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平在衙署内批阅文件,处理完毕后便和魏征商议起当前的局势,为下月出征高句丽做准备。
此时,一直在操练楼船军的秦锋从铜陵赶回来,并找到了李平。
“秦锋,你来的正好。”李平暂时中断了讨论招呼秦锋过来先喝口茶,并问道:“之前让人联络萧铣,可有回信?”
秦锋小喝了一口热茶暖暖胃便急忙放下回道:“属下就是为了此事回来的。”
示意李平等人来到舆图前后秦锋指着地图说道:“回信的使者说梁王拒绝隋朝的赐封,但表示可以议和。”
萧铣本人对赐封是举双手赞成,反正无关痛痒,但其手下的将士却害怕赐封后会对他们这些撺掇反隋的将领清算,极力的劝阻萧铣拒绝赐封,并表示可以议和。
一旦接受赐封隋朝以共同抵御敌人的名义派兵驻扎,倒时一切都未可定。
“属下派人刺探得知,萧铣自从上次东出铩羽而归后便返回江陵,命手下大将沿着洞庭湖南下赣江,兵锋直指交趾,沿途郡县恐其兵力无不望风而降,这些地方太守校尉多是梁朝旧臣,也乐得如此。”
“如今萧铣的势力北达汉水襄阳县,东至豫章郡与林士弘接壤,南到交趾郡,西面据属下得知因为巴蜀之地还有忠于隋朝的将领据守其势力只能扩张到巫山瞿塘峡一带。”
魏征眼神微凝,疑惑道:“李相,这萧铣从战报看来是个人物,此后必为我大隋统一的尖刺,为何您要交好于他?”
此时李平的心中也十分疑惑,这萧铣看上去并不是个软柿子,自己的决策究竟是不是正确的,李平此时也十分动摇。
秦锋却笑着摇了摇头道:“非也,这萧铣看上去确实势力强劲,可仔细琢磨后就不尽然,属下先前也有此疑惑,特地调查过此人,其乃是梁朝后裔,后归降陈朝,又随陈朝降于我大隋,其少年孤贫,先帝时因萧太后的关系被任命为北地郡罗川县令,今年年初因现巴陵郡前岳州校尉董景珍等人意图谋反但无借口而推举为王,因其本身势力不足以服众实际上都是其底下的将领打着他的旗号在攻城略地。”
“不过这萧铣也是个人物,月前萧铣以百姓困苦需要休养的名义将手下大将的士兵大部就地解散回家务农,属下以为这是萧铣准备清算这些将领的先兆。”
“什么?”
李平不可置信的看向秦锋,让他重复了刚才的话,足足沉默了一分钟后才语气怪异的说道:“这萧铣是脑残吗?如今天下大乱,自己拥有几十万的将士居然就地解散?若是李渊突然来袭岂不是自掘坟墓?”
魏征也是不可置信,这萧铣即便再如何想要削减手下人的兵权也不该在此时解散士兵,而是应该在战场上消耗其实力,不过李平三番两次的提起李渊,魏征有些不解。
“李相,某观这李渊虽颇有谋略,也能屈能伸,但也绝非帝王之相,为何李相如此惧怕?”
李平仿佛看脑残似的看向魏征,随后一怔,这魏征是古代人不知道后面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便解释道:“李渊此人不可怕,但他有个好儿子,此人文韬武略冠绝古今,曾有伟人评论其为自古能军无出其右者,其次朱元璋耳!”
魏征捋了捋胡须仔细的回忆李渊的几个儿子的事迹,按照李渊的年龄李建成如今应该有三十岁左右,从以往事迹来看确实有勇有谋,其他几个儿子如今最大的也不过十八却是未曾崭露头角,倒是其二儿子李世民曾参加勤王军队前往马邑救援过先帝。
魏征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李渊的几个儿子究竟有多么妖孽,只是年轻一辈的俊秀罢了,便说道:“某观这李渊不足为虑,其北有梁师都郭子和,西有薛举李轨,南下有剑门关天险,东有李密朱粲,从近日的北方打探的消息,楼烦郡的刘武周如今整军备战,想必明年便会发兵南下,其部下猛将如云,有宋金刚尉迟恭(本名尉迟融,字敬德)等人,又有突厥的帮扶,届时李渊连自己的老家晋阳都会丢掉,败亡被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某以为,如今天下能阻挠我大隋收复失地的只有窦建德刘武周此等起义势力,李密坐拥洛阳中原之地,却只想着称帝,其人无端猜忌专横跋扈,手下势力早已离心离德,与李渊一般断然不可能长久,若是能派遣使者劝说,李密势力必然会分崩离析,其手下有两员猛将,若是能招揽为我大隋所用,也能成为一统之助力。”
原本魏征还不想与自己的老东家为敌,可是李密此人自从接受诏安后便暴露出本性,不仅残杀了翟让,而且逼迫傀儡皇帝退位,一心想做他的大魏皇帝梦,早已失去了争霸天下的野心,其部下原翟让部也都离心离德,多有逃跑之人。
“何人?”
