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宰相等重臣纷纷站出来支持皇帝,即便是有些文臣还想反驳,但是仓促之下也不成气候。

房遗爱见状也就没有站出来说什么,就如同其他武将一般看起了热闹。

形势完全在掌控之中,李治心情大悦,扬声说道:“既然众卿都不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凡以后上书都要简明扼要,不可多写繁杂无用之言,一定要开门见山,直书要旨。”

“若是,朕发现谁的奏章依旧长篇大论,全是无用的废话,朕就将奏章退回去重写。”

“若是谁三番五次依旧如此,那就是拿朕的话当儿戏,理应受罚。”

原本一众朝臣们虽然表面答应了,心里却依旧不以为然,因为这又没个评判的标准。

大家依然按照以前的写,又能如何呢?

但是,听到最后皇帝言说看了不满意就原路退回重写,三番五次之后还要严惩,朝臣们也突然感受到了压力。

谁若是上了奏章却被皇帝退了回来,可够丢人的。

若是因为奏章写的不够简明扼要而受到了惩处,可真够冤的。

问题是,怎么才算是繁复?怎么才算是简明扼要呢?

一众朝臣们心里沉甸甸的,凭空多了件麻烦事。

都怪那个御史!

李治心情大好,若不是当着群臣的面,只怕早就笑的合不拢嘴了。

自登基之后,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刻。

甚至比覆灭新罗、百济还要高兴。

因为,覆灭新罗、百济只是一场功绩而已,就算现在不成功,早晚也会成功。

但是,房遗爱的这个主意却关系到他余后的几十年,每一天都能节省出很多时间,他的帝王生涯多出多少乐趣?

大朝会在继续,李治兴致勃勃,不过,朝臣们的兴致却不怎么高。

散朝之后,武将们神态自然,文臣们有的三五成群的小声议论着,有的则长吁短叹。

唯有一个御史看起来失魂落魄,嘴里不停的喃喃自语。

“不关我的事!”

“真的不关我的事。”

“我也没想到会这样。”

昨天,房遗爱赶在宵禁之前,送了一份备课的书稿到宫里,又送了一份备课的书稿去了将作监的印书作坊。

朝会散去之后,房遗爱就直接去了印书作坊。

印书作坊已经印出了不少份书稿,房遗爱命人数了一千份送去国子监。

至于其他的书稿,房遗爱决定暂且留在印书作坊。

单独将他讲课的书稿印出来售卖,只怕愿意买的人也不多,传播就没那么广泛。

所以,房遗爱决定将书稿直接附在官报的后面,等于买官报送书稿,这样的话传播的才更广泛。

为了传播科学知识,房遗爱也算是连脸面都不顾了。

事实上,长安的士人们对房遗爱昨天的讲学十分好奇。

可惜,国子监不是谁都进去的,尤其是皇帝还御驾亲临国子监,能进入国子监的终究是少数,都是达官贵人。

大多数读书人没法进入国子监听房遗爱讲学,不过,他们却又很好奇房遗爱这一次讲学会讲什么劲爆的学问。

虽然进不去国子监,不过他们倒也不着急。

因为每次房遗爱讲学都闹出好大的波澜,第二天只需很容易就能打听到,因为到处都在议论。

不过,这一次他们却失算了。

长安的各大茶楼酒肆并没有大规模的议论房遗爱昨天讲学的事,因为房遗爱昨天的讲学并没有什么爆炸性的观点,只是细致的物理学知识,三言两语根本就说不清楚,自然也就没办法大规模的传播。

有些去国子监听房遗爱讲学的人说起来也很含糊。

晋国公昨天讲的什么学问?

讲的是力学。

何为力学?

就是各种作用力的学问,人之所以站在不停旋转的地球上却没有掉落出去,就是因为有重力。

何为重力?

哎呀,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倒也不是没有人说起房遗爱所讲的学问,只不过,讲的人讲不清楚,听的人听起来更迷糊。

自从看过上次的官报之后,长安城所有的读书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人站在不停旋转的地球上为何不会掉落?

如今,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答案明明就在眼前,却偏偏不得而知,这挠心挠肺的感觉的谁懂?

到了下午,就有不少士人来到了东西两市,他们是在等官报售卖。

上一次,晋国公在讲学之后,就把讲学的内容刊印了出来,让大家都长了见识。

这一次,应该也不会例外吧?

结果,他们等啊等,却始终没有等到官报售卖。

于是,他们就傻眼了,怎么没发出来?

就在长安的读书人们盼望着新一期的官报售卖的时候,上一期官报也陆续被派送到了各州府。

被派送的官报顺着大运河顺流下,或者逆流而上,沿河的州府最先得到官报。

官报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不仅在长安备受欢迎,在长安之外的各州府更受欢迎。

因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外地的人想要获得长安的消息并不容易,即便得到了一些消息,也是延后很久的消息。

而官报的出现终于让各地的州府有了一个了解长安,了解朝廷的窗口。

所以,各州府的官员、士人已经习惯并且喜欢上了官报。

新一期官报送到各地,立即就传播了开来。

不过,让那些官员士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一期官报没有什么时政信息,通篇都是晋国公在国子监的讲学。

刚刚把官报拿到手的官员、士人全都一脸问号,这是什么情况?

上一次晋国公讲的算学附在了官报后面倒也罢了,这一期官报竟然全都是晋国公在国子监讲的学问。

这也太让人失望了!

这算不算是公器私用?

还有没有人管?

晋国公功勋卓着,圣眷深厚是不假,但是长安城那么多朝臣就没人敢站出来弹劾劝谏吗?

那么多御史竟都是软骨头?

捧着官报的士人、官员一边腹诽,一边开始看报,他们倒要看看晋国公又讲了什么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