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玉山很惊讶,李振华竟然毫不犹豫地要卖掉国营工厂。

这是和体制内绝大部分的人想法完全不一样。

正常人想到的都是加强管理、杜绝腐败、增收节约、引进技术、产业升级这些措施,最大胆的,会提议换掉企业管理者。

换人如换刀,总会产生一些效果。

李振华却完全不是,他要直接卖掉工厂!

“李,李乡长,你,你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极端了?”姜玉山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玛德,他怎么要卖掉企业啊,这不是败家子行为吗。

要知道,县财政收入大部分都靠这些工厂提供,你把他卖了,政府怎么办?党委机关怎么办?喝西北风啊!

“是有点极端!”李振华说道,“可是却是解决问题唯一办法。你想想,这些企业长期经营不善,连工资都发不出,还有维持下去的必要吗?维持的越久,亏损的越多,给政府造成的负担越大。不如趁他们现在还值钱的时候,卖好价钱。不然,以后真成了烂摊子,卖不出,损失更大!”

“你说的也有道理。”姜玉山说道,“但是卖企业是一锤子的买卖,短期财政虽然获得了收入,可是也断了后路!以后政府怎么办?机关干部的饭碗怎么保障?”

李振华不禁笑了,姜玉山倒是挺诚实,说出了真话。

的确,之所以那么多干部职工反对处理国营企业,无非就就是怕卖掉后自己的工作、收入没有保障。因为无论怎么说,国营厂到底是亲儿子,摆在那里让人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都是一家人,交税、扶持、互相帮助,都好说。

反观那些私营、民营企业,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赚的钱都是他们私人的,不能抓在手里,总觉得不放心,不可靠。

说句难听点,国营厂随时下去都有家的感觉,吃餐饭,谈谈心,你好我好大家好,多温馨啊!

民营的?人家哪有空管你那么多,想去蹭个饭都难!

俗话说,无商不奸,他们实在不想把自己的饭碗寄托在这些无法掌控的实体上。

这就是绝大部分官员、干部反对处理亏损企业的原因。

他们宁愿幻想有一天这些亏损企业会好起来的,会重新辉煌。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些所谓的国企,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加入,根本就无力竞争,现在的拖着,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几年之后,所有的中小型国营企业,都会无可奈何地走向倒闭的命运。

姜玉山贵为县委书记,站得高看得远,虽然比一般的干部看的更加透彻,但是也看不到几年之后的好事情。

所以,当李振华提出,要卖掉国营企业的时候,他内心是抗拒的。

“我理解姜书记的担心。”李振华耐心解释道,“的确,很多人担心卖点国企后,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可是如果不卖,日子就好过了吗?企业既然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但对政府的日子没有帮助,反倒会拖累政府!

卖掉了,不但甩掉一个包袱,政府还可以获得额外收入,可以办更多的事。

比如投资建立新的、更有发展前途的、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市场需要的企业,支持那些有发展前景、效益显着的企业,让他们做大做强。这样他们提供的税收完全可以弥补那些亏损工厂原来的份额,甚至更多!”

“像我们青山乡,原本只有一间红砖厂和一间农械厂,红砖厂还可以,有些效益。可是农械厂连年亏损,不但没有为我们政府挣来一分钱,每年我们还要倒贴几万块。后来我们把他卖掉了,卖给卢青。

乡政府回收了十一万块,用这十一万,办了很多事。而农械厂拍卖给卢青后,现在发展的是越来越好,这个季度,产值达到了120万,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为我们财政贡献了大笔收入,更不要说解决了大批人员就业,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这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

所以,我觉得,对那些管理不善、改善无望的亏损企业,就应该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忍一时之痛,坚决处理掉,把市场和资源让出来。支持更加有前途的企业!

我知道,卖掉工厂,很多人不愿意。可是不破不立。

现在国家倡导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已经不可逆转,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些长期管理不善的企业,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淘汰是必然的。既然淘汰是必然的,何必我们又苦苦支撑呢?”

李振华的一席话,令姜玉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其实他也知道,国营企业的困境,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这几年,为了搞活国营企业,他们没少折腾,什么合并、分拆,参股、联营、银企共建,等等,总之,书上说的,专家们建议的,他们都试过了,可是企业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除了开头的时候热热闹闹一阵,很快又沉寂下去了。

甚至比之前的表现更加糟糕。

李振华说的卖掉,虽然很大胆,但确实有道理,不失为一个不得已的选项。

“嗯,你说的这事,值得探讨。”姜玉山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为以后的操作留下了空间。

“这件事今天我们暂且探讨到这里,说一说接下来的打算。你们有没有信心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民营企业这块,除了目前这几个工厂,还有没有其他计划?”

李振华心中叹了口气,知道还没有完全说服姜玉山。

这也不奇怪,几十年计划经济形成的思想,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只能慢慢来,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

好在自己多少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了一定的说服力,只要再接再厉,把青山建设得更好,搞成一个样板,就更有说服力了。

“较高的速度肯定有,”李振华说道,“但是我不能保证会一直这样翻番下去。书记,你知道,企业的产能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增长速度肯定会降下来,除非扩建产能。”

“但是扩建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投资,需要扩大厂房,增加设备,增加人手,这和新建一家工厂差不多。所以,我的计划是在服务好这几家企业的同时,尽量引进更多的企业,做大蛋糕,这样就可以保持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

“好!”姜玉山一拍大腿,似乎等的就是这句话,“只要你把青山的事做好,把经济发展起来,我们就不怕。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们的民营经济足够强大,我们就不必在意几间工厂的死活。李乡长,你给我好好干!”

“我希望你把青山打造成民营经济的高地,这样我们推进国企改革也有信心。”

“我一定不辜负姜书记的重托!”李振华说道。

接着,两人又深入交谈了一些企业发展问题,从中,李振华发现,姜玉山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其实是何有前瞻性的,这也是他支持李振华办厂思路的原因。

但是他也同样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不想违背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意愿,搞大刀阔斧的改革。

不过这也很好了,有这样一个支持改革,支持自己的领导,自己一定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

临走的时候,姜玉山忽然道:“李乡长,年底市里有一个研讨会,我想让你参加。”

“研讨会?”李振华一愣。

“对,是一个关于经济改革发展的研讨会,由市体改为主办,我们县有三个名额,我想让你去,意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