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2405章 太子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恒大军返回长安,所有将士都被安顿在军营里。

第二天一早,就有军官招呼那些没领过军械铠甲的匈奴勇士前往军需,分派铠甲和兵械。

大魏军队装备精良,被曹恒征募到军中的匈奴勇士一路上已经是对其他魏军将士的军械铠甲垂涎欲滴。

可惜,大军没有携带太多军备,他们根本得不到配给,只能等着来到长安,由长安府库派发。

派发军械的正是诸葛亮。

看着领取军械的匈奴勇士,诸葛亮向前来交割的陆逊问了句:“太子领军讨伐去卑,为的应该是把匈奴人给灭掉,怎么反倒征募了这么多匈奴?”

“大魏可能会休兵一两年,这么长时间,被太子带回来的匈奴勇士难不成还不成家?”陆逊回道:“他们在中原成了家,有了孩子田宅,家人过上安稳日子,谁还会想着再跑到关外去受罪?很多人用不多久,就会忘记他们曾经是匈奴人,真的把自己当成中原人。”

“原来太子是做着这样的打算。”诸葛亮点了点头,随后又说了一句:“军中如今派发的军械,怕是也用不多久。他们到手之后,等到真正出征会用什么兵器,谁也说不准。”

“孔明公这么说,难不成是听见了什么风声?”陆逊向诸葛亮问了一句。

“上回蓬莱送了一些名为火绳枪的兵器。”诸葛亮对陆逊说道:“我也只是有幸看了一眼,陛下居然试也不试,就让送兵器过来的又给带回去。说是什么要让他们琢磨出线膛枪,然后再给送来。陛下有什么打算,我也是不太清楚。不过看那些兵器,和如今的兵器完全不同,用在战场上,肯定是了不得。”

枪,陆逊倒知道是什么兵器,军中猛将赵云,使用的可不就是枪。

没有见过火绳枪,陆逊只能通过脑补想象它的样子。

长枪上面挂着一根点燃的绳子……

那是什么鬼兵器?

实在没想明白是什么东西,而且凭什么在战场上可以取代如今的兵器,陆逊对诸葛亮说道:“不管什么兵器,我们现在琢磨也是没用,等到蓬莱将来弄出来了,往将士们手里一派发,也就清楚它们的用处了。虽然不想不明白新式兵器有什么好,可陛下决定投入使用,那一定是极好的。”

“那是当然。”诸葛亮说道:“譬如大炮。要是让我琢磨,弄出一些投石机什么的,我是没有问题。可是弄出大炮……”

他咂巴了两下嘴:“也就只有陛下能想到了。”

“孔明公说的是。”陆逊点头:“天下这么大,大魏能够一统,而且还能平定周边异族。一两年后,还不知会对上什么样的敌人,可我却觉着,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和我们大魏对上,他们一准不会讨到好处。说来说去,虽然有武将冲锋陷阵,文臣谋略江山,更重要的还是大魏军中经常出现别人没见过,也仅仅只有陛下才能想到的兵器。”

“伯言有没有听说,陛下最近打算修造铁路?”诸葛亮说道:“长安附近的铁路已经铺设,最先通车的一条,应该是通往河套。”

“铁路?”又一个新名词,而且陆逊也是没想明白用铁怎么修造道路,他茫然向诸葛亮问道:“干嘛用的?”

“陛下说了,铁路一旦贯通,从长安到关外,原本需要一两个月的路程,只需要三四天也就到了。”诸葛亮回道:“还没见过铁路,不过要是能够那么快的话,还真是让人很期待。一两个月的路程,三四天可以赶到。即便关外有异族祸乱,大军也可以很快杀往那里。”

“有时候我真是不明白,陛下脑子里都装着什么,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陆逊摇头说道:“这些东西,就算我想破脑袋,也不可能窥探半点门径。”

“谁说不是。”诸葛亮回道:“当年我还寻思过,扶持刘玄德可以与陛下抗衡,如今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才知道那时候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大魏的强大,可以说是陛下一个人顶起了多半。”

陆逊也点头:“孔明公说的确实是这么回事。”

俩人正说着话,一名兵士跑了过来。

到了他们身旁,兵士说道:“启禀两位将军,陛下召集早朝,请众人尽快前去议事。”

诸葛亮自从来到大魏,一直都是在承担府库钱粮这些事情,他根本牵涉不到真正的核心事务。

而陆逊,由于年纪太轻,以往也是没有资格参与早朝。

这会居然有兵士前来招呼他们,请他们去参加早朝。

诸葛亮问道:“陛下还召集了哪些人?”

