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赤火项目启动!
恍惚间又是一周多,看着运出仓库的发动机喷管,林涛内心成就感满满。
现在发动机部件测试只剩下喷管部分还没有完成验证。
今天星辰精工现场所有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大家都在等着马上要做的喷管测试。
有星辰的庞大算力做预测试,当下还需做的样品测试包含两部分,再生冷却方案验证以及喷嘴耐高温效果验证。
员工们在傅献军的指挥下,将加压低温液体的电泵与喷管燃料压入接口进行对接。
确认测试设备装配无误,所有人转移到了安全距离之外。
傅献军端坐在电脑前负责整个测试过程的操作。
“林总,测试可以开始了。”
林涛确认所有人都已远离试验设备后这才点头说:
“开始吧。”
傅献军转身面对电脑,口中通报测试指令。
“首先进行高压气密性验证,预计用时5秒。”
林涛站在傅献军身后,目光看着远处的试验设备。
此次喷管部分的验证需要模拟发动机工作时的高压环境,为了后续正式测试时的安全考虑,需要做前置气密性确认。
耳边听到傅献军转动阀门的声音,然后林涛注意到远处连接低温储罐和喷管的管道一震,喷管也随之轻微晃动。
这表明低温液体已经被电泵压入喷管内的冷却通道。
傅献军观察到电脑屏幕上低温液体储罐内的压力系数在几秒内迅速下降,手上立马关闭阀门。
林涛注意到管道再次震动了两下,傅献军的声音同时响起。
“高压气密性验证通过,现在开始再生冷却方案正式验证。”
他将阀门重新打开后说:
“喷管高温工作环境模拟开始,开始喷管内侧升温。”
远处喷管内侧预先安装了四个高温燃烧器,燃烧器同样由电脑控制。
随着傅献军在电脑上操作,高温燃烧器开始工作,炙热的蓝色火焰从燃烧器喷口喷出直接对准喷管内壁和喷嘴部位。
整套测试方案使用低温液体模拟液态甲烷,再用高温燃烧器生成的火焰模拟火箭工作时从燃烧室内喷出的高温气体。
当喷管内可以看到火光后,林涛注意到傅献军面前的电脑上监控到的喷管壁温度开始急剧升高。
之前因为低温液体流过冷却管道,红外测温仪照射下喷管壁温度是零下134度。
高温燃烧器启动后,喷管壁的温度瞬间直线上升。
林涛和驰山等人站在傅献军身后,紧紧盯着屏幕上面的喷管壁温度数字。
‘123’
‘298’
‘590’
‘771’
‘890’
‘985’
...
当注意到喷管壁温度上升至1003摄氏度,升温速率开始放缓,屏住呼吸的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
电脑屏幕上的温度数字还在变化,最终在几人紧张的目光下锁定在了1023摄氏度。
确认温度在1020左右浮动不再升高,林涛抬头看向远处的测试设备。
在高温火焰和低温液体的双层作用下,试验设备周围出现了大量白雾,白雾被旁边的鼓风设备吹散,林涛透过淡雾看到喷管还倔强的维持本色黑色。
在场所有人神经紧绷不敢言语,小心关注测试设备可能发生的任何变化。
一分钟后,傅献军的声音响起。
“低温液体即将消耗完毕,升温装置关闭,测试结束!成功!”
听到他的声音,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喷管的再生冷却方案有效且效率不低,完全足够让喷管在极高温环境下维持正常工作状态。
远处测试区的高温燃烧器被关闭,火焰熄灭,环绕在喷管周围的白雾逐渐散去,黑色的喷管真身显露在所有人面前。
林涛看着电脑上喷管壁的温度监测数据开始缓慢下滑,最终降至30度左右。
“将低温液体涡轮泵、高温燃烧器燃料供给开关关掉,我要接近去观察下喷管此时的状态。”
傅献军听到后仔细确认所有的设备都已处于关闭状态。
“可以了,我们现在可以接近试验区了。”
林涛抓起桌上的防护手套戴上,直奔喷管方向。
驰山等人紧紧跟在林涛身后,到喷管旁边的第一时间,林涛指挥员工使用工具摘除高温燃烧器的燃料供应管道,断掉低温液体的涡轮泵线路,这才放心走上前查看喷管内壁。
他将头探进喷管内查看,喷管内比外面明显热。
林涛看到喷管内壁周遭颜色乌黑,色泽均匀。
他用手套在喷嘴内壁抹了一把,手套上沾染了些许黑灰,黑灰下依然是黑色,只不过泛着金属特有的色泽。
林涛微微点头,看着仅有1mm厚度的喷管外沿处形态完整,肉眼没有发现裂痕和变形。
“驰山,使用x光扫描设备检验下喷管,确认是否有裂痕产生,再检查下内部冷却通道是否有损坏。”
正研究喷管外壁的驰山听到后点头应了下来。
“明白,我今天带人加班检查,报告明天早晨就会发到你邮箱。”
林涛摘下手上的防护手套递给旁边的员工。
“行,如果监测报告没发现问题,那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了,这个时候你可得仔细些。”
