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了安禄山,咱们就来讲一讲。
当初朝廷设立节度使时,节度使的权力并不大,因为唐朝也设立了督察使,共同掌管着军权和财权,而且节度使他也是需要轮换的,因为朝廷不可能让你长期待着一个地方,这样容易导致手下兵士听顶头上司,而不是朝廷的话。
但是随着朝廷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为了巩固边防势力,逐渐扩大了节度使的权力,此时的节度使不单单只掌管着军权,而且还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管辖着区域内所有的行政、财政、人口、土地等各种大权。
这样也就导致节度使权力过大,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长此以往,便很难不生出二心。
弹幕“所以,权力下放太多,就容易出问题。”“军权、财权,所有东西都归我一人所有,那不就是个土皇帝,还听皇帝的干嘛。”】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这个李隆基怎么回事,居然将权利都给一人,他就不怕这人反了吗?”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这就是藩王了吧,但藩王再怎么样,肉也是烂在国里。这要是节度使造反,这天下可就不姓李了。”
【大家也都知道,安禄山是胡人,唐朝是一个包容的国度,胡人在唐朝当官很常见,不仅有安禄山,还有高仙之、哥舒翰等人。(pS:这里的胡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但是再怎么包容,对于胡人还是会有一定的歧视存在,不管有意或无意。
之前的节度使基本就是汉人,而这些人也有无数升为宰相之人。然而,李林甫担心这些汉人武将的高位,对他们进行打压。于是向唐玄宗劝说,让胡人领节度使一职。因为这些人不可能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他们建再大的功劳,也不可能成为宰相,毕竟大唐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李隆基他这时候也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
弹幕“他之后真就不如直接给安禄山封相了,他倒是不封,结果安禄山掌握的地区越来越大。”】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胡人怎能封侯拜相,朕倒觉得这点李隆基并未做错。”
【所以,这些胡人即使是官职节度使,也是很艰难地往上爬的。而且李隆基虽然摆烂,但是他还是在平衡各方的势力。
他们与安禄山其实是呈现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的,只不过李隆基在打压时,专门挑另外两角打压,而安禄山稳坐钓鱼台,势力越来越大。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安禄山怎么一步步上位了。
安禄山是个大胖子,但他是个灵活的大胖子,而且很会说俏皮话。本来他当初兵败按照大唐律例是要被问斩的,然而安禄山靠着他利索的嘴皮子成功逃脱。
等到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的的时候,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
,
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安禄山成为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如故。
甚至后来安禄山还成为了杨玉环的养子,甚至还为他进行“洗三”。也不知道他们心里都是怎么想的,让一个妃子,给你老大不小的,四十几岁的干儿子洗三,简直不要太辣眼睛了。
弹幕“咦......”\\\"洗三那是为婴儿祈福,去病消灾用的,他的四十几岁的人了,还来这套,受不了,实在受不了。\\\"“李隆基不怕贵妃与这位干儿子发生点什么吗?”“都在宫里了,李隆基怕什么,我难以理解他居然同意这么干。”】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玄宗,要点脸吧。”
【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安禄山又担任了河东节度使。
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李林甫去世。杨国忠上位,担任宰相。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很深。双方撕破脸了,然而,玄宗依然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之后,杨国忠也一直向李隆基进言说安禄山居心不良,他要造反。这话李隆基可听不得,李隆基很生气,这事可要将证据,不能胡乱定罪。
弹幕:“李隆基:混账,怎么能这么说我的干儿子呢?”“不得不说,杨国忠居然还知道安禄山要反,还有点脑子啊。”“呵呵,那可不是他一人,可惜,咱们的隆基他不听啊。”】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这......朕也只是希望有个证据而已。”
【 于是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人去查探情况,结果此人收了安禄山的贿赂,回到京城后,那是大夸特夸,直言安禄山忠心耿耿,绝无异心。
这招不行,杨国忠又想了个法,希望唐玄宗能将安禄山召至京城长安。杨国忠觉得,安禄山这小子都是要造反的人了,他怎么可能会来呢?
结果,天宝十三年(即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抵达长安,拜见唐玄宗,并对其一顿哭诉,说“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
弹幕“想不到吧,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安禄山:我就来了,你打算怎么办。”“不得不说,安禄山还是聪明的。”】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然后呢?怎么样了?”
【这一同哭诉也让唐玄宗不忍心了,是他自己想太多了,对忠臣不信任了。于是决定对他进行补偿,给了他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等职位。而且李隆基还将安禄山手下的将士们给升级了。
陇右群牧使又多重要呢?陇右可是唐朝牧场的主要地区,这里饲养数十万匹的战马。李隆基这是深怕这个干儿子伤心啊,这东西给得毫不手软,真就相信了他的忠心耿耿的鬼话了。
而且李隆基还将身上的衣服给了安禄山,这时候,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谋反,李隆基一定会大怒,然后将人捆绑之后,送给安禄山。此后,何人还敢言安禄山反之。
弹幕“其实这时候,李隆基就像封安禄山做宰相了,只不过被杨国忠阻止了。”“哎,隆基啊,你要不行,你就禅让吧,别再占着这个好位置了。”“李隆基已经让安禄山掌管全国兵马了,他是真不怕啊。”“李世民:朕要节制天下兵马!”】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这个时候就别带朕了。”李世民还喝着药,看着天幕还带上自己,简直不想说话,这个李隆基的做法,他实在不能理解。李隆基的种种行为,都让人瞠目结舌。
唐朝李隆基时期
开元的臣子们都要听不下去了:“陛下,您怎么就如此信他啊!”
