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从圣人之文武臣工,都身处乱世,礼崩乐坏之境,民不聊生,干戈四起,天下之人不为盗贼,即为鱼肉。
正是因为他们都置身于乱世,所以才看出了治乱的关键。而这关键则是,君、臣、民。他们如何做好自己,就是治乱的关键。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是句老话没错。君王做好尧舜之君,臣子做好尧舜之臣,斯民小康至天下大同,也未必是奢望。
首先的责任在于君王,而君王只有两种,要么尧舜,反之桀纣。
为什么不是尧舜,就是桀纣呢?稳稳当当的坐在中间不行吗?
马周认为,君王若非尧舜之君,必以天下为私,必聚集贪墨聚敛之臣,上行下效,荼毒天下。这样的君王不以为自己是桀纣之君,却已经成了桀纣之君。
孟子云:无官无责,进退有余。话听起来听洒脱的,但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明白了什么是官却不为官,那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官不当也罢。
可马周要说,有些人即便是做了官,但却忘记了为官之道,明知道君王施政却不去帮助,明知道天下苍生还置身于水火而不去拯救。
反而是结为朋党,鱼肉苍生,那便不是配一个官字,而是盗天下根基之贼。
李宽当然听出来,马周是在指桑骂槐,说的就是东宫和魏王之争。可这种事,他这个亲兄弟尚且说不明白,跟别说马周了。
“宾王,你想的太多了,这样对你不好。”
可马周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受陛下恩遇,夙夜匪懈,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且,脑子也不受控制地去想,有时甚至无法入眠。
马周毫不隐晦自己的政治主张,节俭、约束藩王是他向圣人进言的两大政策。
他想不明白,李宽这个历经劫难回归皇室的皇子,到底想要什么?在他的心里,是与魏王一般,还是只是想做个老实的臣子呢!
在马周看来,除了嫡子的身份,李泰根本比不得李宽,他更危险些。其已经在武功上有所建树,若是在文治上再如此,那他便能弥补出身的不足,有一争之力了。
这是一向力主约束藩王,限制藩王的马周,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收拾河南道的烂摊子之前,马周希望知道李宽的真实想法。
至于,他的话怎么说,真的还是假,马周自有判断。
“宾王,本王知道这话不是你想问的,更知道你此行的任务,还有监视本王。”
“殿下何以见得?”
马周,区区寒门官员,纵然备受皇帝信用,也不敢在礼仪上怠慢上差,更不敢当面置喙一位皇子。
摆明了,李世民对他不放心,担心李宽也盯上那把椅子。所以,让马周跟在他身边,好好看看李宽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此,李宽并不介怀,多疑是君王的通病,更何况李世民这种杀兄逼父,谋朝篡位的君王了。
李宽喜欢马周的坦诚,直来直去,对他这个丘八的脾气。微微一笑,给马周讲了一个故事“二宫并阙”。
晚年的孙权立孙和为太子的同时,又同时宠爱他的另一个儿子孙霸。就因此,倒置吴国的政坛,大致分为两派,相互倾轧非常严重。
而结果呢!孙权废黜了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且两派的所有大臣,都予以了重罚,其中就包括吴国的擎天巨柱-陆逊。
这事表面看是,孙权年纪大了,糊涂了。可实际上,却是孙权拿自己的两个儿子作为代价,以弱化能对孙氏江山产生威胁的一众家族。
虽然代价大了一些,但为了巩固吴国的基业,孙权还是这么做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人毒不相亲,伴君如伴虎,此言不谬。
李宽与其他的皇子不同,少年的坎坷经历,让他看尽了世间百态。宁可做我自己,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也不愿意去趟长安那趟浑水。
就像现在,躺在夜空下,看满天的星星,不作他想。云在青天水在瓶,求个自在吧!
人生如白驹过隙,如此地短暂,可做的无非全身适意。只是这样的日子,从他身份恢复后,恐怕是不多了。
至于李承乾、李泰之争,事关气数,在劫难逃,恐怕他俩是两败俱伤,谁都不能笑到最后。
人之一生,三五十年见分晓,他俩怕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唯愿天佑,不要让大唐,伤太多的元气。
同样仰望着星空的繁星点点,马周也跟着叹了口气:“殿下有公心,可惜了!”
马周说的可惜,并不是在可惜李宽,而是在可惜李承乾和李泰,若这两位嫡子,能够如楚王一般懂得“朝争有限,相忍为国”的道理,朝局也不会如此。
正如楚王所说,只希望他们兄弟阋墙,不要像南北朝的那些短命王朝一般,影响国家的前途!
歪头瞧了一眼一脸愁容的马周,李宽笑道:“宾王,你想的太多了。与其忧虑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莫不如戒掉这爱吃甜食的习惯。”
马周是一介寒士出身,从前真是苦大了,好不容易熬出了头。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蜜饯果子,想起苦的日子,便拿出来忆苦思甜。
被楚王这么一说,马周也是老脸一红,收起盒子,便喊过随从,让其赶快拿下去。
尴尬至极的马周,也是赶紧转移话题:“对河南道的事,殿下有什么想法吗?”
想法!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李宽,计划越是周密,越是容易出问题。
战争历来倡导反常规,重大的战役,几乎都是在地图的接缝处爆发的,所以让公鸡去下蛋,让母鸡去打鸣之类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看书喇
所以,李宽的应对策略就一个-随机应变。地方官都是长袖善舞的滑头,他们的伎俩,作过支教的马周,不应该陌生啊!
马周頟首应是:“的确,他们的手段还真是层出不穷,殿下洞察如此,臣就放心了。”
瞧着李宽面色坚毅,马周想起了陛下面授机宜时说的一番话:作为军人,一者得能打,二者得能挨。
楚王自幼在民间长大,历经战阵的洗礼,坚毅果敢,从不拘泥于形势,对于盘根错节,死气沉沉的官场,绝对是一把无人可挡的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