驰山拍了拍胸脯,手套上的黑灰沾染在工服上也不在意。
“放心吧,林总,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林涛点头,看着周围一圈员工说: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接下来的工作才是关键,等到我们的发动机试车成功,我给大家包大红包。”
这朴实的鼓励方式,让在场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林涛在掌声和赞美声中离开了星辰精工。
翌日,林涛到办公室就看到了驰山提交上来的发动机样品测试完结报告。
这份报告代表着星辰空间首款发动机设计验证工作结束。
报告中驰山重点描述了昨天进行的喷管扫描结果。
借助星辰精工的x射线探伤设备,通过检测没有发现明显的裂缝和缺口。
根据检测形成的相片分析,喷管壁中的冷却通道形态完整,没有出现变形或崩塌的现象。
林涛着重查看了驰山附在报告里的检测结果和照片,分析了十几分钟后,他可以确认驰山的分析没有问题,也就说喷管经受住了高温的考验且没有发生损伤。
仔细阅读完成报告的所有内容,林涛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新员工们在驰山等人的带领下对发动机所有涉及的零件结构进行了部件测试。
整个验证过程中,新员工们的表现值得肯定,现在他们已经从驰山几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日渐成熟。
林涛此时心中大定,在星辰空间的内部群里,他直接下达了新的指令。
【林涛:我宣布星辰空间首台火箭发动机命名为赤火!项目正式进入制造阶段!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完成整机试车!加油!】
林涛的消息刚发出去没几秒,内部群里直接沸腾了!
【驰山:加油!赤火!】
【傅献军:加油!赤火!】
【容伊:加油!赤火!】
【付海岚:加油!赤火!加油!星辰空间!】
...
之前与金属研究所沟通SS001耐高温合金时订购的材料和设备已经到货,现在就安置在星辰精工的仓库里。
过去的两个月,星辰空间的厂房一直在加紧建设,此时主体工程基本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建设内部各子系统,预估下个月就可以搬进去。
星辰科技5楼林涛实验室改造完成的那台增材打印设备,一周前已经转移到了星辰精工的车间,随时可以支持发动机的部件制造任务。
随着林涛的一声令下,星辰空间的项目正式进入了建造阶段。
前期做样品测试的时候,驰山等人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关于正式零件的制造工艺和程序已经形成了一版方案,制造的过程根本不需要林涛操心。
林涛接下来要做的则是进行火箭箭体的完整设计,当前星辰空间这帮人里只有林涛具备箭体设计的能力。
实际上在做发动机设计时,林涛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套方案。
赤火发动机300吨的推力就是为此火箭设计服务的。
林涛没有着急将方案的完整内容落于纸面,他此时正在编辑一份关于助推器悬停试验的设计方案。
优先设计一款带有实验性质的一级箭体,动力系统与未来的火箭设计保持一致,只是简化了箭体设计,目的只为测试箭体悬停和回收并收集相关数据。
编辑完文档,林涛从头到尾检查多次,确认没问题了将文档保存留档。
切换到设计制图软件,林涛开始设计用于收集测试数据的箭体方案。
共底储罐、姿态陀螺仪、计算机控制中枢、电池模组......
林涛优先将一个个模块的大致模型建立,然后设计长约40米、宽4.2米的圆柱状箭体结构。
这个尺寸与林涛心目中最终的火箭一级箭体尺寸基本一致。
4.2米直径的箭体一级底部将安装5台赤火发动机,外围四台,中间一台矢量版。
按照每台发动机300吨的推力计算,火箭一级将可以提供高达1500吨的推力!
以林涛心目中的完整二级火箭方案估算,此火箭将可以提供地球低轨道LEo42吨的运力,同样可以提供地球同步轨道Gto21.5吨的运力!
当前世界上现役最大运力的火箭是漂亮国的德尔塔4,LEo运力只有28.79吨而已,Gto运力14.22吨。
LEo42吨的运力是在林涛设计火箭不进行一级回收时的运力,按照林涛的计算,如果要进行一级回收,LEo的运力也可以保有31吨!
也就是说,如果星辰空间的火箭研制成功,那这套运载系统的运载能力将领先于现役所有的运载火箭系统!
