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浅肯定不会喜欢扶弟魔舅妈,这样的女人娶进门来只会给大舅舅带来麻烦,当着人家的面姜浅不好说什么,等王媒婆带着姑娘离开后,姜浅就开始摇头,
“这姑娘不行哒。”
虽然外孙女说不行,但相亲的人是老大,所以徐氏问道:“老大,你有什么想法?”
徐山毫不犹豫地说:“我听浅浅的,浅浅说不行就不行。”
“行,那咱听浅浅的话。”
样子老大也没相中这个姑娘,那么就没什么可遗憾,只要老大愿意相亲,后面有的是姑娘。
徐家没打算要这个姑娘,但王媒婆和这个姑娘却不这样想,尤其王媒婆以为只要姑娘愿意,那么徐家肯定也会愿意。
毕竟能接受徐山有两个养子的姑娘并不多,一般的姑娘都会介意一进门就当人后妈,这个姑娘王媒婆浪费了不少口舌才说服了她的家里人。
所以这一次相亲挺不容易的呢。
回去的路上,王媒婆问道:“巧梅,你对人家可满意?”
徐山长得一表人才,除了年纪大一些和有两个养子以外挑不出别的毛病来,而且家里连楼房都造好,这样的条件有点脑子的都不会拒绝。
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啦。
孙巧梅点头,“可以的。”
“行,回头我就去跟徐氏说,你也和家里商量一下彩礼的事情。”
“嗯,谢谢王媒婆。”
孙巧梅愿意以后王媒婆又去她家里跟她父母说,一心想撮合徐山和孙巧梅。
孙母说:“既然巧梅看得上人家,那么我们也没什么不乐意的,就是我们养了闺女二十来年,这彩礼钱肯定不能少给。”
养女儿本来就是赔钱货,就算给足彩礼还是亏,所以对孙母来说问男方多要一些彩礼一点都不觉得过份。
尤其男方家连楼房都造得起,多出一些彩礼钱定是无所谓。
王媒婆说:“你们先把彩礼钱商量出来,回头我找男方去谈。”
孙母想了一下,轻描淡写地说:“不用商量了,就给两千吧,毕竟巧梅还有一个弟弟将来要结婚,我们可不能少要。”
王媒婆傻眼,就给两千,你当你彩礼钱要得很少吗?正常人家撑死两百,你比人家翻了十倍,这徐氏肯定不会当这个冤大头。
她要去开这个口,不被徐氏轰出来才怪,这孙母太贪心了吧,当她闺女是镶金的吗?
王媒婆劝说:“两千彩礼钱人家可能不愿意给,要不少要一些?”
孙母理直气壮地说:“我闺女一嫁过去就要替人家养两个儿子,一般的姑娘根本就不会愿意,我喊两千都算便宜他们了,而且这家子又不是没钱,何必那么小气。”
男方不仅年纪大,还带有两个拖油瓶儿子,对闺女来说这门亲事很委屈的呢,她这个当妈的不要狠一点就对不起闺女。
王媒婆扯了扯嘴角,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徐家肯出两千块彩礼钱,怕是不会要你家的姑娘。
但这亲都相过了,好坏都得有个结果。
王媒婆只能硬着头皮去和徐氏说彩礼钱的事儿。
徐氏冷笑:“这是打算卖闺女?”
二千块,怎么不去抢啊。
还是浅浅的眼光最凶,这姑娘果然不行,老大都没同意这门亲事她家就开始来要彩礼钱,到底谁给的底气?
王媒婆尴尬的解释:“姑娘这一家子的意思就是一进门就要给两个孩子当后妈,有点委屈姑娘,所以才想着在彩礼钱上能不能弥补一些回来。”
徐氏挑眉:“让他们别做春秋大梦,我家老大压根儿就没看上这个姑娘,别说是两千彩礼钱,就算不要彩礼钱也没那个意思。”
老大要找的是一个能过日子的媳妇儿,而不是一个要天价彩礼钱的媳妇儿,一旦顺了人家的意,这种丈母娘日后的心只会越来越黑。
“我知道姑娘家要彩礼钱有点过份了,要不我再去谈谈,看可不可以少要一些,毕竟人家姑娘是愿意的,我瞧着和你家老大挺般配,这门亲事不成功的话有点可惜啊。”
“不需要,你直接去回绝掉,说我们家老大不愿意,让那姑娘歇了这份心思吧。”
王媒婆垂死挣扎地问:“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可不能因为彩礼钱的事就失了这桩亲事。”
“这不是彩礼钱的事,而是我家老大喜不喜欢的事,倘若我家老大喜欢,别说两千彩礼钱,两万我都给。”徐氏霸气地说。
王媒婆心想你就吹吧,说到底就是嫌彩礼钱大,根本就不是你儿子不喜欢,就你儿子这条件带着两个拖油瓶儿子有姑娘愿意跟算不错了。
“徐氏,虽然你家有楼房,但你有三个儿子,不会全给老大一个,所以能找到差不多条件的姑娘就行,别挑花了眼,毕竟你家老大的岁数摆在那儿。”
“你的意思这位姑娘要两千彩礼很正常?不是想讹我家?”
王媒婆:“我的意思彩礼钱可以谈,如果姑娘愿意的话,你儿子就别挑三拣四了,没好处。”
徐氏:“我儿子都没怎么相亲,怎么就成了挑三拣四?”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给你提个醒,我们当媒婆的都有成人之美嘛。”
“我儿子的意思已经跟你说清楚,你有成人之美的话可以帮那位姑娘去介绍别的小伙子,和我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媒婆一噎,徐氏的态度如此坚决,看来没有回转的余地。
这事要怪只能怪孙巧梅的父母太黑心,徐氏一听这天价彩礼钱就算愿意也不愿意啦。
“你说什么?竟然不答应?”
王媒婆去转达了徐氏的意思后,孙母有点慌了,她都已经打算好等拿到两千块彩礼就给儿子造房子。
这也是当姐姐应该为弟弟做的事,不然将来弟弟娶不上媳妇当姐姐的责任就大了。
王媒婆说:“人家儿子虽然年纪大,但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这事儿办得是有点不靠谱啦。”最主要你闺女压根值不上这个价,事实证明,没镶金。
孙母退而求其次:“那多少彩礼钱才肯接受我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