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一个君主,并不是辛屈整理一堆书籍的目的。
他在做的,其实是为了法统而来。
法统这玩意儿,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首先它存在的意义,是解决政权与人民的关系。
在生产力不丰的时代,鬼神统治,是最简单的一种手段。
但问题是,鬼神统治,最容易被野心家利用,从而让政权陷入风雨飘摇。
大邑商,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管是九世之乱,还是之后的周祭的推行,乃至最后商纣王都是被鬼神统治给坑了。
连带着西周文王、武王两朝,都是鬼神统治的传承,要一直到周公旦摄政,“德”这个概念正式被推出来,中国人才算是正式一只脚踏出“鬼神统治”的泥潭。
从这之后,中国与鬼神关系,渐渐变成合作者。
要一直到“道德”、“天理”这两个概念正式被确立,也就是到了宋代,中国才算是彻底驾御鬼神引为用。
因此,自宋之后,皇帝不再是天潢贵胄才能担任,也没有了所谓“血统”限制,而是“有德之人”,就能担任。
这样一来,皇权才有了彻底集中的可能。
因此,辛屈现在要做的就是这个过程。
不过他不会立刻将“血统论”抛弃,但他也不会放弃“天命道德”这个概念。
这是打破大邑商巫术枷锁的武器。
或许现在的燕国并不害怕大邑商的巫术统治,但大邑商治下的势力,可不见得不会害怕与臣服。
因此想要跟大邑商争夺中国的控制权,一直都只有两条路。
加入,或者另辟蹊径。
而加入的话,自己的体量比不上大邑商,发展速度也会受到拖累。
实际上,从头到尾,他只有一条路可以选。
所以,辛屈并不吝啬在文化上下功夫,同时效法周公,不断加强“道德”这个概念。
鲜虞小猪那边的爆改,乃至其他地方的文化传播,目的都只有一个。
尽快跟大邑商抢夺思想文化的高地。
传播开“礼法”、“道德”这几个概念,只要让被欺压的诸侯,见识到学习“燕国”就能变强的方案,不用多久,地方就会开始反思。
毕竟中原之地,盆地与平原就这么大,你不变革,别人就会变强,然后将你消灭掉。
春秋无义战,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
尤其是辛屈他还在幕后推动变化。
“商盟”,就是辛屈用来兜底的利器。
用商业,挑动奴隶贸易,只要地方贵族想要奢侈过日子,总会开战的。
战争打到最后,自然就会催生社会变革。
两周八百年,便是从周公伊始,在前人的跟脚上迭代,最终统一了思潮,彻底打造出一统的秦汉两朝。
周公的德,春秋的义,战国的法,秦朝的合,汉武的谶纬,最终一步步推进到“道德”的确立。
辛屈虽然没办法完全复刻,但提前完善一定程度的思想概念,然后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等之后中国改朝换代个几次,世人就会明白这些的用意。
总之,谋天下,就得明牌开打,堂堂正正。
至于这玩意儿是不是会拖累后人?
