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盛妆华年 > 第141章 江南起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出了宫,赵珣实在忍不住了,问:“瑾聿,你为何向父皇自请与我一同前往江宁府,你是知道的,那江南东路的时疫有多么严重。”

唐逸谦点了点头,“臣知道。”

“那你为何还要自请去赈灾呢?”

“正因为臣知道此去有多么凶险,所以才与殿下同去。臣知道殿下请了这差事,是为了替官家排忧解难。臣自请前去不仅是要为官家排忧解难,更是要为殿下排忧解难。”

他如何不知此去江宁府赈灾有多么的危险,但是赵珣去了,他必须要去。

赵珣领了这差事,不仅仅是为了替皇上排忧解难,解了这燃眉之急,更是因为他要为自己能成为储君铺路。

他是太子,但是不证明成为太子,就一定会是储君,能够继承大统。

先皇后早逝,现在在宫中时候张贵妃主理六宫之事,其父张太师,官居正一品,位高权重,在朝中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朝臣更倾向于立她的儿子三皇子赵珏为储君。

赵珣外祖家这些年被张家打压,已经没有能力足够与张家对抗,他只有自己铺路,能让这个太子之位坐的更稳,顺利继承大统。

当年新科状元面圣,他知道了自己当年所救之人是太子,他便选择了他,要辅佐他,辅佐他成为一代明君。

在进入京城之前,他不是不知道赵珣有赵珏这个劲敌,他选择赵珣,不是他相信赵珣,他是相信他自己,相信他有能力把赵珣扶上皇位。

当年在清风寨的时候他确实不够聪明,但是生在帝王家,又怎么可能有蠢笨的人?

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比不上赵珏,他这些年也一直在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自己铺路,这也是他一直不遗余力辅佐他的一大原因。

对于江南东路时疫的状况,他已经派尹轻音打听清楚,妙音阁也一直在到处寻找治疗的良方。

他相信妙音阁的手段,他会让赵珣完美的完成任务,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唐府。

刚起床的汝玥,出门就看见唐逸谦急匆匆的回来了,还没上前问候,就又见他换了常服,要急匆匆的出去。

“四哥哥,你要去哪啊?”

唐逸谦道:“官家派我去处理一些事情,我会离开家一段时间,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要好好听两位姐姐的话,不要调皮捣蛋,好好学习功课,不许任性闹脾气,记住了吗?”

汝玥点了点头,“我记住了。”

唐逸谦又对沈姨娘和王姨娘嘱咐:“我不在府的这段时间,你们两个好好照顾宁宁,若非有重要的事,就不要出府了,特别是不要接触从江南东府来的人,现在时疫扩散太快,我担心会有从江南东府逃出的流民逃到京城来。”

沈姨娘和王姨娘出自妙音阁,也知道江南东府时疫的情况不容乐观,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是怎样严峻的情况。

“是,大人,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姑娘,请大人放心。”

江宁府。

赵珣唐逸谦一行人到达江宁府,一进城,眼前的景象让人瞠目结舌。

当年唐逸谦在江宁府读书的时候,街道两边都是各种买卖铺面鳞次栉比,路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是如今的江宁府,街上空无一人,家家房门禁闭,却依然清晰可闻剧烈的咳嗽声。

街角四处可见面色枯槁,衣衫褴褛的流民;或是脸上包裹着棉布的士兵,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抬出城外。

昔日繁华热闹的江宁城,现在却一片死气沉沉,仿佛被乌云笼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王太医手持两块特质棉布,呈到两人面前:“殿下,唐大人,请将这棉布遮住口鼻。”

听着此起彼伏府咳嗽声,他大概有了几分了解,这场瘟疫可能是温热犯肺,肺朝百脉,司呼吸,开窍于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赵珣和唐逸谦将棉布覆盖口鼻,做好预防。

太医院的太医与当地郎中乡医对接,共同商讨治疗瘟疫之法;本地官员将赵珣带来的粮食分发给百姓,并告知皇上已派钦差大臣前来,安抚民心。

在赵珣来之前,当地官员下令禁止任何人离开江宁府,很好的阻断了传播途径,避免更多人流出江宁府,造成更大的传播范围。

府衙。

唐逸谦看着城防图,思考着在何处建立一个的疠所,用来安置已经发病的百姓,与尚未染病的百姓隔离开来。

“刘主簿,吩咐下去,把将理院方圆五里的民房全部空出来,安置已经发病的百姓,设兵看守,任何人不得离开。”

“是,唐大人。”

将理院本就是用来收治隔离病患之处,但是现在城中病患太多,光靠将理院那几间屋子根本不够,他要足够大的场所,能将患病百姓与不患病百姓完全隔离开,切断传播途径。

赵珣问:“此举倒是能减慢继续传染,那已经因病而死之人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再设下一个场所,专门存放尸体?”

唐逸谦摇了摇头,“不妥殿下,王太医说过,这瘟疫犯肺,是用过肺气传播,若是将尸体统一存放,臣担心病气流通,会传染给别的人,不能在城中存放。”

又看了看城防图,指着城外的一片空地,说:“在这,将所有尸体深埋于此,既远离百姓,又可杜绝病气传播。”

赵珣点了点头:“一切依你所言。”

城中百姓大多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这是风热袭肺,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中所致,众太医翻遍医书,在《伤寒论》中发现个可行的方子:麻黄杏仁甘草石灰汤。

麻黄能宣肺而泄邪热,火郁发之,但其性温,配以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

将熬好的汤药一一发送到患病百姓的手中,虽只是麻黄、杏仁、炙甘草和石膏四种药材,但能调和于寒温宣降,应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