带着满满的野心,林涛在软件上快速将火箭箭体外壳模型制作完成。
测试用火箭的箭体将使用不锈钢结构,不锈钢虽然是比较常见的金属材料,可是却也拥有不错的性能。
不锈钢金属韧性强、足够便宜,加工速度快,而且不锈钢本身就具备可回收的优点,是制造火箭箭体最实惠的材料。
林涛设计的箭体由多个不锈钢钢圈焊接而成,推进剂储罐同样由不锈钢焊接而成。
按照林涛的设计思路,液氧管位于甲烷罐上层。
两种推进剂中间的分隔层共用,分隔层是一个类似半球的结构件,通过罐体外部的两个腰带将两个储罐连接起来。
能够这样设计是因为液态甲烷和液氧的温度相差只有22摄氏度,存在共底设计的优势。
共底储罐的设计可以减小火箭箭体高度,让火箭箭体高度和直径的比例处于一个安全范围,减小因为箭体过于细长被高空气体压力压折的风险。
除了上面的优点,共底储罐还可以将减小火箭干重,将更多运力留给火箭载荷,提升火箭运力。
在林涛的方案中,上层的液氧将通过中间的一条管道穿过甲烷罐进入动力系统,而液态甲烷将直接通过围绕液氧管道与甲烷罐之间的阀门空隙进入动力系统。
随着设计软件中的内容越加丰富,林涛脑海里的思路也愈发清晰,箭体和推进剂储罐的细节被林涛一点点的丰富。
在林涛在办公室设计测试用火箭图纸时,在星辰精工现场的员工们已经开始着手生产发动机各个部分的零件。
得益于星辰精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增材打印设备的支持,傅献军带领组内的员工直接多线同时动工,他们的计划是首批制造5套完整的发动机零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后续整机组装完成后的低温测试、静态点火测试、矢量摆动测试留有冗余量,防止某些零件在测试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损坏。
林涛没有关注现场的制作进度,原因是之前他就已经让星辰估算过现有条件下发动机的制造效率。
当前除了关键部件需要借助唯一改造过的增材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其他的零件都可以使用星辰精工原有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制造。
也就是说当前制约发动机产能的唯一因素就是增材打印设备的数量。
之前从金属研究所方面购买了10台打印设备,林涛考虑到当前不需要那么大的产能,并且当前星辰精工的场地实在有限就没有改装这10台设备。
增材打印设备打印一台发动机的关键零件需要用时2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在其他零件产能足够的情况下,再算上一天的组装用时,星辰空间两天就可以下线一台赤火发动机。
这样的效率不可谓不高,而且这还是在其他打印设备没有改装投入生产的现状下。
如果11台设备同时生产且人力充足,林涛就可以将赤火发动机的产能提高到两天11台!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林涛设计的火箭一级只需配置5台赤火,就算加上火箭芯二级的一台真空版赤火,一发火箭也只需要六台发动机。
而赤火发动机一天的产能就基本可以满足一发火箭的动力需求!
而这样的产能是很容易扩大的,只要林涛愿意!
如果林涛将自己的这个计划告知行业内其他的人,他们很大可能会嗤之以鼻认为林涛在吹牛,这就是被眼光和视野限制了。
有智能化产线控制和增材打印制造两项技术加持,林涛认为纯手工打造的模式可以被扫进历史尘埃里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赶工,机械臂的库存数量早已足够多,足以应付未来几个月接入繁星平台产线通用控制模型的客户订单。
鉴于此,林涛做主星辰精工将部分产能直接分配到了赤火发动机的制造任务上,也算是给星辰精工分配订单增加收入了。
在星辰空间所有人为了赤火项目沉醉拼搏之时,星辰科技的其他项目也没有闲着。
《英雄荣耀》手游上线了英雄语音实时反馈系统,这一次更新再一次在游戏圈引发了热潮,众多荣耀迷们在游戏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积极发表观点和评论。
‘我一直玩貂蝉,以前觉得这个角色够烧了,现在我觉得她起火了!一个萌妹子不停称呼我主人求抱抱举高高,我承认躁动了!’
‘家人们谁懂啊!手机里的猴子说我操作像杂鱼!’
‘还我曾经飘逸的李白!玩网络热梗的李白谁遭得住啊?’
......
这波更新在网络上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玩家们发现自己操控的角色不再只是一段冰冷的数据,更像是一个鲜活有情绪的数字生命!
这是以前所有的游戏不曾带给玩家的新奇体验!
对于星辰科技和网易来说,玩家们对角色的讨论越热烈,他们计划中的英雄Ip计划就越顺利!
除了游戏项目,郑东带他们组原来负责繁星平台维护的组员在帝已驻扎了半月。
这半个月内,郑东带领原来的组员向繁星智能的员工们培训繁星平台维护相关的一切内容。
除了培训项目内容,他们还要负责指导繁星智能员工与客户接触,接手新业务。
这两天在和林涛视频聊天的过程中,郑东多次表现出疲惫。
做技术的人都明白,干活的时候往往不是最累的,与同事和客户沟通才会带给你最大的工作压力。
在和郑东沟通的时候,林涛发现郑东这家伙去出差竟然带着家属,晚上有几次和郑东视频的时候,露露就坐在郑东身旁。
林涛非常客气的和露露打招呼,好似之前没有事情发生过。
与林涛不同,露露在向林涛打招呼的时候却有一些怯懦。
林涛没有在意露露的情绪,这些都是郑东的私生活,只要没对企业和他个人造成影响,他懒得在对方身上消耗时间。
466\/500,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