李平也不急着辩解,李世民如今还未崭露头角,说了别人也不信,等他横空出世之时大家便会看清楚,李世民是多么的耀眼夺目,可以说李唐能够在乱世中杀出都是李世民的功劳,他老爹嗜杀降将的爱好不但不是助力,还是拖累。
“徐世绩和刘黑闼,二人一文一武,徐世绩少年英才,算无遗策,乃当世之诸葛,且某与之乃是故交,可以写信拉拢一番;刘黑闼虽是平民出生,可却是勇武异常,旁人称其为铁胆,其领军时往往会率小部骑兵孤军深入,乘敌不备突然杀出,竟能以几千敌几万大军,能活到今日也能看出其勇武的背后还有一颗剔透的心。”
“徐世绩?刘黑闼?”李平疑惑的看向秦锋和刘通,二人也对其一无所知,倒是刘通忽然反应过来。
“刘黑闼此人属下知道,当初属下混迹绿林的时候听过此人的名头,因为野路子却能闯出名头来,绿林好汉对他的印象可是很深刻的。”
至于徐世绩他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如今徐世绩如今也才二十多岁出头,但李平却突然想起来徐世绩是谁,隋唐英雄传里面瓦岗寨的军师徐茂公貌似就叫徐世绩。
他和秦琼程咬金最后投靠了李唐,而刘黑闼之所以没印象,因该最后并没有跟着他们投靠,而是另寻出路去了。
“不错。”魏征说道:“刘黑闼此人幼年时被窦建德接济,二人是要好的朋友,后刘黑闼在绿林闯出名头后便跟随义军起义,在攻占黎阳二仓时投奔了瓦岗寨。”
见话题越聊越歪,李平赶紧打住,说道:“此事以后再议,眼下当务之急是确保萧铣能够抵御住李渊的扩张,若是不能劝说其召回部队便只能消灭林士弘的同时将他也一举消灭,江汉地区决不能落入李渊的手中。”
李平定性的同时心中一突,似乎刚才有个信息被大家都忽略了,便问秦锋道:“你刚才是不是说巴蜀还有忠于我大隋的军队?可是真的?”
“是的,属下调查的清清楚楚。”秦锋肯定的答道。
“若是如此...”李平心中梳理事情的脉络,想要夺取四川盆地,三峡地区便是决不能绕过的坎,若是此地还有忠于大隋的将领此事便变得十分简单,可这个萧铣横亘在两地之间,他是绝不可能让李平的军队入驻巴蜀的,若是眼下进攻能速战最好,可若是一时拿不下来不仅得罪了萧铣巴蜀也会沦为李渊的囊中之物,必须要想一个两全的法子。
“秦锋你命人联络巴蜀的隋将,看看能否建立通信,朝廷会表彰其忠于大隋的决心,也绝不会抛弃他们。还有,楼船军在月底一定要操练完,士兵要完全熟悉水上作战,你和楼船军月底在南京待命,到时我会亲自领兵出海,讨伐高句丽。”
此次出征高句丽关乎李平今后的战略部署,绝不能有闪失,李平要亲自坐镇前方。
“不可啊,李相,您走了之后这朝廷恐有变故,万万不可擅离。”
魏征没想到李平居然要亲自领兵,这可不是以前,现如今李平已经是宰相之职,大隋的运转都系于其身,若是李平有个闪失一切都不复存在,朝堂内必然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魏先生,成大事者岂可惜身?高句丽的战局关乎我大隋的存亡,不可不慎重。”
李平坚定的反对魏征的提议,如今皇帝在特区内,而特区有新军的拱卫,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翻不出风浪来。
见李平决心已定,魏征提醒道:“李相若是执意如此某也不再劝阻,不过江都王曾跟随先帝多次讨伐高句丽,战功卓着,对其境内也多为熟悉,此次出征何不带上来护儿将军?”
