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屁股都不干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八章 屁股都不干净

第219章 屁股都不干净

朱由检知道他是在影射神宗皇帝和熹宗皇帝。

一个因为身体犯病,不愿上朝。

另一个却喜欢手艺活,也不上朝。

两个皇帝都将政事托付于太监之手,这就是明末汹涌党争的源头。

大明的政务流程是,内阁给出处理意见,由皇帝来判断是否执行,最终交由司礼监批红用印。

一旦皇帝不管政务了,司礼监的权柄就会极大膨胀。

内阁的官员想要办成一件事,就要亲附于当红的大太监。

自诩为正人君子的官员,自然见不得文官去碰太监的臭脚,于是纷纷上书批判,将亲附太监的官员打成阉党。

阉党也不是泥捏的,自然不愿白白被骂,于是就将这些烦人的苍蝇赶出朝堂。

下野之后,这些官员无事可做,闲得无聊,自然又会聚集到一起臭骂阉党。

但阉党得势久了,皇帝就不放心了,于是又会想办法将在野的大臣召回朝廷。

这些人回到朝廷之后,又将阉党赶出。

自此,席卷明末几十年的党争就开始了。

朱由检晃了晃脑袋,抛开脑海中杂乱的想法,说道:“国家兴盛与否,和是否有宰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就像朕刚刚所说的李斯,他又哪里贤了?

盛唐时期的李林甫、杨国忠,接连两任奸相,把大堂弄成了什么样子?

我大明可没出过这样遗臭万年的奸相!”

瞧着黄宗羲脸上的不服之色,朱由检接着说道:“你看问题,还是没有看出本质。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怪不得你考不中进士,原来是你都没能理解朱子这句诗所表达出的道理。

你看问题看不出本质,也只能随便扯个理由,说是大明的祸国之源。”

听着此言,黄宗羲脸上顿时变得苍白,再不复之前的从容淡定。

杀人诛心。

在古代没有哪个读书人不想高中进士。

这不仅是自己能力的体现,更是最值得夸耀的荣誉。

“那陛下有何高见?”黄宗羲梗着脖子问道。

他就不信为政十七年,丢了大明半壁江山的皇帝,能说清楚其中的原因。

“呵呵!”

朱由检冷笑一声,说道:“朕今日有暇,正好可以跟你这伪宗师好好掰扯一番。”

“愿闻其详!”黄宗羲不服道。

朱由检说道:“其一,近些年的天气变化,我华夏上下四千多年,历史中可曾记载有如此恶劣的天气,连最南边的广东都要下雪。”

“自是没有!”黄宗羲的声音小了不少。

朱由检又说:“其二,土地兼并,既得利益者太多了,以至于朝廷财政崩溃。”

“既得利益?”

黄宗羲嘴里念着这个刚听来的新词语,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具体的意思,问道:“是宗室吗?”

“不止,还有你!”朱由检冷声说道。

“我?”

黄宗羲疑惑道:“我都没有出仕,怎么能算既得利益者?”

朱由检冷笑道:“朝廷给你的二十亩免税田是什么?”

这么一点,黄宗羲就明白了,立刻说道:“我大明每个县的秀才名额是二十人,每三年召开一次乡试。按照二十岁中得秀才,活到六十岁来计算,我大明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就有五十七万零八百亩的免税田。”

黄宗羲直接被这个数字给震惊到了。

这还没有包括举人和进士多赐的田产。

朱由检跟着说道:“还有凭借士子官员身份,隐密的田产,更加不计其数。”

听到这里,黄宗羲的脸上顿时闪过一丝尴尬。

他家族也是世代为宦,也隐没了不少田产。

“这事确实该查!”

黄宗羲的言语没有半分底气。

朱由检笑了笑,“朕确有此意,一旦局势好转,就会着手派人办理。”

其实,朱由检最终的目的是官绅一体纳粮。

但现在局势还不稳定,不能贸然出台如此激进的政策。

谈到这里,黄宗羲已经不想要争论是否要有宰相的事了。

他现在只想回去写信,告诉父亲,让其把家中隐蔽的田产全部处理掉,免得到时候惹祸上身。

“学生受教了,以后定然不会再胡乱演讲了!”

黄宗羲装模作样表现出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

“呵呵,那就回去吧!”

朱由检摆了摆手,心中只觉得非常好笑。

屁股都不干净,还要学人家当大儒!

到时候被查出来身败名裂,谁还会信他的鬼话呢?

“万岁爷,这厮显然不服啊!”

王承恩双眼眯成了一条缝,紧盯着黄宗羲离开的背影,目光中泛滥着杀意。

朱由检无所谓的说道:“最难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朕也不会去做这样的无用功。

不管他服不服,只要认怂了别乱说话就行了。

再说,此人倒是真有几分才学。

如果他听话,暂时就不要动他,将来可能还有用。”

据历史记载,黄宗羲精通天文历算,数学地理,文学历史,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

这种人去治学、研究思想,完全就是浪费。

到时候,可以派遣他去欧洲游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老奴明白了!”

王承恩微微点头,放下了心中的杀意。

朱由检问道:“现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是谁?”

不给这些监生找点事做,这些人闲得无聊,就要给自己找事。

朱由检计划这两天凭着记忆,将后世小学的课本搬运过来。

主要搬运数学和物理两门课就行了。

到时候,就放出消息,明年的春闱要考。

“现任祭酒在赴任路上被西贼所杀,现在国子监没有祭酒。”王承恩回答道。

“难怪学风如此之烂!”朱由检摇了摇头,又问道:“朕让人找的宋应星可有消息了?”

“据江西总督王家彦传回的消息,此人已在五月底从南昌府奉新县启程,应该是已经到了南京吧!”王承恩不确定地说道。

朱由检下令道:“立刻让马士英派人去找,朕准备任命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在这个时代,宋应星可能是最具有科学思想的人了。

新教材,新学科,也只有他才能理解,并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