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臣的问题是皇家真的有亲情吗?还请陛下为我解惑!

听到李明的问题李世民不知该如何去回答,想想他李世民可是杀兄囚父登上的皇位,虽然当初是被逼无奈,可事情终究还是他做的。这个问题直插他心窝子,要是回答有亲情,可他可是杀兄囚父,要是说有亲情,可他心里一直害怕他的孩子会如他一般。

李世民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心里隐隐有些不满,这小子明显是在刁难他。

陛下,你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呢?

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你的问题,而是反问你李明,他想看一下李明的心性如何,是否真如传闻的一般平平无奇没有什么本事也就罢了,可怕的是他不仅拥有治国的才能,还把这种才能隐藏的如此之深,那么能让他选择在今日发难的原因就值得人去深究了。

李世民眼中流露出思考之色,沉声道:“李明,你曾思考过,在皇室之内,亲情是否存在?”

李明心知李世民的为人作风,他想想他李世民为兴国强盛所付出的一切,肃然恭敬地回答:“儿臣曾多次思考过此问题。臣观皇宫之中,多是兄弟相斗、臣子争权的场面,实难以说皇室有着纯真的亲情。”

李世民轻轻点头,若有所思地问:“李明,为兄弟纷争,皇族兴废,你有何见解?”

李承乾微思片刻,回答道:“皇权至高无上,身为皇族者,兄弟党争皆是求权之战。皇权背后的荣华富贵犹如蛊惑之物,使皇室之内仇隙丛生,昔日亲情渐行渐远。”

李世民满意地看着这富有睿智的儿子,声音柔和下来:“我有一结,此心中久存,李明可知为父为何。”

多年前我的父皇也曾问过我相同的问题,你可知当时我是如何回答的。

儿臣不知。

明儿,你听好,我当时的回答。

李世民皱着眉头,“家父,您总说皇室兄弟间有如常家般的亲情,为何兄嫂谋攻朝廷权位,兄弟间勾心斗角,到头来还是生死之敌?”他叹了口气,对家族的圈套多少有些失望。

李渊优雅地看着他,叹息道:“孩子啊,皇室之亲情固然有它的雪中送炭,也在求助岛屿。兄弟之间的竞争有时为了皇室的生存,但兄弟之情,父子之爱也在皇室一脉相承。”李渊语重心长地告诉自己的儿子。

“可这情谊,或深或浅,或真或假。”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倔强,不温不火地说,“执政之人都是弱肉强食,往往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渊沉默半晌,承认道:“孩子你说得对,皇室的生存困境让亲情之爱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安稳寡有,死亡寿短。这原也是朝堂的苦难。”

这时候,李世民注视着自己的父亲,却看到了一层深深的担忧,那是身为一国之君,权力与亲情共同侵蚀的痛苦。“那为什么在这个拼斗丛林中,家父您还能强忍着成为一位慈爱的父亲?”李世民温柔地问。

李渊放声大笑,语气激烈:“孩子,我也曾多次质疑,但在皇室的战斗中我早已习惯于掌控。皇室是子嗣背负的责任。执百服之衣者,忧道峻矣。确认子嗣习得圣贤之道,懈怠莫及。如此,即便在这个冷酷的皇室舞台,我或抱有一丝子嗣之慈.”

听此言,李世民眼中泛起一层涟漪,柔声道:“谢家父教诲,子嗣必恪尽职守,光耀家族。”

李渊脸上微笑,传递给憔悴的儿子一抹盎然的情感,“这,便是皇室的亲情了。”

明儿啊,我这个回答你可满意!朕不知你这些年过得如何,没有给你父亲该给你的关怀是为父的过失,但朕是一国之主,没有错。既然我回答了你的问题,那我也问你一个问题。明儿,你是如何看待朕发动玄武门政变的。

众人听见李世民让他们去评价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让他们感到十分的惶恐,以为是李明的问题惹你了李世民,他问问题来敲打他们。

李世民一脸慈祥的说:“你们放心大胆的说,今日你们所说的话只会停留在今日,放心大胆的说朕绝不会怪罪,如果你们说的对朕还会赏赐,不过朕就一个要求,你们所说的要是你们心中所想。”,

李承乾:儿臣,学识浅薄,不敢对此时乱加评价!

李恪:儿臣,学识比不上兄长,不敢对此时乱加评价!

李泰:儿臣,学识比不上兄长,不敢对此时乱加评价!

李明:儿臣......

明儿,你不要推脱,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幸好前世电视剧里说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大概原因,不然还真会打不出来,李世民说是不追究,万一说的他不乐意听反悔了,这可是皇权至高的时代,他哭都没地方哭。

回陛下,据儿臣现在知晓的情况和一下传言,儿臣分析出导致你做出决定的几个因素。

其一,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身为秦王的陛下之间的储君之位争夺。你们两个都是跟随太上皇李渊晋阳起兵而来,李建成协助李渊掌握中枢,陛下你则是领兵在外开疆拓土,里应外合,各有功勋。

同时随着大唐王朝逐渐扫清了周围伺机而动和旁观政敌,巩固了国家政权地位,陛下你的功劳也越来越大,太上皇李渊对你的封赏越来越高,直至加封他为秦王,允许陛下你开府为“天策府有文武官员,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

而李唐的天下,大多是陛下你手下将领打拼出来的,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你手下的将领大多在心里只认陛下你,而不认朝廷。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秦王打天下,而不是为太上皇李渊打天下,从而就出现了功高震主,太上皇处处打压陛下你的现状。

而你手下的将领处于这种心里想法,在看到太上皇李渊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而不是你李世民。他们就不免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认为将来李建成若当了皇帝,他们肯定会靠边站,享受不到荣华富贵。那么,他们拼命建功就失去了意义。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陛下手下的人,或明或暗都会提醒陛下你要想尽办法争取储君的地位。当然,陛下你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你与你的手下的人有着同样的想法。

而当时的陛下应该认为,自己和大哥李建成跟随父亲开创大唐王朝,李建成只是跟在李渊身边,管理内部事务,统筹后勤保障工作,并没有他领兵在外的功劳大。而太上皇李渊只是因为李建成是长子的原因,立了他为太子,这对于陛下来说并不公平。

所以,陛下你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根本原因是对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的心生不满,你认为在开创大唐王朝的基业上,自己的功劳比大哥李建成大,太子应该是你自己才对,而不是以长幼顺序来安排。

这也就是陛下你在登基后立马确立大哥李承乾为太子的原因,尽早确立太子你当时应该是别无选择,因为你得位不正需要一位太子来稳固朝堂太上皇和李建成党羽和那些在翻地封疆大吏的动荡吧,我猜测应该还有另一种原因,你觉得出现当时的皇子相争的情况,是太上皇没有说明白大事成功后的权利分配。

不不不,我想应该是太上皇感受到了你的威胁,陛下受封上将军后,除了皇位封无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