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 >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两银子值多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两银子值多少

于是在轮回者们的高工价之下,县城里的铁匠和木匠们都在疯狂的加班加点的干着,甚至大半夜还都挑灯加班着。

至于为何会如此疯狂的加班,自然是一众轮回者所给的工价实在是太多了。

在清代时一两银子等于多少现代的钱,如果单纯的从一两银子本身的价值来算,那么清代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两百块之间。

就比如现在的白银交易的价格,虽然每天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平均下来差不多是一克银子差不多五块钱,而清代一两为三十七克左右,换算下来就是一百八十五元。

这也就是说一个铁匠疯狂的加班到凌晨所能得到的钱也不过是一百来块钱,很显然不到两百块钱哪怕是在现代也没办法让人疯狂的加班到凌晨的。

毕竟工地上随随便便的一个八小时的小工工价也有两百块钱了。

所以真的如果按照这种算法来计算清代一两银子的价值,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得出的结论也会失之千里。

要想了解清代一两银子的实际价格,就必须要从收入、购买力这两方面入手,如此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答桉。

先说收入情况,不同的阶层收入情况是不一样的,士、农、工、商四民,能得到准确年收入的就是士这一群体,以知县为例,年俸为四十五两以及外加米二十斛,当然这只是县令的正常收入罢了,如果真的就这样这么多收入的话,那么这个县令肯定是一个大大的清官。

而其他三个阶层收入都不固定,尤其是商人,毕竟做生意赔本那是常有的事情。

而收入相对稳定的就是农民、和工人这两类人的收入,并且这两类人也是占据整个清朝人口结构的大多数,而这群人的收入在一些史料和清代小说中都是有所体现的。

清代时工主要分为两类,即长工、短工。短工是日结或月结的,收入不固定;长工则是一年一结,不过具体到每个地方,工价又是不一样的,总体原则就是劳动力充沛的地方工价低,劳动力贵乏的地方工价高。

以北方地区为例,由于清朝禁止内地移民进入北方,故人口较少用工成本也最高,乾隆时期一个长工的年收入为九到十五两左右,这要根据劳动强度以及技术含量而定,且取平均值为十二两。

吞噬

南方一带经济发达,但因劳动力充足,所以长工的年收入反而不及东北,每年为六到八两左右,平均值为七两;

清代官方史料中也有记载,乾隆时期皇家营建工程所雇佣的各类技术工的工价最高,他们的年收入大致为二十两左右。

结合以上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即乾隆时期,一个长工的年收入大致在十二两左右,一个月只能赚一两银子。

农民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根据拥有生产资料的不同分为自耕农、半耕农和佃户三种。乾隆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一半的农民沦为佃户,但同样是佃户年收入也是不同的。

有的佃农能获得全部收成的百分之八十,而有的只能拿到百分之十五,这主要也是看生产资料的掌握情况,如果佃农的农具、耕牛、种子都是地主的,那么分成就少。

以徽地为例,当地县志记载,乾隆时期这一地区的佃农多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与地主的分成大致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而徽地亩产粮食为三百二十斤,按照“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的标准来算,年产粮食为三千两百斤,自己可得一千六百斤,除去应缴的赋税,剩余大约为十石而一石的重量则是一百二十斤,乾隆时期粮食的价格比较稳定,一石粮食在一两至一点二两之间,这样算来,佃农的年收入大致为十两左右,与长工的年收入持平。

实际上,农民、长工的年收入可能还达不到12两这个水平。按照《红楼梦》中的描述,贾府中几个大丫头诸如鸳鸯、琥珀、翡翠、袭人等,她们的月例钱也仅有1两,显然以收入而言,她们肯定是要比一般的农民、长工要高的。

除了四民之外,还有其他的行业,由于没有具体查阅史料得出具体的数字,但大致猜测,年收入应该也会维持在这个水平线上下。

而现代的一个普通的打工人的平均收入大约在五万元作用,因此如果进行对比也就说明了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代的四五千的价值。

当然也不能完全如此之算,因为现代的生产技术大大的提高,物资也是十分的丰富

因此清代银两的购买力自然也没办法和现代相比的。

关于清代银子购买力,如果看过清代小说应该都会有印象,《红楼梦》《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等小说中都有具体的描述。《红楼梦》名气最大,读过的人应该最多,故以《红楼梦》中的记载为例最为合适。

小说第六十一回中,迎春的丫鬟司棋想吃鸡蛋羹,派小丫头到内厨房去要,引来厨房头儿柳嫂的一通牢骚,从中也透露出厨房的开支花销:

……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一吊钱的蔬菜。你们算算,够作什么的?连本项两顿饭还撑持不住,还搁的住这个点这样,那个点那样。

《红楼梦》中没有具体写明一只鸡、一只鸭、一斤肉的价格。但根据较早一点的成书的《醒世姻缘转》中却有详细的记载。当时1两银子可以购买一石米,八分银一斤肉,一钱半银子一只鸡。

有了这个参考也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购买力,1石米120斤,按照现在3元每斤计,1两银子等于360元;一只鸭没有准确斤两,且以3斤计,每斤单价25元,折合一下就是675元。

乾隆时期,1两银子可以买到1石粮食,应该与《红楼梦》中的物价水平差不多,那么可以得知,按照柳嫂的描述,贾府中四十五口人一天的吃喝成本也就在3两银子左右,如果要是按照开文提到的每两银子折合成一百五到两百元来计算的话,那五六百块钱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以吃来衡量1两银子的购买力的话还没有说服力的话,那么就再从住的方面着手来进行对比。

通过清代流传下来的房契分析,乾隆时期今城的房价总体不算高。当时内城住房均价为32.8两每间,外城均价为38.2两每间。注意,清代是买房不是以平方计算的,都以“间”计,间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皇家的紫禁城每间就很大,而民间相对比较统一,大致一间为20平方左右。

这样算下来,京城的房价内外城分别为1.64两每平方米、1.91两每平方米。这个价格确实不高,一个二品官每年俸禄为150两,也就是说只要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下一处上百平方米的房子。

从乾隆八年一直到嘉庆二十二年的74年内,今城的房价都很平稳,最高时也就40两每间。当然也有个别时期房价涨幅较大,比如嘉庆二十五年,外城房价增至10两每平方,这样一来买下20平米的一间房,就要掏200两银子。道光以后,京城房价又维持在40两每间的价格。

就以40两每间计算,折合每平方米2两银子,而现在今城的均价差不多是6万每平方米,以这个标准计算的话,那么清代1两银子就三万元。就是放在三线城市,也值五千元左右。

然而不管怎么对比,以清朝平均工匠和农民的十到二十两的平均收入来算,轮回者们给的工价还是非常让人心动的,毕竟一天只要努力加加班,就能得到一两银子,这可是相当于他们之前一个月的收入了。

所以如此高的工价自然能让这些铁匠们怦然心动,然后努力拼命的工作了。

毕竟按计件的方式给钱自然也就杜绝了偷懒的可能了。

只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个只有四五万人的县城里,打铁的铁匠并不是很多,就算是加上学徒,那也不过坎坎达到百人而已。

因此哪怕是都已经很努力了,想要打造完一万支栓动步枪,估摸着也得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行。

不过还好的是,制造子弹就不需要铁匠们了,只要把烧好的铜水倒入模具里就可以了,十分的方便简单,普通人多交几遍也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