧煜倒是有个郕煜,那小姑娘又说找郕煜……”
“萧煜!你怎么改名叫郕煜了?我说怎么打听了好多个人也没有打听到你的消息!”
“哎?为什么改了姓氏?你倒底是郕煜还是萧煜?
……”
或许,好奇疑问也是人之天性。
所以,总有人会问我类似的问题。
当然,听到我的回答__“我是郕煜也是萧煜。”
再然后,大多数人又习惯了三缄其口,即便很想知道为什么也会忍着不问。
唔……我想,他们觉得这是我的隐私秘密吧!
秘密,百科中该词出自《晋书·刘隗传》:“隗虽在外,万机秘密皆豫闻之。”
其释译为:1、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2、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3、佛教指隐秘深奥之法。4、隐蔽;不让人知道的。
若符合其中之一可以称为秘密,那么我的“姓名”还真算不上我的秘密。
而有时,人们把羞于启齿的事放在心里称做是“秘密”。
有时,人们也把会把心底某处留一方柔软称做“秘密”。
若以此算来,我的“姓氏”倒又算的上秘密‘了!
是的!我的秘密不是不可说,也不是鲜有人知,只是说起来……
想听吗?
那就听我慢慢的说吧!
汪洙在《神童诗·四喜》中言:“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之相对的是人生的四大悲:“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
而我,一个尚未到弱冠之年的人有过人之大喜事__如果通过高考顺利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也算“金榜题名”的话。
更有过人之大悲事__我几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1岁半左右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
如此说来,我想我人生似是悲大于喜吧!
听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我很可怜?
其实,我自己倒从未觉得过。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或许,我的幸运是源于我虽有一个不幸的只剩零星记忆的婴幼年,却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少年,青年……直到现在乃至以后。
是的,我的记忆里没有一点点母亲的影子,有的也只是一个父亲模糊的样子。
但是,我有一个爱我的妈妈,我有一个爱我的爸爸,而且我还有一个可爱的弟弟和妹妹。
我们从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可以偿试着自己去飞翔,我们在成长,在学习。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其间,各种滋味,让我们写个千字的作文也并非难事。
所以,我也并不准备说我成长的故事。
但,我亦知道,大家定也会好奇我的成长是否与大家不同?与我们的弟弟妹妹又有什么不同?
至于与别人的成长有何不同,我或许还真说不清楚。
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不是传统的严父慈母亦或是虎妈猫爸,而是慈母祥父。
在爸爸告诉我他和生父的故事后,我曾不只一次的去回想我亲生父母的样子。
可我的脑海里除了一个不分白天黑夜的坐在的地上看着窗子外面发呆的模模糊糊的影子。
就是手把手教我写好人生的第一笔“人”字,教我学会用筷子,帮我扣好第一粒“扣子”……的身影!
是的!那身影我很熟悉__是我的爸爸妈妈!
当然,我也曾不只一次的去想象如果我亲生父母还活着,他们对我的爱又是什么样子的?会像什么?
是像大山一样深沉?是像海一样辽阔?还是像阳光一样温暖?亦或汩汩清泉一样温柔细腻?……
又或者他们对我的爱,会有山的深沉;会有海的辽阔;会有阳光般的温暖;亦会有清泉一样的细腻温柔?……
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就是这样的。
你问我是否可以详细的描述妈妈的爱?
当然可以!我的朋友!
妈妈的爱,她是我幼时刚刚睡醒时挽在手中的一缕青丝;她是我腹中饥饿时端于桌前的一碗冷热适中的小米粥;她是我夜晚归家时一盏闪耀着暖暖的光茫的台灯;是每年第一袭冷风来临时一件“奢侈”的“妈妈”牌的纯手工毛衣……
这……是不是也像你的妈妈?
其实,我的妈妈与世上千千万万个妈妈并没有什么不同!
一样的平凡而又伟大!
哦!不!
我的妈妈她还很漂亮,她有古诗词中江南女子的温婉,也有侠义故事里北方女子的坚韧。
因为爸爸和妈妈结婚时,我也到了能记事的年龄了。
所以,我的朋友也会问我会不会觉得自己多余?特别是弟妹和妹妹出生后?
其实,我真没有觉得过。
因为,我与弟弟妹妹的成长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比如,在我正式开启上学生涯的第一天,爸爸把我叫到书房。
也没有什么开题引言,他就开始问我有没有什么理想?长大了想做什么?
爸爸说,如果你还没想过,那不妨从现在开始想想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他说,“你可以慢慢的想,也不用着急下决定。其实,爸爸也是在大学的时候才决定了自己要做什么的。
但,你要知道是你现在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将来的选择更多。
除此,我希望你能记住,无论你选择做什么你要谨记:‘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有,你要记得你是一个中国人!”