屁话,现在遍地野蛮。
辛屈整理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后世几千年验证的精华,怎么说都是先进的。
不管是废止了大规模人殉,还是发展技术,军功爵,辛屈相信,只要交流够多,有了完整的蛇头与骨架,兼并起来才快。
为什么古代要强调尊卑。
不仅仅是因为方便统治,更是因为这样能快速定位这个国家属于哪个阶级。
只要干掉这个阶级,或者与这个阶级合作,你就能快速夺取政权与完成兼并。
这就是军功爵大规模推行之后,辛屈并不担心他们快速壮大威胁自己的原因。
都是一路货色,辛屈还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总有一款适合明确诞生的阶级。
总之呢,辛屈在发力。
结束春耕之后,辛屈在昌平,发起了一场动员。
一场关于接下来三个月的生产大会战。
经历春耕,辛屈总算是将国中的奴隶都安排到位了,现在官府的奴隶,只剩下六千老弱,专门负责全国各地的城市扫洒,其余奴隶都去了该去的地方。
有的在矿山挖煤挖铁,有的在河道清淤筑坝,还有的则是被分下去,交给了伤残退役的老兵家庭。
但饶是这样,这些奴隶的利用率还是不够。
单纯武力压榨,时间久了,最容易引起奴隶的反弹,或者反抗。
因此必须有驱动力,让他们自己鞭策自己,同时分化他们,不让他们产生反抗。
所以生产会战,除了鼓励,更是设置目标,让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潜力压榨出来。
“接下来,各地官吏与封君,都必须将朝廷布置下来的计划,拆分下去,让你们麾下的人参习与努力。
奴隶督管们也一样,除了必要的鞭挞之外,更重要是要让奴隶们知道,他们之所以会变成奴隶,是因为他们放弃了成为华夏人,甘愿为蛮夷的报应。
他们现在遭受的一切,不过就是赎罪。
孤心善,看不得他们一辈子作为蛮夷,所以要让他们珍惜机会。
你们也是一样,成为华夏人除了血统,更有礼法,乃至道德。
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道德的人,总会不尊礼法,不尊礼法就得被惩罚,犯罪之人,也会有沦为隶臣妾的一天。
到时候你们就算有血统优势,也不过是让你们能越过归化人这一道身份钳制。
所以,都要好好干。
只有众志成城,天下才能安宁,国家才能富强,家乡才能康定。
终有一日,你我将临天下,为天下,扫平大邑商这个祸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辛屈还是很喜欢演讲的,尤其是看着一群人热切的模样。
至少经过了十几年的熏陶,在场的所有年轻勋爵与少年贵族们,一个两个,都身躯颤抖了起来。
老人们或许有所顾虑,中年们各有神思,但唯独青少年们,他们随着燕国一起壮大,一起征伐,虽然还没跟大邑商直接交手,但燕国这些年的强势与盛大,让他们的心也跟着野了。
正是叛逆的年岁。
哪怕家里大人都说,大邑商很强。
但那又如何?
还没碰过一场,又怎知,谁是龙,谁是虫呢?
“为了华夏!为了天下!为了大同!”
也不知谁喊了一声,瞬间现场振臂之人比比皆是,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汹汹人潮一轮高过一轮。
辛屈也跟着振臂。
笑容压不住。
远处,一座土台上,耜大股一只脚踩在长凳上,身边跟着几个人。
“天下这个命题,相当宏大。”辛火淡淡的说。
耜大股闻言,转过头看辛火说:“确实宏大,但不可否认,燕国走到了不属于他的高度。我们都看不清路,唯有他,一如既往的选择将路推得更高,更远。”
“或许,从他接管一切开始,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一声咳嗽从另一边传来。
辛丙蜡黄的面目,让耜大股无奈:“所以,南方的大邑商放你回来,是真的贼心不死?还要让辛屈去南方亲自上贡?”
“他不会去的。”辛戊看了一眼辛丙,“你也不该回来。”
“老巫死了。巫咸氏也死了一批人,这群巫,想要弄清楚燕国的态度。这天下,能抗衡大邑商的势力不多了。但今天被辛屈这么一搞,我觉得巫咸氏大概率不会对燕国下重注了。”
辛丙又咳嗽了两声,眼瞳微微颤动,呼吸也急促了几分,缓了一阵才继续说:“大邑商的巫族,遭到了子旬的严重打击。
而子旬的一切招数,全然是跟辛屈的学的。
现在又搞出了道德、礼法、华夏、天下、中国这些概念,再加上天帝、神位、城隍、九品十八级。我才离开十几年,这世界我就看不懂了。
嗯,反正,我也是受命而来,身体也油尽灯枯了,回不去了。
至于屈爱去不去,反正我就留着养病,或者等死。
南边那边……我带回来了七个人,让屈去选一个继承人出来,送回蔡方上蔡县。”
“蔡方?”一直跟着众人听的风彖一愣,惊愕道,“可是风姓氏族的旧地?你现在是蔡方伯?”
辛丙点了点头:“我虽然混的不如鲁父那般,但还是托了商盟的福,一路迁徙到了蔡方,两年前,我灭了居于此地的几个部落,但也受了重伤。
不过,老巫的赴死,也让我可以正式得到了大邑商的册封与庇佑。
当然,我还没彻底控制蔡方,身体就要扛不住了。
所以大邑商让我北上,我必须来,一是为了当初随我流寓南方的五百户以及他们的后代;二是加强燕国与蔡方的联系,不管如何,蔡方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能够做很多事情。”
“你那些义子,真的能帮你稳住南边的局面吗?”
