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众人来说,听到荀彧的名字,既是情理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
荀彧作为颍川郡太守的半年时间内,颇有政绩,理当提拔。
只是他太过年轻了,突然拔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还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不过从他一开始任颍川郡太守之时,就是裴元峥破格提拔。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很受裴元峥看中。
既如此,裴元峥安排一个有能力的自己人坐这个位置,也很是正常。
在念完荀彧的名字之后,魏忠贤顿了顿,又接着道。
“裴宣机,任吏部左侍郎。”
“臣裴宣机领旨谢恩!”
裴宣机很是激动,当即施礼谢恩。
父亲说的果然成真了,自己真的被提拔为了吏部侍郎,而且是左侍郎。
隋唐之时,对于六部侍郎并没有划分左右。
但此次宣旨,则是特意点出了左侍郎。
说明朝廷此次是有意将侍郎之职做出区分。
隋唐之时,以左为尊。
左侍郎虽与右侍郎平级,但地位却是在右侍郎之上。
可裴宣机马上想到再过一会,父亲便会请辞户部尚书一职。
心中又是不免酸楚。
他抬起头,想要看父亲一眼。
这才发现,诸多世家子弟皆以一种不服气的目光盯着自己。
他们仿佛在说:他裴宣机能力有限,凭什么担此大任。
就凭他父亲是裴矩吗?
这时候,裴宣机才真的明白,父亲的担忧是对的。
对于各大世家而言,左侍郎之位已经没了,但还有右侍郎之位可争
至少还有一半的机会。
可是在魏忠贤念完吏部左侍郎之后,并没有紧接着宣布吏部右侍郎的人选。
而是停了下来。
等待荀彧和裴宣机谢恩之后归位。
这时候,各大世家才反应过来,吏部右侍郎之位暂缺,并没有任命。
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裴元峥还没有想好,还想看看各大世家的表现不成?
他们还在思索之时,魏忠贤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次是仅次于吏部的户部。
户部掌管全国的户口、财政、税收等等,是国家的钱袋子。
也是极其重要。
“司徒裴矩劳苦功高,继续担任户部尚书。”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裴矩的时机把握的很好,在魏忠贤念完之后,立刻起身。
颤颤巍巍地施礼道:“陛下,老臣年老体弱,恐怕要辜负圣恩了。”
他抬起衣袖,掩面泣声道:“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本该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老臣年岁大了,精力已大不如前,唯恐误了陛下大事。”
“所以,老臣只能请辞户部尚书之职。”
突然发生的一幕,显然不在杨侗得预料之中。
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要等待这些任命念完,就可以远离此地了。
可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请辞的,这可如何是好。
他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将目光聚焦到了裴元峥的身上。
“大哥,你怎么想的,给句话啊?”
“我说了又不算,你在那装什么沉默?”
片刻之后,裴元峥才缓缓起身。
拱手道:“司徒是我大隋中兴之功臣,功高卓着。”
“我相信,只有把户部交给您,陛下才最放心。”
裴矩闻言,连连摆手。
“老喽,不中用了。”
“陛下,就让臣安心养老吧,户部的重担就交给年轻人吧。”
裴矩口中“户部”二字咬的特别重。
似乎在提醒,我交出去的可是掌管财政得户部。
在场众人都明白,裴矩这话看似是对杨侗所说,但其实是说给裴元峥听的。
裴元峥微微一笑,转身向杨侗施了一礼。
请示道:“陛下,既然裴司徒决心请辞,那还请陛下准其所奏。”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准其所奏。”
杨侗马上笑呵呵道:“老爱卿高风亮节,不贪恋权势,应为朝野表率。”
“朕特赐太傅,以彰功德!”
这个突如而来的封赏,连裴矩也有些措手不及。
太傅乃是三师之一,在杨侗这一朝,还未封赏给任何人。
突然给了自己,这会不会引起裴世基的不满。
可这种时候,也容不得他迟疑。
只得当即施礼,高声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太傅快快请起!”
杨侗表现得极为热情,竟站起身来,走下了台阶。
亲自将裴矩扶起,“太傅乃国之重臣,百官之长,不必如此重礼。”
“要是你都如此,那让其他大臣如何自处?”
裴矩一怔,面色微变。
内心不由暗道:“此子竟然想要挑拨关系,妄图害我!
一侧的裴元峥也是笑着摇了摇头。
如此拙劣的计谋,竟然还在大庭广众之下用了出来。
隋唐之际,三师虽无实权,多为重臣加衔,但确是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
就这一点来说,哪怕裴仁基的丞相与裴元峥的辅国大元帅也是比不过的,一句百官之长并不过分。
可坏就坏在后一句话。
什么叫你都如此,让其他官员如何自处?
这意思是嫌裴氏父子都坐着,对你大不敬了呗。
裴矩眼珠一转,心中瞬间有了对策。
当即拱手道:“老臣仗着年龄大,竟然得到了陛下如此封赏,真是受之有愧。”
“幸好朝中有丞相与辅国大元帅两大柱石在,那老臣也就可以厚着脸皮颐养天年了。”
面对裴矩的话,杨侗只得尴尬一笑,将前者送回了座位。
而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笑着道:“既然太傅已经辞去户部尚书一职,那就需要从群臣之中另择人选。”
“各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推荐人选。”
在其说完之后,朝廷之上陷入了一种颇有默契的安静。
没有人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杨侗左顾右看,却找不到一人愿意与他目光相对。
无奈之下,他只得长叹一口气。
木讷地道:“裴帅,这个人选还是由你先来推荐吧。”
“是,陛下。”
裴元峥站起身来,接着道:“既然陛下问了,那臣也就大胆推荐了。”
“在臣率军北伐途中,有幸结识杜如晦先生,拜为副军师。”
“杜先生心中不仅有兵法,更有治世之良方,可为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