魏征心中也有他的小九九,李子通如今跟随秦小虎在江北驻扎,不足为虑,李平出征后特区虽然有新军的拱卫,但还有个来护儿是个不安定的元素,若是其有意鸠占鹊巢,实在难以防备,不如让他跟随李平出征,特区也更为安全。
“嗯,来护儿的战绩我也听闻过,不过此事还得问问他的意见。”
李平与来护儿又不熟,对方也有自己的军队,不能过分得罪,出征的事情还得询问他的意思,免得强迫后心生怨恨,他日在背后给自己捅刀子。
“李相,某还有一事,陛下新晋登基,先帝的庙号和谥号还未确定,眼下皇陵完工在即,下葬时总要有个盖棺定论,而且陛下乃是先帝嫡孙,乃是正统继位,应当派遣官员修篆前朝史书,以示我朝正统继承的地位。”
“这...”李平对这些一窍不通,便笑着说道:“谥号之类的就挑个不褒不贬的吧,至于给前朝修史,不知要修哪些?”
“自晋以来天下分裂,南北对峙,共历九朝,当先修晋书,北朝经历三魏一齐一周五朝,当各自修书并修北朝史,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朝,也需各自修书并修南朝史。”
对于历史上的事情,魏征如数家珍,徐徐道来,李平点点头后却又疑惑道:“修史得有史官的记录,目前这些前朝记录应该都在大兴吧?没有记录又如何修史?”
魏征微微一笑,早就对这事有了办法,说道:“修史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某可以联合苏威等关中元老凭借记忆从近代往前修,而且南朝的史料都在南京有备份,可以先修南朝史。”
李平也认为修史是大事情,不能马虎,对魏征的办法表示赞同,以后攻下关中后再进行核对校准,修完空白的地方,后世李平也没读过二十四史,但知道这些史记其实就是皇帝和世家大族的个人传记,写的都是这些人的生平,李平对此则十分反感。
心中不爽道:即便惜字如金,居然都没给百姓一个字的位置,简直混账。
于是李平说道:“既然修史,我这里有一点意见,除了帝王和世家本纪与朝廷架构地域变更外,还得记录当时的民生经济,奇人异事,风俗习惯。”
见魏征仔细聆听李平接着说道:“就拿咱们龙山特区举例,什么时候哪个人发明了什么制度什么物品,对百姓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就比如孙思邈研发出来的牛痘治疗天花办法,事无巨细,一定要仔细的记录,让后人能追溯根源,尤其是其民族,是汉人的就写汉人,是胡人的就写明胡人,还要那些西域传来的东西,都要标注明白,周边所有已知的国家当时的发展水平,风土人貌都要记录在内。”
宋朝之所以有那么多农业工业书籍,就是因为黄巢在唐末将门阀杀了个精光,导致宋朝平民文人多,但官就那么点,没事干的勾栏听曲外就喜欢到处跑,写写书籍,抄录百姓的各种器械,企图让上面看见自己为国为民。
宋之前朝廷被门阀把控,那些士人几乎是不会浪费半点笔墨描述民间,以至于后世对宋之前的社会全然不知,只知道大唐盛世万邦来朝,若不是考古发掘将那些士人带入土中的私人物品公诸天下,后人也难窥伺前人的点点滴滴。
而且,李平想到了后世某几个喜欢剽窃的国家,任何有一点争议的东西都声称是自己发明的,并且公然剽窃前人的功绩,还乱认祖宗,连西方也喜欢乱弄什么xx之父,有些东西明明是咱们先发明的。
“史记不应该是皇帝贵族的私人传记,应该是整个华夏大地文字地图,让后人展开后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浮现出前朝的波澜壮阔,而不是某某某篡权建立了某某某朝代,某某某出生时九龙拉棺,祥瑞环绕,这些鬼扯的东西。”
魏征颇有深意的点头后说道:“李相言之有理,只是这修史修的是朝代史,加入这些东西实在不妥。”
李平有些不满,想要打断,却是被魏征眼神示意听自己接着说下去。
“魏某知李相心系黎民百姓,既如此何不编纂一部大典,收录天下所有奇闻轶事;如舆图,可收录各地的山川河流水文气候;如国家,可收录当今所有的大小城邦及其所在位置,人种肤色,语言习俗;如工艺,也当收录各种利民的技术和先进的制方。”
“是科技,科学技术,就是理性的合乎自然规律的技术,比如水能烧开就是自然规律,你见过水烧不开的情况吗?”