耜大股略显忧虑的说。
辛丙闻言,咧开嘴笑道:“利氏蔡方,从这七人之中遴选出一个就行,剩下六个,留在燕国陪我就是。
等我死后,再交给辛屈安排。
南边的基业,是我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贪婪的大邑商还想兴风作浪,断然不会让他们有这个机会了。”
辛丙这一次带来的七个人,一个亲儿子都没有,全是义子。
他的亲儿子,也没送来燕国,而是送到了鲁父那边,去给鲁父当亲卫。
这就摆明了辛丙没有打算让亲儿子趟蔡方的浑水。
当然,更重要的是,辛屈彻底成了南方一些势力的主脉,不管未来战争如何,燕国都是他们的顶梁柱。
耜大股点了点头。
现在耜炊、耜盐他们都能独当一面,燕国也停止了大规模对外战争,从而转入生产劳动之中。
他也觉得自己可以尝试将地方基业,交给儿子、兄弟练练手。
如果差不多了,也可以跟辛丙一样,将会威胁继承人的家伙直接带来朝廷居住,将路给铺平。
“没想到辛屈安排的郡县制,还有这般用处。”姜示又看向不时咳嗽的辛丙说,“你也应该劝劝巫咸氏的人,别一下就放弃选择燕国。可以多多安排人来学习与接洽。虽然咱们这里的巫,算是分家了,但实际上用屈的话来说,这叫专业化。
不是所有的巫,都有能力掌握全部,既然如此,为何不选择精通一业。
只要各有所长,再合力一处,未尝不能勾勒真正的天地与大道。”
“连你都被辛屈影响成这样了?”辛丙咧咧嘴,“你还没发现问题吗?”
“我遵道。”姜示脸色一肃。
风彖也微微颔首:“没错,天帝执道,天子执人,鬼神万灵,不过道演,之前那些巫术,太过浅显了。我们所求,才是最有可能趋近成仙的未来。
你才回来,肯定没听过天地人神鬼五仙之说。
正好,你养病期间也没他事,到时候我等与你聊聊这期间的故事。”
“好吧。”辛丙苦笑摇头,“我印象里,屈从伤后复苏,整个人就变得能说会道,总有数不尽的故事。或许他又想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也说不定。”
“并非单纯的故事,与我们各部的传说,很多都是贴近的。”辛火也严肃了几分,“但就算是故事又如何?他能想出这些,并且传播开来,下边的人也都选择相信他的故事,难道还不能说明他才是众望所归吗?
总之,他是主心骨,没了他,眼下的一切,都可能如梦幻泡影一样消散。
好不容易拉着所有人摆脱茹毛饮血,成为华夏人。
我可不想再一次看到子孙跌落谷底。
我们所求,不都是一个子孙的未来吗?”
“未来?”
“还未到来的时间,一个很有意义的词语。”姜示解释了一下,“辛屈去了西边三年,写了一堆的书,我誊抄的时候,也看了看。
还真别说,这一套书是经文的内容叫做《佛经,写有二十个篇章,其中记忆最深的,还是大乘、小乘、雄辩、轮回、彼岸、慈悲、普渡、六道、涅盘等等。
里头最重要的概念是轮回,最有用的篇章是雄辩。
雄辩真的解决了很多道的问题。
有一些大巫认为,佛经是道经的补充,认为佛本是道。
我倒是觉得佛经应该是六御中的西天的道统。”
“不对,佛本是道才是真的!”风彖忽然开口反驳,语气激烈了起来。
“……”
辛丙茫然的看着姜示忽然噼里啪说了一堆,接着边上的风彖反驳,两人立刻开始了辩论。
“这……”
“别管他俩。”耜大股接过话,看着辛屈结束了演讲与动员,“不论佛道经典,都是辛屈写出来的。
有什么问题,你直接问他就是。
不过他不见得会说就是了。
走吧,别让他等急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