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梁王宫,重臣正在向魏王申贺喜。
“贺喜大王!”
。。。
魏申此时也是得意洋洋,虽然费了些周折,但是最后还是好的。
此时,中行令徐然突然说道“大王,臣以为汉中之战当严令不得伤害秦公子荡!”
魏申则说道“秦公驷都死了,公子荡影响不了大局!”雍城破了,秦公驷死了,留下的公子荡在魏申眼里还没有张仪重要。
徐然却继续说道“大王,之前伐楚,楚王槐沉江,已经有许多楚人在悼念他,将他视为楚国的英雄!而韩王病死,宋君剔成也过世,凡是魏国征服的诸侯君王似乎都没有善终,这极有可能被日后有心之人利用!而此时的秦公子荡已经是秦国最后的血脉了,一旦秦国赢氏绝嗣,整个秦国都会把魏国当做死敌!任何人都可以兴风作浪,但如果大王把公子荡握在手上,其余人即使作乱也会名不正言不顺!”
魏申思考了一会,立刻下令道“立刻传令前线魏错,不,直接把命令传给魏错,翟章,魏章,翟戎等人,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公子荡完好无损!”
“诺!”
魏申停顿一下,随即又说道“还有张仪,把张仪和公子荡都送到大梁!”
“诺!”一旁文书立刻书写完毕,传旨出去。
此时御史大夫田需起身说道“启禀大王,之前的巫郡,黔中郡的官吏还没全部就位!此次灭秦,一口气扩充陇西,陇东,北地,汉中,巴郡,蜀郡合计六郡之地,欠缺大小官吏上千人,御史台一时间无法全部凑齐这么多人!”
“你的意见呢?”魏申问道。
田需随即回答道“启禀大王,臣以为可以直接在魏国本土的世家子弟里面再挑选一批人,至少忠诚方面没有问题!”
魏申一脸严肃地摆了摆手,毫不犹豫地说道:“绝对不行!这些世家子弟平日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倒是一把好手,但若是让他们去做官,那简直就是误国误民!他们连郡国学的考核都通不过,又怎能胜任官职呢?”
魏国一直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此选拔人才。然而,许多世家公子们却懒散成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读书。他们既害怕上战场,又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于是便整日在家中虚度光阴。
田需见状,急忙回答道:“大王圣明!微臣确实考虑不周。只是如今春闱刚刚结束,按照惯例,下一次科举选拔还需再等一年。如此一来,恐怕各地会因为官员空缺而引发混乱啊!不知大王是否可以先下令让各地驻军的校尉们兼任官吏,以解燃眉之急呢?”
魏申听后,眉头微皱,沉凝片刻后说道:“各地的驻军本就已经嚣张跋扈了,若再放任他们兼任官吏,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这绝对不行!不过,既然春闱已经结束,那寡人就开一次恩科吧。今年秋天,寡人将举办一次特别的科举考试,就称为秋闱!”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且,这次科举考试的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各地郡国学府,只要是熟悉魏国吏法、掌握魏国文字,并且真心归服大魏的人,都可以参加!同时,考试场地也不仅限于郡国学府,每个郡的郡治都会开设一场!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秦地的六郡!”魏申越说越兴奋。
田需满脸惊愕地喊道:“大王,万万不可啊!如此录用之后的官吏,极有可能会结党营私,甚至有可能混入敌国的奸细啊!”
魏申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使真的有那么一两个奸细混进来,也绝对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而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已经下令,各地官员不得在原籍任官,一旦发现有违反此规定者,将永不录用,并直接发配到边境去!”
田需听后,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魏申的话。过了一会儿,回答道:“诺!”
魏申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还有,关于秋闱的事情,要加快进度!此外,各地的郡国学也要加急建立起来。不仅如此,明年的春闱同样不能耽搁,凡是魏国境内的成年子民,都可以参加!”
田需再次应道:“诺!”
一旁的司徒张开地立刻附和道“大王英明!”
其余众人也纷纷跟着附和“大王英明!”
魏申面带微笑地拿起一张纸,对着众人高声说道:“诸位,从今往后,科举考试将不再使用绢布和竹简,而是改用这个——纸!”他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引起了众人的一阵骚动和窃窃私语。
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好奇地看着魏申手中那薄薄的纸张,眼中充满了疑惑。这东西看起来如此轻盈,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真的能用来书写吗?
惠施作为相国,首先站出来表达了他的疑虑:“大王,这纸张如此轻薄,恐怕难以承受笔墨的重量,无法正常书写吧?”他的话语引起了其他官员的附和,大家都对这新事物持怀疑态度。
然而,魏申却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回答道:“相国不妨一试,看看这纸是否真如你所想。”他将纸张递给惠施,鼓励他亲自尝试一下。
惠施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了毛笔,在纸张上小心翼翼地写下了一个“魏”字。当他提起笔,拿起纸张查看时,惊讶地发现字迹清晰可见,而且纸张并没有破损。与竹简和绢布相比,这纸张不仅书写更加流畅,而且易于保存。
惠施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他立刻说道:“大王,此物真是神奇!如此轻薄却能如此耐用,实乃书写之良材啊!”他的话语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认同,大家开始对这纸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魏申原本对造纸一窍不通,他仅仅知道造纸需要用到树皮、布等材料,然后将其捣成浆糊。为了掌握造纸技术,他特意召集了一批人,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深入研究,才终于取得了如今的成果!
田需听闻后,不禁心生疑虑,于是向魏申发问“大王,秋闱考试每个考生至少要提供一张纸,这样算下来,一场秋闱恐怕就得用上数千张纸啊!如此珍贵的纸张,数量是否足够呢?”
魏申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自信满满地回答道:“田御史,你大可放心,纸张绝对管够!这造纸可比绢布和竹简容易多了,一天就能产出好几百张呢,而且价格也比绢布便宜得多!”
田需闻言,惊愕得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说道:“竟然如此之快!”
就在这时,一旁的肥义站起身来,插话道:“田御史,大王早准备了一万张纸,还能随时将其分发至各地。而且,造纸厂仍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纸张,所以用量方面绝对不成问题!”
魏申紧接着补充道:“相国,日后大魏的往来文书也都改用纸张吧,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运输起来也会更加便捷!”
惠施赶忙应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