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威天龙被俘的消息便传到了京师。
此时崇祯已经消了气。
对于这个曾经跟着高迎祥起义的流寇也失去了兴趣。
大明平定关内流寇已经这么多年了,崇祯也从未下旨追究过那些曾经起义的人。
这些年里,威天龙有无数次弃暗投明的机会。
可是他全都错过了,或者说是不甘心丢掉手中的兵马。
“威天龙聚众造反,交由兵部和刑部共同审理,定罪之后便处置了吧。”
“不必在带来见朕了。虎大威平叛有功,赏其所部白银五万两。”
崇祯淡淡的说道。
帝王之心,深似海,喜怒无常。
“是,皇爷。”王承恩在一旁应着,心中已经给威天龙这个流寇头目判了死刑。
聚众攻击官府衙门,与官军对抗,占山为王。哪一条都足够将他千刀万剐了。
如果他能见到皇帝,或许还有那么一丝的生还可能。现在,兵部和刑部绝不会留情。
就看威天龙是怎么个死法了。
“枭首示众?”
“不对,太轻了,他犯得乃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估计会凌迟处死。”
王承恩站在崇祯一旁怔怔的猜想道。
不久后,威天龙被押解到京师刑部大牢之后,很快被兵部尚书李靖和刑部尚书杜如晦两人亲自提审。
威天龙见到朝廷的两位天官之后,对所犯之罪,供认不讳。
“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闯王高迎祥,麾下大名鼎鼎的义军首领老大...威天龙!”
“但求速死!”威天龙仰头喝道,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
这一幕,把李靖和杜如晦两个人看笑了。
“好,既然如此。”
“来人,给他签字画押。”
“李尚书,不如就判他一个凌迟处死吧。”杜如晦笑着说道。
“杜尚书所言极是,凌迟三千刀!”李靖在一旁附和道。
听到凌迟处死,刚刚还将脖子抬得老高的威天龙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大..大人!!三..三千刀?”
“求大人,给我个痛快吧!!”威天龙哀求道。
凌迟处死可是跟剥皮充草差不多的酷刑,受刑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带下去!三日之后受刑!”
杜如晦一拍手中的惊堂木,吓得威天龙心惊肉跳。
“大人!大人!!”
两名衙役押着威天龙前往大牢。
随后刑部尚书杜如晦入宫面圣,将对威天龙的判决面呈皇帝。
“腰斩?”
崇祯看着手中的奏折淡淡开口,“就这么办吧。”
三天后,菜市口。
威天龙被衙役押到受刑台上,此时已经双股颤颤,完全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
这三天时间里,他在大牢里一想起凌迟处死就夜不能寐。
当两名刽子手上前架着威天龙时,他口中不断喊着,“我不要凌迟处死,救命,救命啊!!”
此话一出,负责行刑的刽子手一脸懵逼。
“什么凌迟处死?就你小子也配?”
“那可是为达官显贵准备的,你?腰斩!”刽子手将威天龙按到案板上粗狂的说道。
“腰斩?!!”
威天龙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破涕为笑。
“腰斩好,腰斩痛快!”
“娘的,这人怕不是脑子有问题吧。”刽子手有些恶寒,随后喝了一口酒喷在大刀之上。
“午时已到。”
“行刑!!”监斩官将手中的令旗扔下。
刽子手高举大刀,重重的砍下。
下方围观的百姓们连忙将用手捂住孩子的眼睛 。
威天龙连惨叫声都没有发出就一命呜呼了。
崇祯二十四年底,
从京师出发经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的官道正式修缮完毕。
整个官道几乎被拓展一倍有余。
从之前的四匹马乘驾,修缮完毕之后可同时容纳十匹快马并排疾驰。
官道修成之日。
崇祯下旨命皇太子朱慈烺率领文武百官到通行仪式上“剪彩”,来彰显皇帝和朝廷对修缮官道一事的重视。
“剪彩”仪式上,人山人海,这还是皇太子第一次在百姓面前露面。
崇祯这么做为的便是给朱慈烺刷刷存在感。
毕竟自己马上已经御极二十五载了,在这个平均寿命低下的年代,保不准自己的这个皇帝哪一天就驾崩了。
是时候锻炼锻炼太子了。
对于“剪彩”一事,当崇祯提出来时,大臣们都觉得很是新奇。
不过在明白其中的含义之后全都表示赞成,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能让他们在百姓面前露露面,再好不过了。
当然不论是崇祯,还是内阁重臣们都知道,虽然不到三年,京师内的官道就修缮完毕。
可是任重而道远。
因为整个大明,本就是京师之中的官道最为完整和宽阔,这三年时间,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
施工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耗时也少。
可是其余各省的官道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有的甚至要全部重新修缮。
当初三个“五年”计划,只少不多。
“那就是咱们大明的太子殿下吗?果然一表人才,仪表堂堂啊。”
百姓们看着高台上的朱慈烺夸赞道。
“要是我家的姑娘能嫁给太子,那就好了!”
“呸!李猎户,你在这做什么春秋大梦呢,那可是太子!将来是要当皇帝的!!”
周围的百姓们哄堂大笑。
只不过猎户,面不笑耳不红。
“万一太子就看上了我家的姑娘呢!”
此话一出,又惹得人群一阵骚乱。
不过对于这个“剪彩”仪式,百姓对于修缮官道一事,更加重视。
之前可能只是因为朝廷不错的粮饷才去修的,可是今日听到那些天官们所说的官道一成能带来的好处。
百姓们心中也都多了一份盼头。
“听说东吴省的粮食一年三熟咧。”
“要是官道修成了,南方的粮食大量流入到咱们北边,粮价肯定便宜,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一些百姓们窃窃私语道。
在这个年代,百姓们首先考虑到的便是会不会饿肚子。
有了粮食在手里,他们才有说话的底气。
粮价对百姓来说,是越便宜越好。
因为朝廷收税也都是比例收的粮食,多出来的百姓们就储藏起来,饿不死就已经是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