李平适时补充道。
“对对对,就是科技。”魏征笑着附和,并接着说道:“再比如文学,可囊括古今先贤大儒的理论学说经典诗集。此大典当囊括经史子集四个分类,但却不拘泥于儒学,经不但收录如家经典,还要收录各个学派的经典理论;史便将各朝史记编纂其中,子应当是基于经典延伸出的实际运用,比如李相您的那个发电原理,其原理收录在经类,若是以后基于此类发明出的物件就收录在子类,而集就是各种文学作品,戏曲之类的,奇闻轶事,天文星象,山川河流等皆收录在此。”
按照魏征的意思经史子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经:经典,包括百家在内的核心学说,以及科学的原理。
史:便是华夏的历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子:基于学说诞生的着作,基于原理发明的设备。
集:杂类,比如诗词小说,讲述一段事情或者一个故事,例如天上有几颗星星它们分别叫什么都归入集类,但天体的运行规律则是归入经类,又比如海中有几个岛哪里有个国家,等等,都在集类。
四类之中有相互关联的,比如你看到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又对天体的名称感兴趣在天体规律可以找到天体名称所在的集类所属分页。
“这不就是百科全书?”李平听玩魏征的话后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便说道:“既然如此,这本大典就叫华夏百科全书吧!”
“咳咳!”魏征脸色微红的咳嗽后提议道:“李相,这华夏百科全书是否太过庸俗?如今纪年坤元,不如就叫坤元大典?”
一提到坤元李平就有些恼火,什么坤元大兴贞观,这都是什么狗屁纪年?就为了名字图个吉利,一挥手便说道:“这年号纪年谁发明的?”
“汉世宗孝武皇帝。”
“谁?”
“汉武帝刘彻!”魏征没好气的斜了李平一眼,这都不知道。
现在人喜欢叫王莽篡权之前的汉朝叫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叫东汉,古人则并不是这么叫的,前者就叫汉或者前汉,后者则叫后汉,两本史记也分别叫《汉书》和《后汉书》。
“咳咳!”李平见魏征看自己的眼神仿佛在看文盲,咳嗽一声后看向秦锋和刘通,二人对李平和魏征的话都听不懂,早就闭口不言,见李平投来眼光也都侧首闪躲。
“这个年号纪年不好,实在不好,我等当效仿秦始皇以数字纪年,以华夏为正统,以公元示天下,自古夏商周,就以夏朝为起点按数字排序。”
魏征捋了捋胡须思索道:“夏朝共十七代君主,共历......四百七十一年。”
魏征右手拇指掐着指肚来回计算着,当时人们以十二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个周天轮回,人的手掌除去拇指正好十二个指肚或者褶皱,掐指计算倒是挺快的。
“商朝共三十代君主,国祚五百五十四年...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八十七年,李相,这当如何纪年?”
“那么黄帝距今多少年?”
李平一句话差点让魏征背过气去,刚才不说现在又问,还得他魏征又要重新计算一遍,他哪里知道李平以为黄帝是夏朝的。
经过快速计算后魏征抬头说道:“黄帝诞生起距今已经三千二百零八年了。”
“好,就以黄帝诞辰为华夏起点,纪年就是华夏黄帝历公元三二〇八年,简称华夏3208年。哦对了,这是小写数字,你应该认识吧?”
“认识,认识。”魏征捋着胡须附和道,心中也在奇怪李平哪里来的这些鬼点子?不过这纪年听起来怎么那么霸气?原来我华夏大地已经经历了三千两百多年了?
但是心中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李平无所谓的摆摆手让魏征先在私下用,陛下那边先不要知会,以后李平会亲自劝说陛下。
至于华夏百科全书,就叫《华夏》,副标题为《宇宙百科大典》,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坤元大典听着有逼格,但看名字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法典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