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褚遂良等人都反对出兵侵扰高句丽,但是现在再听房玄龄提起来,突然觉得,这个折中之策好像也挺不错。

“陛下,房相所言甚是,出兵侵扰高句丽,必然能让高句丽撤兵回援,既能解新罗之危,也能避免高句丽继续壮大。”

“臣也以为出兵侵扰高句丽为上策!”

……

听到褚遂良等人纷纷赞同折中之策,程咬金高兴之余也不禁瞪大了眼睛,明明是他提出来的折中之策,怎么算到了房玄龄身上?

这个折中之策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李世民却根本就不予考虑。

因为这么多年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征辽东,这也不完全是他的执念,而是他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策。

李世民果断摇头道:“出兵侵扰只是一时之策,高句丽纵然分兵回援,也很快就能察觉到虚实。”

“然后高句丽就不会上当了。说到底还是需要真正的出兵征讨,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朕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考量,才最终做出了决定。”

褚遂良、马周等朝廷重臣听了不由心中凛然,皇帝竟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这个打算。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想要劝说皇帝放弃这个念头很难很难。

不过,哪怕是再难也要试一试,绝不能让陛下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岑文本拱手道:“陛下,我朝与高句丽一向井水不犯河水,高句丽并非边患。”

“前隋三征辽东,耗费无数,动摇江山根基,前车之鉴啊!陛下呕心沥血才铸成盛世,臣实不愿这盛世被打破啊!”

“还请陛下三思!”

房玄龄等人齐声高呼道:“请陛下三思!”

就连李绩、程咬金、尉迟恭等人武将也跟着齐声道:“请陛下三思!”

文臣武将一齐反对,虽然早有预料,李世民还是颇感棘手。

棘手归棘手,他却不想放弃。

李世民沉声道:“朕也知道辽东地处偏远,若是出动大军,粮草难继,征夫无数,所以朕并不打算像前隋一样出动数十万大军。”

“有了可以攻城拔寨的火器,朕以为出动十万大军足矣。”

褚遂良等人听了顿时傻眼了,前隋四次征辽东都出动了数十万大军,却皆以失败告终,陛下只出动十万大军就要打败高句丽?

火炮真的有那么强大吗?

看一众文臣们一副不相信的样子,李世民转头问道:“李绩,你觉得十万大军能不能打败高句丽?”

身为朝中大将,这时候岂能露怯?

李绩拱手道:“大唐士卒悍不畏死,将领们勇不可挡,士气高昂,上下齐心,陛下长剑所指,将士们一往无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李世民摆了摆手,笑道:“不说这些虚的,你觉得征讨高句丽,难在哪里?我大唐若是征讨高句丽,胜算几何?”

李绩也认真了起来,沉吟道:“高句丽人生在苦寒之地,民风彪悍,战力不弱,不过我们大唐将士英勇善战,臣以为能胜过他们。”

“高句丽到了冬天十分严寒,前隋三征辽东都因为守不住严寒而死伤无数士气低落,不过明年有了棉衣御寒,这一项难处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最大的难处就便是运输粮草,燕云之地地广人稀,人烟稀少,无论是征夫还是粮草都无法供给。”

“若是陛下只兴兵十万,以大唐如今的国力倒是能承担的起,也不至于给百姓造成太大的负担。”

“火器确实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加上将士们英勇善战,臣以为一定能大败高句丽,不过若想彻底覆灭高句丽,依然很难。”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听了不由大急,李绩这么说岂不是更加坚定了陛下征辽东的念头?

还没等他们反对,李世民已经朗声笑了起来。

“哈哈,难得懋功分析的如此公允,前隋三征辽东皆以失败告终,朕还以为你们都吓破了胆呢?”

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一听顿时急了。

“陛下,前隋三征高句丽都失败了,那是因为昏君无道将领无能,区区高句丽弹丸之地,还能厉害到哪儿去?”

“就是,高句丽人不过就是仗着适应了苦寒之地,咱们现在有了棉衣,也不怕严寒了,还能怕了他们高句丽?”

“陛下若要派兵出征,臣愿做先锋!”

李世民听了很是高兴:“朕就知道,你们仍然是勇不可挡,跟着朕冲锋陷阵的猛将!”

褚遂良等人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出列反对。

“陛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罚兵……”

“陛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如今高句丽尚未威胁到我朝,师出无名……”

李世民听着听着耐心也逐渐被耗尽了,筹谋了这么多年,又有了火器和棉衣的加持,没有人能阻挡他征辽东。

李世民摆了摆手,沉声道:“突厥已经覆灭,吐谷浑不成气候,吐蕃虽然不弱,与我朝有纷争,却地处高原,山路崎岖,既是屏障也是画地自牢,不足为惧。”

“朕思来想去,我大唐唯一的隐患就在辽东!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朝中亦不乏猛将,朕也精于兵法韬略,不趁机彻底解决辽东隐患,难道还要将隐患留给后世子孙不成?”

“朕意已决,尔等勿复多言!”

“正如懋功所言,征辽东最重要的就是粮草,你们要多想想往幽州囤积粮草!”

褚遂良等人还欲劝谏,李世民已经一挥衣袖,喝道:“尔等退下吧!”

“臣等告退!”

一众朝廷重臣们只能无奈告退。

李世民从龙椅上起身背着手在大殿里踱步,虽然一众重臣们如他所料齐齐反对,但是结果其实比以前所预计的要好不少。

一众武将们并没有因为前隋三征辽东失败而忌惮,这让感到十分欣慰。

另一方面,一众文臣们虽然齐声反对,但是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激烈。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火器和棉衣横空出世,无形之中给了一众文臣们一些底气,让他们意识到了今时不同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