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家都看到第五名了,而这一次的排名,由于刘邦所在时期太早,所以也只是影响到了秦朝,而由于系统的干预,导致秦始皇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汉初的这些人才,避免这些人被始皇帝一气之下全砍了。只希望始皇帝冷静下来之后,能仔细思考对于这些人的处理。

而对于汉初的几位皇帝对于接下来的视频就纯粹当娱乐了,因为他们的高祖皇帝都出来了,他们可不觉得还会有哪位大汉的皇帝能凌驾于高祖皇帝之上。看看大汉上榜的两位皇帝,一位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奠定了大汉的基础。一位则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复兴了大汉。虽然天幕说了他们大汉皇帝的质量高,但是他们觉得也是在这两位皇帝之下了,毕竟他们也没有那么贪心,一个王朝都有两个皇帝上榜了。就是不知道后面其他的王朝还会不会有第二个皇帝上榜了。

不过他们之前还听到了宋朝的开国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以及明朝的那位发动靖难之役的皇帝。宋朝、隋朝的开国皇帝都出来了,而且宋朝天幕也说了其他皇帝不行,隋朝二世而亡,不可能再有皇帝上榜。明朝应该还有一个开国皇帝,那位从南打到北的皇帝。

唐朝的皇帝还没有上榜,而天幕的评论区还有人说过没有人不爱大唐,说明大唐在后世的眼里地位也是极高的,应该也有皇帝上榜,肯定也是那位开国皇帝。前四名这就有两位了,而其他的皇帝由于他们的时期实在太早了,也就实在是猜不到了。

同时各个位面的皇帝们也在猜测天幕的排名,尤其是李渊,排名越靠前他就越开心,这也就证明他的排名将会越高。毕竟他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必定会占有一席之地。

------

当然了,皇帝、太子、将军们看完了这些评论后,也想再了解一些额外的东西,所以古代人的评论还是很热闹的。

【嬴政:秦二世是谁?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除了你的好大儿还有谁?】

嬴政“难道真是扶苏?他竟如此废物,不能承担起我秦国的大任吗?”

【公子扶苏:我可怜的扶苏啊。】

嬴政“???”除了扶苏还有谁?朕可没有想要让其他人继位。

【万里江山:其实扶苏也改变不了秦朝当时的局面了,秦国就是一匹战马,他已经停不下来了。除非真的天降猛男,不然难啊!】

嬴政看着评论区对于秦朝的评价,他又如何能不知道,我大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提升。嬴政不辜负先祖期望,一统六国,可统一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朕深感时间不够用,朝堂也没有人可用,还是朕长生不老才可靠。可如何才能长生不老呢?天幕也没透露一些,只是说丹药有毒而已。

【刘盈:那我能保护好我的兄弟们吗?】

吕雉“我去你%¥ ....... ,刘盈你怎么想你的,你怕是要气死你娘我。”

【万里江山:大哥,你别管你的弟弟们,先管天下吧】

刘邦“此子太过柔弱。”

刘恒“惠帝心善。”

------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到了发布第四名的时候了。

【哈啰,大家好,我们这个《盘点历史上文治武功俱佳的皇帝》系列都已经过了一半了,下面咱们需要讲的这位皇帝,就是我们的乞丐皇帝,八八朱重八,也就是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

此时天幕也同样出现了《盘点历史上文治武功俱佳的皇帝》之第四名——朱元璋】

刘邦“乞丐皇帝,这个身份居然比朕还帝位,朕以布衣之身得天下,自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不想这后世竟然还有一位是从乞丐爬上来的皇帝,实在是令人佩服!佩服!”

嬴政“此人既然能以乞丐之身夺天下,有魄力。”

朱元璋:“哈哈哈哈!!!看到没看到没,朕上榜了。”

朱标:“恭喜父皇。”

手下得大臣们也都恭喜着我们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虽然觉得自己一定能上榜,但看到排名的时候,依然兴奋。

【要讲到朱元璋,就必须将他所生活的环境。由于当初蒙古建国,国号为“元”,汉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元朝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而汉人就是那低人一等的人】

嬴政:“混帐!这后世都是废物,连自己的家门口都守不住,让人在自己家建国,简直可恶。”

刘邦:“这是宋朝之后的朝代吧!这就没有一个人反抗吗?”

刘彻:“汉人低人一等,他们哪来的能力说这种话。这蒙古是哪的,现在有这个地方吗?”

“启禀陛下,根据记录来说,并没有,有可能是后世建立的。”

刘彻听着也冷静下来了,毕竟几千年过去,权力更迭。有可能是草原那边又建立了什么新的政权。不过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打匈奴的想法,否则我大汉将会受如此屈辱!

刘恒也很气愤,想骂人,不过忍住了。然后他就发现这天幕说的是汉人,那这个汉人指的是.......

