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朝鲜局势

“你是说,城中的奸商是因为你才有那么大的胆子?”

脸色一变,朱由检心头猛的涌出一阵怒气。

这怒气并没有随着王永吉主动投案而减弱,反而更盛了几分。

都是活了好几十岁的人,大官也当了多年,怎么就没有一点眼力劲呢?

“陛下,饶命啊!”王永吉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脑海中猛然出现辽东巡抚黎玉田、山海关总兵高第被诛杀的画面,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在他眼中现在的皇帝,仿佛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沉思中的李若琏,这才发现身前多了一人,在看见是王永吉后,才想起自己来求见的目的。

“陛下,城中奸商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涨价,就是因为后台是王大人啊!”李若琏从怀中掏出了奸商的供词,双手呈上,递给了朱由检。

“哼!”

朱由检冷笑一声,接过供词仔细阅读起来。

这才知道王永吉真的是因为好色,才不知不觉成了奸商的后台,并没有主动参与其中。

“你可真的是废物!”

朱由检阅读完供词后,一把甩在了王永吉脸上。

砰砰砰!

王永吉的额头和地面不断亲密接触,同时求饶道:“臣是废物,求陛下饶命!”

此时,朱由检也懒得再搭理他,转头向李若琏问道:“爱卿可想到解决缺粮的办法?”

“臣有……”

李若琏话才刚说出口,就被王永吉打断了,“陛下,臣有办法!”

“哦?”

朱由检冷眼瞧了过去,示意他继续说。

王永吉急忙抓住这最后的救命稻草,立刻说道:“现任山东巡抚王公壁是臣的学生,臣可以亲自去山东,让他提供粮食,并运送过来。”

朱由检问道:“山东巡抚现在能听朕的话吗?还有,他能管束住山东总兵刘泽清吗?”

虽然朱由检不清楚山东的具体情况,但想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刘泽清目无王法,连圣旨都敢阳奉阴违,怎么可能听令于王公壁呢?

还有就是,王公壁的名声也不怎么好。

此人贪污受贿,侵吞盐税,侵占军田,乱七八糟的罪名,几乎都犯了一遍。

按照大明律法,都够诛九族了。

现在大明势微,他多半想换个身份,去给李自成效力吧!

朱由检对于山东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原本还计划着带领数千精锐,借着让王公壁和刘泽清觐见的机会,杀了这两人,夺回山东的十万大军。

可现在,局势的变化太快了。

闯贼都已经和鞑子交上手,不日就将分出胜负。

天津将再次陷入重围,朱由检哪还有时间抽身去山东?

“陛下,王公壁是臣的学生,臣必然有办法让他听话,只要陛下能够给他颁布一封赦免圣旨。至于山东总兵刘泽清,臣也有办法收拾此人,不外乎就是再行一次东江镇之事。”王永吉解释道。

朱由检当然知道他说的东江镇是什么事。

崇祯二年,袁崇焕认为东江毛文龙虽然能牵制鞑子,但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于是上书让朝廷派人来严格管理军饷。

也不知道是毛文龙有贪腐的事实,还是不愿意有文官管着自己,于是上书争辩。

因此,两人的矛盾就种下了。

而后毛文龙前来拜谒袁崇焕,袁崇焕以上宾之礼接待毛文龙,毛文龙也不谦让,袁崇焕于是决定杀掉毛文龙。

袁崇焕邀请毛文龙观看将士射箭,预先在山上设置好帐篷,令参将谢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帐外。

毛文龙到了之后,他的部下没能入内。

袁崇焕说了几件毛文龙违法做的事,毛文龙与其争辩,袁崇焕厉声斥责毛文龙,下令将毛文龙的冠服去除并捆绑起来,毛文龙表示不服,袁崇焕于是列数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拿出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斩杀。

朱由检冷眼瞧着王永吉,还真没看出来他有袁崇焕那般的胆色,便质疑道:“你行不行啊?别到时候没有杀死刘泽清,反而被他杀了。”

至于会不会因此逼反刘泽清,朱由检并不在意。

从刘泽清没有奉旨进京勤王那一刻,他的行为就和造反无异了。

“臣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甘愿冒险一试!”王永吉强装出一副慷慨赴死的样子。

也罢!

反正自己现在也腾不出手,王永吉愿意去试试就去吧!

想到这里,朱由检下令道:“那你就去试试吧!你有什么需求,尽管和范景文商议,只要朕能满足的,都可以。”

“臣遵旨!”

眼见自己逃过一劫,王永吉大喘了一口气,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待王永吉离开后,朱由检再次把目光转向李若琏,问道:“你刚刚的办法是什么?”

李若琏走到地图旁边,指着朝鲜的位置,口若悬河地说道:“朝鲜离天津来回要不了十天,臣以为可以暂时让朝鲜提供粮食。”

听到李若琏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朱由检心中暗喜,脸上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朝鲜有那么多余粮吗?朝鲜国主绫阳君李倧还愿意亲附大明吗?”

这几天,朱由检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朝鲜问题。

万年四十七年三月,萨尔浒之战最终以明军惨败告终,朝鲜所派出的一万多人除副元帅金景瑞力战而死外,均投降于金军。

随后不久,前任朝鲜国主光海君李珲便迅速修《答胡书》与鞑子交好,表示“两国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换回了被俘的主将姜弘立和朝鲜军士。

自此,朝鲜便在大明和鞑子之间左右逢源。

这样的政策不仅引起了大明朝廷的强烈谴责,同时也在朝鲜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

明朝翰林院检讨徐光启等人便接连上奏痛斥朝鲜两面三刀、背弃君臣之义的行为,告诫天启皇帝要对朝鲜、后金的勾结加以警惕。

然而明朝因势窘力微,不愿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逼迫朝鲜全面倒向后金,因此也并未追究朝鲜之责。

虽然大明朝廷无力追责,但朝鲜内部却对光海君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最终这种情绪以政变的形式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