而我的弟弟和妹妹当然也不能“幸免”的会在这一天接受爸爸的“谈心”。
又比如,小时候我淘气了,练琴时愉懒了……也会被爸爸惩罚__罚写大字或着罚站,有时也会罚背书。
弟弟妹妹们亦是如此。
只不过我小时候是爸爸“监督”我,而弟弟妹妹是我“监督”他们。
所以,弟弟妹妹出生后我最大的感觉是我的责任又大了!
__我想要事事做到最好,要让弟弟妹妹以我为荣,以我为榜样!
不然,我又有何资格去“教育”他们?
当然,爸爸妈妈也会告诉我不要让自己太累了。
可是,自己喜欢的事又怎么会觉得累呢?!
说到这儿,我想也定有朋友们会说:“同一个父母的孩子尚有觉得父母不公平的时候,何况你们?”
《红楼梦》中贾赦就讲过一个“偏心母亲”的故事。
我想,我若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某些人也定会把爸爸妈妈的那句“不要让自己太累了”曲解__有意、无意的甚至是恶意的。
而若如此,我想,这不仅是对“爱”的污辱,亦是对我爸爸妈妈的污辱。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追求公平。
但是“公平”是什么呢?你所谓的“公平”就是真正的公平吗?
就像你问我父母是否“偏心”,但“偏心”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对某一个孩子的喜欢溺爱是为偏心,那我想爸爸定是心偏向妹妹了。
但是,不仅爸爸,我和弟弟也喜欢宠着妹妹__我们家除了妈妈就妹妹一个小公主,可不是要宠着?!
这么说吧,你要是惹着我了,我可以视而不见,惹着我弟弟了,我让两拳没问题!但,若你要动了我妹妹一个小手指头,我可以让你尝一尝“手贱”是什么滋味!
不过,这样的场景还真没有上演过。
原因呢?
一来是因为妹妹从小到大,只要她出了家门就没有离开过我或弟弟的视线。
二来呢,当然是我妹妹她不仅漂亮,她还很懂事也很有主见。
__在我和弟弟还不知道理想是什么的时候,妹妹已经决定将来当一名医生了!
而这,也是爸爸“偏心”妹妹的原因了!
不同于我们对妹妹无条件的支持。
在妹妹学医这件事上爸爸一直是保留意见的!
__事先声明,爸爸不是觉得医生不好,他只是觉得医生太幸苦了!
哦,我爸爸有幸“体验”过医生的工作。而且,这么多年来他鉴证了妈妈的辛苦。
所以,他不想让性格模样都像了妈妈的女儿再学医,也算为人父的人之常情吧!
爸爸是自妹妹小时候就开始对她进行文学,科学,历史,音乐,甚至舞蹈……等等除了医学以外的各种熏陶。
可事情往往是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不过,直到现在爸爸也没有放弃游说妹妹。而且他还会时不时的给妹妹一些小惊喜,想以此来让妹妹“迷途知返”。
所以,如果说这是“偏心”的话,我不否认爸爸是偏心妹妹的!
然而,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偏心”的话,爸爸多半是偏心我了!
其实,在爸爸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我们兄妹三人还是很自觉的,即便在我们小的时候,也基本上不用父母操心劳神辅导作业。
但,唯有我的法语,爸爸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检查的。
而检查不过关,等着我的也必会惩罚__与其说是惩罚,其实更像爸爸在安抚彼时焦躁的我,每次罚我写完大字后,他都会再陪我一篇一篇的练习。
不同于弟弟妹妹,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法语。
当然,我也不可避免的有一段法语与英语混淆时期。
其间,我自然也不能避免的会产生逐多疑问__比如,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用学法语?
比如,为什么弟弟妹妹不用法语?
好在,虽然我会疑惑却也从未放弃学习__自然很大原因是那段时间爸爸天天耐心的陪练与教导。
不然,我定不能如现在无论是漫步在塞纳河畔还是站在埃菲尔铁塔的顶层随意俯瞰,可以与来往的过客用法语自然交谈,亦可以什么都不说,用心去感受“peu importe ou et peu importe quand, si vousêtes prêtà regarder en arrière, j'ai attendu.”
<注:是“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何时,假若你愿意回头看,我一直在守候”法译,来自百度>
也是在爸爸告诉我亲生父母故事的时候,我也才知道了为什么明明酷爱中国古代文学的爸爸会那么执着的让我学习法语?!
爸爸说,我的生母是S巿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她主修的就是法语。
而埃菲尔铁塔是生父答应过母亲等他挣了钱要去的地方。
当然,也不只埃菲尔铁塔,还有塞纳河,还有普罗旺斯……
只是,世事无常,埃菲尔铁塔依然昂首天外,他们却已经化作了一坯黄土。
其实,也不用爸爸再说什么,他让我学法语的“执着”,我已料然于心。
__生父生母走的匆忙,他们留给我的念想,除了生母熟悉的法语,也就是他们曾经畅想过要去的地方了。
__因为,在我的生母去世后就一病不起的外婆等了多年也终究没有等到奇迹的出现,于我5岁时也去世了。
所以说,如果说严格代表了偏心,那爸爸的心无疑是偏向我的了!