【由于汉人地位地下,灾年不断,所以百姓一直都在死亡线上挣扎。朱元璋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由于灾年,他的父亲、大哥、母亲先后去世,他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只能各自逃生。

朱元璋为了活命便只能去当和尚,不过他当和尚的日子也很短。由于当地出现饥荒,朱元璋也只能离开寺庙去流浪,到处乞讨。直到三年后,才又回到了寺庙,而这一段经历也深深地影响着他】

刘邦:“这朱元璋比朕还惨。”

【这样困难的日子,百姓活都活不下了,只能揭竿起义,短短数月,起义者众多。其中有以明王韩山童为主的“红巾军”,而“红巾军”有一位将领叫郭子兴,当时当25岁的朱元璋就是接受小伙伴汤和的建议,前往投奔了郭子兴。

而在朱元璋加入他们后,朱元璋表现除了他超凡的能力。他作战勇敢、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也身先士卒,对于郭子兴也非常忠心。得到的赏赐也会分给与他一起打仗的兄弟们,所以朱元璋在军队中名声很高,深受郭子兴的喜爱,郭子兴甚至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可见对其有多看重

不过由于红巾军内部的斗争导致郭子兴被排挤,甚至还绑架郭子兴,试图杀死他,最后却被朱元璋救回,从而使郭子兴对其更加信任。

但是也由于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所以朱元璋只能另外再想办法。他打算回乡募兵,他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纷纷前来投靠。

但是由于上司被排挤,朱元璋他们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但是也是因为朱元璋不会将这些赏赐给郭子兴,导致郭子兴与其生了间隙,甚至多次想害死朱元璋,最后在妻子马氏的帮助下才得以幸免遇难。

这一遭遇也让朱元璋意识到郭子兴此人也不靠谱,他只能想办法自己单干。于是朱元璋带着他的心腹南略定远,在这途中有招募到了大量民兵,其中便有李善长。

并且在朱元璋刚打下滁州多久,郭子兴由于受到了排挤,只能来到滁州。而朱元璋便立即交出兵权,让郭子兴来统领军队。

不过没多久后郭子兴便病逝了,由于这些军队都是朱元璋招募的,所以朱元璋成为了这支军队实际上的领头人】

刘邦“所以,皇帝都怕功高盖主,将领能力太强,是会威胁到皇帝的。”

李渊看向他的二儿子,李世民也立马回望过去。不过,双方都没有说话。

【朱元璋在浙西之地6年,奉行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朱元璋以应天为自己的根据地,想要对付周边的敌人,比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

其中势力最强的则是陈友谅,陈友谅为了彻底解决朱元璋,意图联合张士诚攻打应天。不过却被朱元璋反伏击,导致陈友谅军队的巨舰进入了较狭窄的新河,无法进行有利的水战,只能仓促登陆,这一次陈友谅大败。

在至正二十三年(即1363年)四月的时候,陈友谅军队又乘着朱元璋军队救援安丰,无暇顾及的时候,率大军六十万进攻南昌。但被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了三个月,导致进攻不成功。而后朱元璋亲自率水军20万救援,在陈友谅知道朱元璋来了之后,立马向东出鄱阳湖,不过他们却在康郎山湖面遭遇相遇,在此展开激战。

此战极为激烈,朱元璋利用陈友谅船舰过大,首尾相连,不利进退的情况,将己方舰船分成各个小队,使用火器、弓弩对战。尤其是吹海风的时候,朱元璋军队直接火攻,导致陈友谅军队死伤惨重。

这场战争打了一个多月,陈友谅缺粮被困,只能想办法突围,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战败而亡。

鄱阳湖之战是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秦朝

嬴政“这也是个人才,水战以少胜多,朕很欣赏他。”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此人确实能力不错,难怪能从乞丐成为皇帝。”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这朱元璋用兵能力不俗,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确实让人感慨良多。等天幕结束,众卿可与朕一起再仔细看看。”

长孙无忌:“这朱元璋能在乱世称王,能力定然不俗,陛下对他很是感兴趣?”

李世民:“朕欣赏他,而且他能根据实际情况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令人佩服。”

【而后开始对付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随着杭州、湖州等地投靠,平江成为孤城。而张士诚及其部下也是极其贪图享乐之人,甚至他的弟弟在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在城头督战的时候,都还坐在银椅上饮酒,你就说离谱不离谱。】

嬴政“奇葩”

刘邦“离谱,这人是嫌活得不耐烦了吗?”

李世民“这种人怎么还能苟且偷生那么久。”

【结果显而易见,张士诚战败,同年朱元璋又歼灭方国珍。

随后,朱元璋于1367年建年号为\\\"吴元年\\\",决定征讨北方,消灭元朝,从而一统中国。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并且命令宋濂起草《谕中原檄》,核心内容则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希望北方的人民一起来抵抗元朝。

至正二十七(即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在战争的过程中,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而朱元璋的大军也一路北上,消灭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使中原再次回到汉人的统治之下,同时收回了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嬴政“干得好!还有燕云十六州是哪,竟然丢失了四百年,到底哪个不靠谱的人干的。”

刘彻“这种人排在第四名实至名归,不知他的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成就。”

【朱元璋登基后同样选择休养生息的政策,免税三年,轻徭薄赋,同时朱元璋还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洪武三年(即1370年),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不过明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主要是重形式,而不看士人书写的具体内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士人的思想,其危害不亚于焚书的危害】

刘邦“竟然如此压制,那这教出来的有何能力能为朝廷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