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二百零六章 四个狗东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7章 四个狗东西

一行人来到县衙。

大门上的牌匾已被蛛网覆盖,门把手上也全是灰尘。

推开门,前衙映入眼帘,地上四处散落着典籍。

天色昏暗,若是不清楚情况的人到此,很可能以为是到了阴曹地府。

“这鬼地方是不能住了!”

朱由检回首看着满地的脚印,摇头说道:“也不知道我大明的府县,有多少是这般情况?”

这话没有人敢答。

朱由检只能说道:“将那三家的浮财都抄走,然后去城外扎营吧!宿州的烂摊子交给孟兆祥处理,朕没有时间在此浪费。”

听见抄家,王永吉神色一动。

可转念又想到了皇帝之前的警告,只好低下了头,选择闭口不言。

“万岁爷放心,老奴有办法将银子都榨出来!”王承恩领命道。

身为太监,搜刮银子的本事,自然不缺。

朱由检点头说道:“也没有必要深耕硬挖,早点带士兵回去休息才对。”

深夜,宿州县城的火光冲天。

赵家、王家、田家的百年积蓄,全都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听着城内传出的嘶吼求饶之声,朱由检的眼眸愈加冰冷,“此次南下,必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就从这宿州开始吧!”

皇帝满含杀意的话语,让王永吉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他和马士英就是皇帝手中的屠刀。

“以后在史书上,我就是像来俊臣那样的名声了!”王永吉心中暗暗想着,但却不敢推辞。

半个时辰之后,王承恩就带着数十个大箱子回到了营地,快步走到朱由检面前,说道:“禀告万岁爷,从三家抄家所得共十一万两白银,田契、铜钱无数。”

这穷地方都能抄到这么多银子?

朱由检原以为有个三五万两都算是可以了。

“银子带走,铜钱就散在城门口,分给百姓。田契交给凤阳总督孟兆祥,让其当作士兵奋勇杀敌的战利品!”

这一路上,朱由检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破解当前的乱局。

封建王朝,都是三百年左右一个轮回。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每逢开国之初,经历连年战乱,人口减少,土地够用,要不了几十年就能称之为盛世了。

每逢王朝末期,人口暴涨,阶级固化了,土地就不够用,吃不饱饭的百姓就会掀起叛乱。

唐朝的府兵制由盛转衰,大明的卫所制度彻底崩坏,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若想重塑大明士兵的战斗力,仅仅靠着金银赏赐是行不通的。

没有切身的利益,不可能让士兵甘愿赴死。

毕竟自己也不是每战都能带头冲锋,提振士气。

不管是天津之战,还是掖县之战,若是没有自己,早就战败了。

朱由检已经下定了决心,等回到天津之后,就按照唐朝的方式,建立府兵制度。

这样也能极大的缓解财政压力。

先将藐视王法的士绅抄家灭族,这样不仅能腾出土地,还能释放出妇女。

无论是后世,还是在大明,女人都是稀缺资源。

有权有势的人,每天晚上可以享受数十个女人。

而穷光蛋,却只能每夜抱着枕头流泪。

恰恰大明军中的士兵,全是穷光蛋。

“到时候,朕这个皇帝,给钱给地给女人。士兵们受此激励,必然奋勇作战,想不复兴大明都难啊!”

想到这里,朱由检都不由地乐出了声。

“陛下想到了什么好事?”王永吉疑惑道。

朱由检正了正神色,把刚刚想到的都说了出来,最后问道:“王先生熟知军政,乃朕的肱骨之臣,你说说此策是否可行?”

王永吉倒也有几分真本事,毫不犹豫的就说道:“回禀陛下,此策可为一时之法,但不能为万世之法!并且此事行之极难,给士兵的土地分少了,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给士兵的土地多分点,又哪来的那么多地?”

“地的问题好解决啊!”

朱由检笑道:“朕不是还有王先生你吗?这些大地主,有何人经得起查?”

“可若是鞑子煽动地主造反又该如何?”王永吉问道。

朱由检冷笑道:“那不是正好把罪名送到你的手里了吗?按照大明律,很多罪都不够抄家,但若是私通鞑子造反,那不正好可以将其土地收回来?”

“这就要看山东总督李邦华,凤阳总督孟兆祥,江西总督王佳彦,湖广总督袁继咸,这四人能否挡住鞑子和闯贼的兵锋了!”王永吉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若是前线不给力,后方再掀起改革,那大明可真就完了。

可要是前线能顶住压力,则就不怕地方上的土豪士绅阴谋叛乱了。

“山东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有罗虎领兵,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

凤阳这边,明晚见过孟兆祥就能知道具体情况了,若是有总兵不服,朕会亲自处理。

还有江西和湖广两地的总督,朕也会抽时间去看看。

这个改革方案,也不是立刻就要全部执行下去。

朕也要和内阁诸位大臣商议,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彻底推行。”

说到此处,朱由检拍着王永吉的肩膀,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你明天就直接去南京,会同马士英,将那些没有到天津见朕的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抄家。

特别是那些南京城内的那些勋贵,绝对不能放过!”

提起这些人,朱由检就一肚子火。

文官不来,都还想得通。

可这些勋贵,与国同休,居然也没有来,是真的没有将皇帝放在眼中。

绝不可能放过。

特别是魏国公徐文爵、临淮侯李祖述、灵壁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囿。

历史上,这四个狗东西,在鞑子打过来之后,直接开城投降。

王永吉听着皇帝语气中的杀意,顿时打了一个寒噤。

“陛下放心,臣早在辽东之时,就听说过南京的勋贵阴谋联合官员造反。空穴不来风,此事定然为真,臣一旦查实之后,从重处理。”

这都还没上任,就开始准备罗织罪名了。

朱由检嘴角露出笑意,赞赏道:“王先生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南京城内的反贼就交给你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