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
袁飞放下手里的笔,径直往门外走,政委潘磊则是在看袁飞画的战役进军图。
“老潘,走!喝茶,我请!”
“行!走!”
二人结伴离开。
...
“你请我喝茶!就在这地方?有什么事直说吧,还是指挥所里暖和点”
潘磊环顾四周,这里就是临时指挥所那个院子的厨房,说的跟要去什么茶楼一样。
“嗨!条件艰苦啊,有地方就不错了,这回我有个事啊,真得你老潘拍个板子才行!”
潘磊一瞅就知道是这事,这袁飞的算盘打的啪啪响,没开口就知道这事应该自己要吃亏。
“你说说看,我可不敢直接答应!”
袁飞:“那个你看穿山甲同志,能力怎么样?”
“非常好啊!晋察冀那边经常联系说想借过去用用。”
袁飞的想法就是把情报、敌工都集合为一个部门,但是这两个部分,功能上虽然重合不过一个挂在袁飞的司令部,另外一个挂在潘磊的政治处。
事情的商议也比较顺利,潘磊爽快的拍了板,毕竟现在那个敌工部主要管管起义的鬼子,查查资料。副业监听几个鬼子常用的频段。
相比起无所不能的穿山甲,跟过家家似的。这个东西也不能再挂在司令部、或者政治部了,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在这种年代是绝对的强权部门,加在哪里都不利于权力平衡。
新成立的部门是纵队六部,意思就是除了现有的司令部(袁飞)、政治部(潘磊)、后勤部(邢志国)、装备部(丁伟)、统战部(孔捷)之外的第六个部门。
一把手,穿山甲,剩下的主要干部由一把手提名,政治部审核、司令部签字就可以直接上岗,不考虑原用人单位意见。
在职权上,除部门所属的人员外,所有部队都有对六部提供情报的义务,同时六部有支队级以下人员的监察权。
同时非实控区的游击队,除了接受直属部队的领导,还要接受六部的双重领导。
这样一来,这可就是真正的强权部门,除了审判权没有,别的基本不差,单就部门权力而言,仅次于司令部和政治部。
当然这俩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
潘磊:“穿山甲同志这一次可是大功一件啊,前线王怀宝的电报,说走哪都是自己人,了不得!”
袁飞:“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老穿到底几岁。资料上写着27,我看着像47。”
“我看最多45。”
...
一边袁飞解决了穿山甲的职务和职权问题,而前线的战事倒是完完全全就按照袁飞预计的进行。
城里出来的部队又遭到段鹏部和孙德胜部的阻击,估计鬼子高层命令下的挺死,冲的还是挺猛的。
最后一个东面的两个团,已经接上了包围圈,就像袁飞在会上说的一样,没有地形阻碍,五到六倍左右的兵力优势,搞什么围师必阙,就是围起来往死里打。
事到如今,围攻苇名支队的步兵达到9个团(其中包括一个地方团)。
三个炮团一个列车炮营也会在两个小时内加入战斗,介时兵力差距将会来到最大。
鬼子起初想往榆赐突围,主力都往西面集结,就导致靠东面的小镇,在短短半小时内就全部丢失大半,鬼子不得已退出。
现在苇名支队,剩下的6000来人,全部挤在靠西边的镇子一带。占据了一块东西4里,南北0.5-2里不等的狭长区域,大概也就是6平方公里。
其人员密集程度,已经接近当代的大学了。
...
当晚九点,随着炮兵全部就位,几轮定点试射之后,总攻正式开始。
首先是由沈泉84团和110团的太行山突击队作为主要力量,攻击鬼子最薄弱的区域,也就是那个最窄五百米的地方。
沈泉再被服厂痛定思痛,决定走智将路线,不学王怀宝动不动就自己去前线压阵。
沈泉选定的战法,是邢志国琢磨出来的三段式。
一个步兵营强攻一波,不求突破,但求把敌人的底细试探出来,攻击大约半小时之后,再由“太行山突击队”进行破防。
这样的突击队,在越复杂的环境越能打,什么大雾、大雪、黑夜,都能成倍的增加的战斗力。
就像这场战役,黑夜、大雪。能见度低,射术精湛的名古屋老兵根本没有机会正常发挥,往往是看到八路的时候,已经靠近到四五十米内了。
三四人一小队的突击队队员,大概朝着那个方向射过来,老兵就得躲进战壕,在冒头的时候,可能已经前进到20米以内,这个距离第一次摸枪都能反杀老兵。
何况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突击队,鬼子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出来,什么枪法准、战术执行力强,根本没有机会发挥。
突击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连的精兵,换上最好的单兵武器,配备最好的步兵支援武器,再配上两到三个营配属的炮兵。
遇到的所有工事、难点,全部用火炮和喷火器解决。
那边鬼子的援兵刚刚出发,这里突击队就撕开一大个口子。
趁着这个机会,沈泉后续的三个步兵营在炮兵的掩护下,一拥而上,很快就控制了这片区域。
如此一来,鬼子被分割成两部分。
沈泉:“向司令员汇报,第四支队攻击顺利,已经完成切割任务,我们认为鬼子东侧集群大概有2000人左右!”
...
滴滴滴滴
司令部里袁飞收到了这个电报。
参谋:“照这样看,如果现在攻击东侧的两千多人集群,应该能在前半夜解决问题,后半夜还可以对西侧集群发起总攻!”
这说的蛮有道理,现在战场上兵力完全是晋东占优,完全可以集中6-10倍的兵力先吃掉着两千人。逐步扩大优势。
袁飞:“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不过,这是苇名支队,咱们的死敌啊,我怎么感觉西侧集群更加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