李隆基:“......”李隆基自己也不知道,难不成真的是这个叫安禄山的会讨人开心?李隆基想到这里,又觉得很有可能是这样,毕竟,他确实也爱听好话。
【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禄山上书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取代汉将,李隆基答应了。可当时时任武部尚书的韦见素不答应,安禄山本就有异心,现在还想用胡人代替汉人,这不就是要反的节奏吗?
于是与杨国忠一起面见李隆基,多次进言,可李隆基就是不听。甚至韦见素还建议就让安禄山回来拜相吧,您当初不就有这种想法吗?可这时侯,李隆基不同意了。
最终在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造反。】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安史之乱,那史又是谁?”
【由于节度使制度,节度使掌握了所有的行政、财政、人口、土地等。安禄山有领三节度使,可知其兵马之盛。
而河北就在安禄山的管辖之地,而且朝廷在河北向来不得民心,因为朝廷一直都是薅着河北地区的羊毛,来养着关陇的贵族们。
而且安禄山手下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都是科举落榜,有能力但不得朝廷用的人才。
而安禄山那是十四年不挪窝的人,他与此地贵族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安禄山的造反是有河北地方的这些贵族们推动的,他们给钱、给粮。
所以,安史之乱,安禄山的手下会有那么多的汉人将领。】
天幕在说着的时候也有将地方给圈出来,所以完全不耽误他们理解。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简单略过的突厥在河北作乱,此地反复丢失,即使有做些安抚,可早已失去了民心。也在想着该如何解决。
而李隆基自然也看到了这点,也在思考着对河北地区的做法。
【而且,还有一点便是,大唐虽然兵马强壮。但是大部分是在节度使手中。到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边军便在不断增加,达到了四十九万人。这一数量可占了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所以安史之乱的时候,朝廷才有多少兵马。
而且边将手中的兵马那可都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的,而朝廷中央的兵马可没有这个待遇,能力方面也就比不上节度使手中的兵马了。
而且东北和西北边境由于外敌扰边,所以节度使手中的兵马是最多的。而安禄山掌管范阳、平卢、河东,人数起码在十五万人以上。安禄山是有这个实力反唐的。
弹幕“十五万人,李隆基到底是怎么给出去的。”“李隆基对他这个干儿子可真是好啊。”“其实这也有安禄山自己的战功,在边疆地方打仗,赢了皇帝不得给点奖励。给着给着就给了这么多了。”
“那真的不如在朝中做个宰相,起码兵权还可以收回来。”“即使不能完全收回,也不至于这样啊。”“隆基,你糊涂啊。”】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也想着若是最后一次让安禄山当宰相了又会怎么样?
【开始咱就说了,大唐胡人当官的多。安禄山手下不少的汉人将领,安禄山本人也是胡人,可这并不代表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初有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那般忠诚为大唐效力的蕃将,如今也有高仙芝、哥舒翰这样的忠义之士,他们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啊,不对,死那都是李隆基的锅。
弹幕“李隆基可以以死谢罪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所以,李隆基做什么了?”可千万别说他想的那样。
【因为安禄山在范阳叛变,于是李隆基命令京兆牧、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命高仙芝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进京勤王的兵马,并召募了关辅新兵五万人。继封常清后,出潼关讨伐安禄山。
不过在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6年)十二月十一日,封常清兵败于汜水。十二月十三日,安禄山又攻陷东都洛阳,封常清只能率残部退守陕郡。
而此时的他也非常能认清形势,于是对高仙芝说道:“累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狂寇奔突,则京师危矣。宜弃此守,急保潼关。”
于是他们打开太原仓库,分给将士们钱财之后,其他的都烧了,然后退守潼关。
而他们的这个选择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他们在此地开始修守理攻守用具,士气也振作起来了。而那些叛军也因为久久不能攻破潼关,最终只能退兵。
这里是不是一切都很好,至少潼关是守住了,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李隆基永远都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他该不会临阵斩将吧?”李隆基再怎么样,也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人物,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来吧。可看看天幕讲的他已经做过的事情,似乎,他也是干得出来的。
李世民觉得自己不太好了。
【高仙之退守潼关,自己这方还是处于弱势的情况自然是不可能主动出兵的。然而,李隆基他不管啊,他依然听信谗言,做出了糊涂事啊。
弹幕“李隆基,我tm想弄死你。”“不行,看一次气一次。”】
秦朝
嬴政:“看来就是临阵斩将了,是个人都知道不能这么干,李隆基的脑子呢?他到底是怎么弄出来个开元盛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