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谈话结束,赢玉带着老太后临走前留下的一个封盒赶来,说是母亲临终前叮嘱,要将其亲自交给嬴渠梁,决不能由其他人打开。

嬴渠梁打开封盒后发现里面是一封血书,仔细阅读之后面容呆滞,差一点就被其内容惊得昏了过去。

赢玉见状接过手中血书观看,只见上面写着,“赢虔,后患甚大,当以族法密杀,不涉国法。”

见此内容,所有人都惊讶于老太后的心思缜密和狠辣手段。

她在生前就已经多次前往赢虔住处,想要用母子亲情和家国大义来扑灭赢虔心中那熊熊燃烧了二十余年的复仇火焰,却始终未能成功。

现在眼见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为了这个国家,她居然会留下秘书,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主动下达命令,要致自己的儿子于死地。

甚至还考虑到可能会对新法的影响后果,写明了只用家族内部的族规进行处置,绝不违背国家法律,思虑如此周全,却又让人心酸的计划,该让人如何去评价,去执行啊。

“这就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觉悟和谋略么?哪怕是自己已经死了,还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惊叹。”

“为了自己的国,为了自己的家,哪怕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去杀死自己的儿子,也在所不惜,如此国母,秦国之幸。但是,这可是一封血书啊,一封鲜血遗书啊。”

“这才是真正的女主角啊,比起那些现在只知道哭闹作的古装偶像剧女主真是强太多了,尤其是之前的那个偷税漏税的武则天。好好学学,这次是一个女王该有的样子,别整天就知道靠男人和走红毯,结果弄得现在出不来了吧。该。”

“女子本柔,为母则刚,而这个母亲却为了自己国家的未来主动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儿子,甚至为了不让其他孩子们为难,还特意避开了律法。作为国母,她是如此胸怀大义,作为养母,她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的这封血书的。”

此时的嬴渠梁和赢玉二人已经是泣不成声,二人都不自觉的回忆起了自己和大哥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时光啊,可现在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啊!

当大哥的为了自己的仇愤要杀自己的妹夫,当母亲的留下遗书要杀自己亲手养大的儿子,而且还是要让他们兄弟之间亲自动手,如此人间惨剧,让人情何以堪啊。

一边是情,一边是理,是稳定的朝堂未来,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情谊,怎能取舍?

之后的大宴群臣和赢虔之死,导致秦国未来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这两者之间的时间实在是太过凑巧,让人不得不怀疑,但是当嬴渠梁亲眼看到自己大哥的尸首之后,却又深深地感到自己内心的无助和悲凉。

最开始是自己的父亲走了,之后是母亲,现在大哥也走了,就连自己也没有多少时日,想到这里,嬴渠梁不再怀疑,转而看向了一旁的两个孩子,叮嘱他们要搬去赢驷府上,要好好生活。

时间来到秦孝公嬴渠梁生命的最后时刻,函谷关巡视。

嬴渠梁站在自己半生奔波所打下来的天下雄关之上,身边分别跟着自己的爱人,儿子,知己,臣子,目光远眺。

嬴渠梁:“从雍城,栎阳,再到咸阳,这段路,老秦人走的好长啊。”

随后嬴渠梁就地考问了赢驷对于秦国地理及各个险要之处的问题,指导了他对于秦国的防守要点。

这一路以来,他作为老秦人,作为秦君,一路上从无到有,筚路蓝缕,时至今日可谓是艰苦万分,世人对其个中苦楚,实在是难以理解。

此时音乐响起,一种豪迈中略带悲凉的情绪开始在观众心中蔓延。

嬴渠梁:“上天呐,上天,假使再给我二十年岁月,嬴渠梁当金戈铁马定中原,亲手结束这兵连祸结的无边灾难,还天下苍生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何天不假年,使嬴渠梁并吞八荒之雄心壮志,化作东流之水矣,天呐,你何其不公啊!!!”

美人迟暮,英雄白头。

感受着胸口止不住的翻涌,嬴渠梁明白,自己的大限已至。

随即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众人皆慌,立即将其抬至椅上。

嬴渠梁趁着自己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抬起手将商鞅拉到了自己面前。

嬴渠梁:“商君啊,我先走了,不能与君共图大业了。”

“还是你说的对,秦国,要法治,不要人治。”

言至于此,二人皆是眼中含泪,万般不舍。

嬴渠梁用尽最后的力气,拉起赢驷的手,将其和商鞅的手放在一起。

商鞅:“君上有话直说。”

嬴渠梁:“商君,天下为公,赢驷若不可扶,君,可自立为秦王。”

商鞅:“君上,太子护法,臣,当生死相扶。”

嬴渠梁看向自己的儿子,未来的秦王:“驷儿,秦国的路,不能走错。”

赢驷:“公父,赢驷不护新法,死,不入赢氏宗庙。”

随后嬴渠梁再三嘱托众人,一定要守好秦国,守好商君,直到最后和自己的爱人作别。

至此,这盏在风雨之中飘摇了四十余年的灯火,这个作为大秦帝国六世余烈的第一世君主,秦孝公嬴渠梁,于公元前三百三十八年,驾崩了。

享年四十三岁。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嬴渠梁的胸怀,谋略,胆气,任用,都是战国时期最优秀的那一层级。

他与商鞅的相互信任,绝不猜疑,成为了当时最为默契,最为强大的变法组合,远非其他诸国可比。

之后的历史,可与其二人比肩者也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