唔,是的还有妈妈!
其实,说到妈妈的“偏心”,好像“宠爱”和“严格”已经不能作为评价标准了!
在妈妈的词典里似乎就没有“严格”这个词。
我说过的,我的妈妈有古诗词中江南女子的温婉。
而这,当然也不是源于我身为儿子的“偏心”!
这么说吧!我们兄妹三人几乎没有见过妈妈着急发火过。
爸爸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时一个多月甚至二三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可时她一个人带我们三个却从来没有报怨过。
是的,我们上下学会有阿姨接送,爷爷奶奶也会来帮忙。
但是,陪我们长大的主力却是妈妈。
我妈妈有一手好厨艺。
而她也似乎是永远不知疲倦似的,只要时间允许,忙碌了一天的她下班后会亲自给我们“洗手作羹汤”,做我们喜欢吃的美食。
即便是现在我已步入大学,没课的时候我也会时不时的回家。
是的!只为妈妈亲手做的羹汤!那是我们学校的五星级食堂永远也做不出来的味道。
妈妈总说抚养我们是她的责任,而且我们这么乖巧懂事由她一人看着就够了。耄耋之年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实则更需要爷爷奶奶的陪伴。
我们乖巧懂事?
或许是吧!毕竟我们从来不主动惹事!
但,我们也毕竟也是从呀呀学语,从“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龄从过来的。
我们也会在某个年龄段,某个时期特别喜欢“参与”__比如包水饺时,我们不仅喜欢亲自下手,也喜欢包个“兔子”,弄个“小猫咪”什么的。
我们也会因为玩耍调皮把衣服弄得一团糟。
当我们玩的出格时,爸爸还会温声斥责几句。
而妈妈对我们却有着无限的耐心与包容,她反而劝爸爸说:“孩子们调皮说明他们健康,你看医院好多孩子的家长想让他们调皮,他们还不能够呢!”
有了妈妈的“免罚金牌”,我们的玩闹也会肆无忌惮。
我们甚至还知道如果想要做什么,约莫着爸爸那里难通过时一定要先告诉妈妈__只要不是危险的事情妈妈都会应允的,而妈妈应允了,离爸爸应允也就不远了!
我说“我们”,其实大多数是“我”。
我比弟弟和妹妹大了将近5岁,在我疯玩的年龄他们尚小,而到了他们疯玩的年龄我已经长大了。
可是,这并不影响弟弟妹妹喜欢缠着我__他们却也知道不能打扰我做功课。
每当这时,他们喜欢在我的书房,悄悄的画画、看书……
我想,如若你能看到我们在一起的画面定然也会觉得特别温馨。或许,耳闻目染也就如此吧!
妈妈常说我和弟弟妹妹是她的手心与手背,伤到哪里,她都会疼。
而这时,妈妈坚毅的品格就会显现。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小时候是不是也有一段时间经常感冒生病?
但,我小时候确实是这样的。
而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有一个感冒发烧了,另两个也常常不能幸免。
这时,就苦了妈妈__即便是爸爸在家,她仍然要和爸爸寸步不离的守着我们,给我们擦身降温。直到我们的烧退了,她才会趴在床边眯一会儿。
每当这时,爸爸也会心痛的忍不住埋怨她道:“我是他们的爸爸,有我看着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可妈妈嘴上说着“放心”,却也不会离开我们半步。
次数多了,爸爸也不会劝她了__他知道劝了也没用。
爸爸不在家时,妈妈又总是报喜不报忧!
当然,爸爸也不会少了他的内线报信__比如我,只要两天没有收到我的“暗号”,爸爸就知道我们又生病了。
而爸爸也会排除万难赶回家。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__生病了身体不舒服,有妈妈陪着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于我,却是如此。
其实,直到现在特别是在我知道了自己身事后,我常常会回想对我们兄妹三人妈妈倒底是怎样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是爱吧!唯有爱了吧!
因为我从未觉得过自己是多余的。
世人常说:“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
我不知道合格的后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我从感觉到妈妈是后妈,那怕一点点。
当然,有些人说是因为妈妈小时候没怎么感受到过母爱,所以也算身有体会知道怎样去爱。
可是,生活可以上升为艺术。
但,生活毕竟不是演戏。
演亲妈,演一时可以,演个十六七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甚至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仍要演……除非她就是亲妈__就像我的妈妈。
我想,我的生母能如果看到妈妈和我的日常生活是不是也能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