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国事不能耽误一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国事不能耽误一天

昏黄的烛光下,看着奏折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朱由检都有点头晕目眩了。

他起身来到窗前,盯了悬挂在正空的明月。足足看了一刻钟,身体才缓了过来。

接着,又打开了第三本奏折。

这是范景文亲自上的,其中还附有多尔衮的亲笔信件。

信中说道,多尔衮想用银子将被俘的正红旗鞑子赎回去,还开价十两银子一个活人。

范景文的意思是不允。

鞑子死一个就少一个,怎么可能将其放回去?

朱由检就在上面写了一个“可”字。

第四本是一本国书,来自于朝鲜国王李淏。

这厮在文字中对大明极尽谄媚,显然是不是他亲笔写的。

朝鲜现在已经开始了内战,一方是李倧,一方是李淏。

两人各自拥兵数万,即将在汉城决战。

李淏的意思是,请求大明的支援。

就算是不能直接派兵,也得支援几千把新式火器。

朱由检笑了笑,看在他如此恭敬的份上,就扯了一张白纸,在上面写道:“范先生,回信安抚李淏一番,并送一百把火器给他。”

写完,就将这张纸夹在了国书之中。

第五本,同样是一本国书,来自于朝鲜老国王李倧。

里面通篇都在说着朝鲜夹在鞑子和大明之间的不容易,并请求大明停止对李淏的支持,朝鲜愿意重回大明的怀抱。

朱由检看到这里,笑了笑,随手就将这本国书丢进了废纸篓里。

现在朝鲜的官员士绅都分成了两派。

李倧麾下都是心向于鞑子之人。

不管这国书是不是出自李倧的本意,其承诺之言都不大可能实现。

并且人家李淏多有诚意,乘船跨海而来。

大明怎么能伤了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呢?

第六本是来自于江西总督王家彦。

他倒是在江西搞得有声有色,不仅将兵权都收拢了,还查抄了很多不法士绅,以其家资充作军需。

其奏折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原本逃往南京的荆王朱慈煃又回去了,正在四处招兵买马,说要保卫江西。

而另一个藩王,益王朱由榛倒是没折腾什么乱子,但却整日在王府中宴请士子,吟诗作赋。

看到此处,朱由检摇头失笑。

这两个藩王,一个野心勃勃,一个却志大才疏。

在历史上,前者投降了鞑子。

后者担任过南明监国,最终被乱兵所杀。

想到这里,朱由检当即批示:“遣散荆王的兵马,勒令其回王府居住,不得外出。同时让两人都捐献五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需,若是不捐,就将其押送南京,由朕亲自处置。”

“万岁爷,您该休息了!”

王承恩端走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朱由检接过后一饮而尽,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都到子时了!”王承恩回答道。

朱由检瞧了一眼案桌上厚厚的奏折,摇头说道:“国事不能耽误一天,朕晚点休息也无妨,大不了明天起晚一点。”

看着语气坚定的皇帝,王承恩只能收走空碗,离开房间。

朱由检又打开了一本奏折,这是云南巡抚龙文光的。

其已同四川总兵官刘佳引率领兵马,正在退往云南。

但是秦良玉却不愿听令撤离忠州(今重庆石柱县)。

他不知道该怎么劝了,于是专门上奏折请示内阁,以及皇帝。

朱由检看着手中的奏折陷入了沉思。

秦良玉实乃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豪杰。

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作乱,她的丈夫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率领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

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军趁李化龙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

而后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她却不自报军功。

万历四十一年,其夫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

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

泰昌元年,努尔哈赤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

秦良玉同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助战。

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并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崇祯三年,鞑子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城。

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

崇祯七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秦良玉率军支援,张献忠不战而走。

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同年十月,张献忠先后在观音岩、三黄岭(今湖北宜春)大破朝廷官军,随后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军,秦良玉与张令急率军于竹箘坪阻击,挫败了贼军的前锋。

但不久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又失败了,部下的三万人几乎全部战死。

自此,这支活跃在明末,忠心耿耿的土司军队就一蹶不振了。

秦良玉不愿走,朱由检也能理解。

故土难离,土司世世代代都统治着当地,离开了之后,就成了无根之萍。

朱由检起身来到地图边上。

此时,张献忠的大军已经攻占了夔州府,正在向着四川进军。

她在忠州大山里,只要不主动出击,应该不会遭到进攻。

毕竟天府之国摆在眼前,张献忠及其麾下大将肯定也不会浪费兵力这穷地方。

想到此处,朱由检疾步走回桌案,在龙文光的奏折上批示道:“忠心于朝廷的土司,若是不愿离开故土,则不必强迫。同时告诉他们,只要不投靠,将来朝廷也不会追究。

张献忠要四川,给他就是了。趁着他还没有打到成都平原,能撤走的百姓,就尽量带走,不能带走的物资,则全部毁掉。

尔等到了云南之后,要尽量处理好和黔国公府的关系,认真整顿兵马,防守好各处险关。

朕预备在明年春天,对湖广、四川发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