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出兵百济
房玄龄是大唐宰相,百官之首,他的话在朝中极有份量。
所以,房玄龄的话一出口,李世民也不由陷入沉思。
长孙无忌决定给李贞还火上浇把油,又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将李贞撤职查办,让其离开幽州回京请罪。”
“请皇上下旨。”
张高、褚遂良等人纷纷说道。
李世民一看,这些可都是自己手下的重臣啊,李贞这次做的是有点过活,让大唐在面子上下不来,惩戒一下也好。
想到这儿,李世民就说道:“既然如此,那就……”
“报!辽东急报!”有宦官在殿外大叫。
“噢?辽东怎么了?”
李世民向高公公看了一眼,高公公连忙接过奏报,打开一看,高公公立即将声音提高了一个调门,口中说道:“陛下,越王李贞率三万大军已到达百济边境,越王说,要在两个月之内灭掉百济,一统三韩!”
“什么?”
所有人都是一愣,李贞竟然要灭掉百济?
这牛皮吹得有点大了!
要知道,百济与倭人和泉男产的联军有二十余万,而李贞手中总兵力不过五万人,可用之兵甚至只有三万。
以三万之众要攻破百济二十万联军,这怎么可能?
一旁的房玄龄一皱眉说:“这事蹊跷,为什么越王在新罗受到进攻时不出兵,而直到新罗灭亡,反而出兵了呢?”
众臣也纷纷附喝,对李贞的行为很是不解。
最后,还是房玄龄一语道破天机。
“臣明白了!越王殿下这是想将三韩之地尽数纳入我大唐国土!若如此,越王殿下将立下不世之功,让我大唐永除东部边患!”
众人一听房玄龄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心说到底是宰相,想的就是透彻。
长孙无忌脸色一黑,口中说道:“陛下,李贞此举,会有损我大唐威名,如果不能成功,那新罗岂不是白白牺牲?再说,李贞手中只有三万可行动的军队,他又怎么可能成功?”
“臣以为,李贞必败,如此,我大唐在东北边疆威严尽丧,请皇上下旨阻止,罢免李贞,否则,我大唐必然声望大损!”
不过这时大殿之中气氛却变得诡异起来,房玄龄若有所思,众大臣也都不语。
4
显然,所有人都已看明白,如果李贞成功,整个朝鲜半岛都会被给入大唐的领土,这对大唐来说,绝对有着巨大的好处,但李贞要是失败,大唐的威望也将受到损害,众人都不想过多介入,给自己招惹麻烦。
长孙无忌一看这情况,顿时就明白了,咬牙说道:“皇上,百济有二十多万联军,李贞只有三万可用之兵,李贞不可能成功,请皇上下旨罢免李贞!”
李世民捋了捋腭下的长须,表面不动声色,但心中已是波涛汹涌,心说如果李贞真的成功,那大唐的领土必将增加,一举消除华夏东部千年边患,那大唐从此将再也不用担心东部边境,这对大唐有着莫大的好处。
所以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我倒觉得,越王的办法可以一试。”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不想得罪长孙无忌,也不想让大唐错失这个机会,当即说道:“全凭皇上做主。”
“全凭皇上做主!”众臣齐声说道。
李世民一点头,朗声说道:“若李贞真能攻破百济,将永除我大唐东北边患,朕以为,冒险也是值得的,只是越王兵力不足,当对其有所援助。立即令青州刺史刘仁轨率军两万进入高句丽故地,支援越王攻百济之战。”
“陛下圣明!”众人齐齐施了一礼。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李世民既已做出了决定,他也无可奈何。
长孙无忌知道,李贞攻灭了高句丽,已是功劳卓着,若让他再灭了百济,立下不世大功,那太子的位置哪里还有李治的份?
不行,绝不能让李贞得逞!
绝不能让李贞夺得百济!
只要李贞夺不下百济,那么新罗的灭亡就没有意义,李贞必将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想到这儿,孙长无忌暗自咬牙,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哪怕是对大唐的利益有损,但只要能让李贞失败,那李治的太子之位,必将无人能撼动……
此时的李贞已离开了蓟县,全大唐与百济的边境快速前行。
李贞知道,这一次与百济的大战,对大唐,乃至于后世将产生重的影响。
在原有的历史上,大唐与百济和倭国的联军则在白江口大战过一场。
那一战,大唐军取得了胜利,以至于从些倭国以大唐为师,千年之中不敢向大唐挑衅。
可惜,这一战的胜利成果最终都被新罗窃取,大唐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增养出了新罗这个强大的对手。
白江口一战的效果一直到明朝,可见这一战影响之深远。
不过,历史上的白江口之战出现在十几年之后,由大唐名将刘仁轨主持,而现在,刘仁轨远没有后世的老辣,而且还不在东部的边境地区,这一战唐军的统帅换成了李贞。
李贞不知道自己能否如刘仁轨一样击败百济和倭人的联军,但现在新罗已被灭国,这一战,自己必须取得胜利,取胜了就可以巩固华夏对朝鲜半岛的统治,为华夏后世千年东部地区的和平打下基础。
李贞带领一万轻骑,很快就赶到了与百济的边境之处。
这一段时间以来,泉男产率领的高句丽万余骑兵不断进攻原高句丽故地,到处煽风点火,想要复国。
好在薛仁贵指挥若定,防线还算稳固,泉男产多次进攻都无攻而返。
泉男产的骑兵数量虽然只有万余骑,但都是原来高句丽最具战斗力的突骑,不可小视,李贞到达前线的第一件事,就是策划着要如何消灭泉男产的高句丽最后的力量。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
月朗星稀,大唐与百济边境之上,帐篷林立,泉男产率一万余高句丽骑兵驻扎在这里,对高句丽故地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