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寿三年(即公元694年)正月,将军李多祚击破室韦叛乱。

“室韦”乃是指东胡室韦族,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原系蒙古语音译,用作族称,意为“豕韦人”。

根据史书的各种记载,室韦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一个多源的民族综合体,大家记得他们是古代东北民族就行了,总之他们现在反了,然后又被镇压了。

而镇压他们的李多祚的祖先世代为靺鞨酋长,后来归顺唐朝。

弹幕“我大东北就配这么几个字呢?Up都不多说一点。”“真的震惊于我大中华的包容气度!”“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总是气愤不已,恨不得亲自上战场杀那些蛮夷,后来发现,哦!原来蛮夷是我。”

“我以前还疑惑为什么长城修在那么老后面,为什么不保护我们,后来发现,哦!原来防的就是我们,笑死。”“哈哈,以前确实总会有这种想法。”】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后世之人曾提到56个民族是一家,他们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大家庭,确实了不起!”

长孙无忌:“陛下善待各族,如天幕所说,此乃功绩。”

房玄龄:“天幕曾言陛下之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

李世民:“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

【李多祚先后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的反叛,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

那看到他掌握禁兵、宿卫北门时间之长,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事件?

弹幕“他哪一年死的?”“毕竟是三年两次政变呢?不愧是大唐皇室!”】

李世民等人:“......”

【没错,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生病,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此时她的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李多祚等,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动政变,要求武则天退位。

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次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退位后的武则天徙居上阳宫。

神龙三年(即公元707年)七月,李多祚又协助那个倒霉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不过这场政变以失败告终,李多祚也被杀了,终年五十四岁。

弹幕“谁叫他掌握禁军呢?造反的好帮手。”“大唐的政变当真是No.1”】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来长寿三年(即公元694年),武则天平定吐蕃、突厥、室韦等战乱。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号召下,“诸胡聚钱百万亿”购买铜铁建造天枢,用来铭记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

我记得大家也曾在评论区中提及到天枢,这是武周的标准,提到武周、唐朝就绕不开它,天枢位于皇城端门外,而端门城门口经常张贴征兵令,城门两侧经常出现各种政令信息。

证圣元年(即公元695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同年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并归附武周。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嵩山,封神岳,改元万岁登封,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

弹幕“一直觉得天枢被毁很心痛。”“毕竟都说了是武周的标准,李隆基怎么可能让它留着。”“免租税对百姓来说就是大好事。”】

【大家也都知道立太子乃是一朝重事,总有人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武承嗣、武三思为了谋求太子之位,曾数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但是,这两人是武则天的侄子,她自己还有儿子呐,立谁为太子,她也次次做不了决定。

而狄仁杰则每每对武则天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弹幕“狄公说的没错,哪会有侄子当皇帝之后,还将姑姑供奉在太庙的。”“传给儿子还能配食太庙,传给侄子,那就啥也没有了。”“只有我的关注点在‘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吗?李渊,呵呵。”“这话没毛病。”“李渊又扎心了,哈哈。”“而且李唐皇室确实是众望所归了。”

那最后,大家也知道,在多方的劝谏下,武则天立了李显为太子。不过,最后却不是顺利过渡,而是通过一场政变,李显才上位的。当然了,这期间还发生了营州之乱,也导致了武则天在立嗣问题上发生了转变。

其他的事情咱不多说,大家看看武则天从结识李治、回宫,李治废王立武,武则天当了皇后之后,与李治携手所做之事,便能看出这个女子的不一般,到后来她自己当了皇帝,更能显示出她的魄力,毕竟,在那样的时代,女子当皇帝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褒贬不一,有人说武则天是个了不起的皇帝,也有人说,在武周时期,华夏版图缩小了太多了,她干得太差了。

我们可以看看古人对她的各种评价,比如宋之问的:“我金轮圣神皇帝垂妙觉,抚鸿勋,出轩宫而镇紫微,卷翚衣而袭元衮,释罘祝网,万族咸宁。革故维新,五刑不用,润玉律而含元气,转金浑而调顺晷。”

陆贽的:“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李贽的:“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今观娄、郝、姚、宋诸贤,并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犹用之不尽。如狄梁公者,殊眷异礼,固没身不替也;宋璟刚正嫉邪,屡与二张为仇,武氏亦不过也。何也?贤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爱惜而敬礼者也。”

也有鲁宗道说她:“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欧阳修说她:“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

洪迈说她:“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弹幕\"欧阳修,哦,毫不意外。\"“毕竟大宋那风气,你能指望他们说什么好听的 。”“光女性地位这一点,她在我这里就是无敌的!”“巫蛊之祸大家都知道,罗织之狱是啥?”“就是来俊臣写的本《罗织经》,里面都是讲述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东西,恐怖至极。”“咦,受不了。”

“说实话,武则天看人是真的蛮准的嘞。”“开玩笑,一介女子,从才人做到皇帝,不会看人怎么行。”

另外,还有“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她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发展了,并为唐玄宗所谓“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开元时代的一些大臣宰相、文士、学士大抵是武后时代所培养出来的人物\"等等评价。

那些说武则天这不好,那不好的人,有多少只是因为她仅仅只是一个女子而已,撇开武则天的性别,她在位期间做的实事,比华夏多少皇帝都做得更好。

首先,提升女性地位。武则天当政时期,有组建参政女官群体。其实,女官参政,并非起始于武则天时期。

《后汉书·陈蕃传》:“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注:“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复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

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女尚书职,只不过并不知道此时的女尚书的具体职责。而在魏明帝时期,此时的女尚书具有协助皇帝处理外朝奏事的职能,这也被视为女官参政现象之发端。

不过,那时的女性参政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的特殊行为。而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公开征召和选拔“女史”,并将其纳入宫廷行政体系中,女官参政规模扩大,她们也拥有了与其他朝代的女官截然不同的职权范围。

比如司马慎微妻子李氏,据《大唐故梓州通泉县尉上柱国司马公墓志并序》记载:“夫人陇西李氏,荆州录事参军、蒲州永乐县令、洛州寿安县令嗣源第四女......载初年,皇太后临朝求诸女史,勅颖(颍)川郡王载德诣门辟召侍奉。宸极一十五年,墨勅制词,多夫人所作。”

可以知道李氏进宫后,颇受武则天的信任,她的职责是起草制书,在政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处理宫廷事务。这在其他的朝代是不可能发生的,它一直都是由男性担任。

还有裴行俭之妻库狄氏,《新唐书·裴光庭传》中记载:“母库狄氏,有妇德,武后召入宫,为御正,甚见亲宠。”

虽然御正一职尚不能确定究竟是库狄氏的真实官名,还是文学加工的结果。但可以根据各方推断出,库狄氏可辅佐武则天处理政事,甚至有可能参与到朝政的议论当中。

并且在武则天退位后,这些女吏被遣散回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库狄氏。然而,库狄氏的能力想必是有目共睹的,在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还想要再次启用库狄氏,不过却被库狄氏拒绝了。

“皇上临极,旁求阴政,再降纶言,将留内辅,夫人深戒荣满,远悟真筌,固辞羸惫,超谢尘俗。”

在当时,作为女官,却能享有夺情起复的待遇,可见其不同之处。

还有殷履直之妻颜氏、韦余庆之妻裴氏、张守让之妻、邓国夫人窦氏等等,更有大家所熟知的上官婉儿,足可见女性在武周一朝的地位。

另外,武则天还制定新妇不跪的婚嫁习俗。在中国古代婚礼中,大都由男女新人同时跪拜。武则天称帝后,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则规定在举行婚礼时,男跪女不跪。

这也是有记录的,《事物纪原》中记载:“唐武后欲尊妇人,始易今拜。是则女屈膝下拜,始于唐武后也。” 《野客丛书》中也有记载:“自唐武后尊妇人,始易今拜,屈膝不跪”。甚至大家也可以在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图》中便有描绘新妇不跪的景象。

武则天曾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提出了不少建议,做出了不少决策,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地位不言而喻,她的影响无可比拟。】

【除了提高女性地位,武周时期民生、经济、贸易等方面都稳步增长。

前面已经提到过,武则天曾向李治提出建言十二事:包括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等。而这件事也是落实到实处的,武则天在嗣圣元年(即公元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武则天对于农业、民生不可谓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