“也没多少。”兵士回道:“只是多了三二十位官员罢了。”

听说早朝多了三二十人,诸葛亮和陆逊顿时明白了。

这些多出来的官员,应该都是在太子和马超出征讨伐异族的时候立下功劳的。

可他们却没想明白,为什么连带着诸葛亮,也得到了召集。

从没参加过早朝的俩人不敢耽搁,诸葛亮把分派军械的事情交给了副手,他则与陆逊匆匆赶往皇宫。

来到皇宫的时候,他们看见在前殿门外已经有好些人等候。

皇帝还没有来到,众人正交头接耳的谈论着什么。

有些人谈论的,是他们根本没听说过的事情。

当然,其中多半都是敢于早朝的官员们的猜测。

不过官员们的猜测却很精准,尤其是有人已经料到今天的早朝,二皇子将会被正式册封为淮南王。

“郭丞相到。”众人正在谈着话,一个拖长的嗓音传了过来,郭嘉在几名卫士的陪同下走了过来。

丞相在大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众官员纷纷向他见礼。

“不必多礼。”郭嘉微微笑着,虚抬起手,对众人说道:“今天来到这里的,除了早先就在朝堂上的老人,还有一些新补进来的新人。我先在这里恭贺诸位,从此进入大魏朝廷的核心。”

“过些郭丞相!”包括诸葛亮和陆逊在内,二十多名增加了名额前来参加早朝的将军和官员纷纷道谢。

陆逊发现姜维等人居然一个不落,也都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凑到姜维身边,他轻轻拽了拽姜维的衣袖,把他带到一旁小声问了句:“伯约,我们怎么会突然被召集到了这里?以往来到这里参加早朝的,不都是跟随陛下南征北战的老人?”

“应该说以往来参加早朝的,都是曾对大魏立下功劳的臣僚。”姜维小声回道:“我们能够来到这里,一是因为战功,二则是因为太子。”

“伯约是不是听闻了什么风声?”完全还不知情的陆逊向姜维追问了一句。

“确实是听到了一些零碎言语。”姜维压低声音对陆逊说道:“陛下是想稳固太子地位,让其他皇子再没有觊觎太子之位的心思,所以借着征讨异族有功,把我们这些人也都召集到了朝堂上。说的好听一些,我们这些人名为少壮派,说的不好听,我们就是太子党。”

“太子党?”陆逊错愕,向姜维问道:“但凡皇帝,最厌烦的就是臣僚结党。如今太子没有那样的心思,陛下怎么反倒扶持起他结党?”

“结党,要看对朝堂有利还是没利。”姜维回道:“我们这些人要是只手遮天,把大魏闹的乌烟瘴气,别说我们会倒霉,就连太子也会跟着遭殃。陛下要的,是能稳固太子之位,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坐的更稳。也想通过如今的做法,让我们早些适应朝堂,将来可以扶助太子执掌天下。”

明白了姜维的意思,陆逊愕然看着他说道:“这么说来,所谓太子党并非为了在朝堂上争权夺利。真正要费心的,却是在陛下后宫里?”

“怎么可能。”姜维回道:“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不断的为太子积攒功勋,跟紧了他。但凡有人试图撼动太子的地位,我们再一拥而上保全太子。要知道,真正的稳固再于守,而不是再与当着陛下的面出击。陛下虽然这么做了,可你也要知道,其他皇子哪个不是他的儿子?所以扶持太子,为的不过是大魏庙堂有个秩序,至于其他皇子,陛下可从来也没想过要对付他们。”

轻轻拍了拍陆逊的胳膊,姜维说道:“伯言战场上倒是通透的很,处置政务也是毫不费力。即便一些奇门之术,你也能应对自如。怎么偏偏在这件事上,却犯了糊涂。”

“倒不是我犯糊涂。”陆逊回道:“只是以往不愿去想这些,也没考虑过有一天自己会参与其中。”

“如今你是想参与也得参与,不想参与也得参与。”姜维回道:“从今天起,你我做事说话都得小心一些。稍有不慎,很可能万劫不复,甚至还连累了太子。但凡是人,都想往高处走。可惜却没几个人能明白,高处不胜寒。站得高望的远确实没错,可一旦掉落,也是摔到粉身碎骨!”

俩人站在距人群较远的地方小声说话,远处又一个拖长的声音喊道:“太子到!”

听见喊声,他们扭头看过去,只见曹恒换上了一身朝服,气宇轩昂的正往这边走来。

陪在曹恒身旁的,正是二皇子曹毅。

身为太子,曹恒的朝服和曹铄的颜色一样,都是以黑为底。

只不过他朝服上的图案,不像曹铄的那么显眼和那么的大,相比起来要小了不少。

跟在曹恒身后的曹毅,则是穿着一身绛红色的官服。

自从曹恒被册封为太子,他领军征讨异族立下无数功劳,在三军将士之中也树立起了威望。

同时曹铄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把他往高处推。

如今才太子,在大魏朝堂上,已是举足轻重,很多官员甚至认为,曹恒在今天的早朝之后,会成为继皇帝之下的第二掌权者。

官员们纷纷向曹恒见礼,曹恒也拱着手给他们回礼。

来到前殿正门,曹恒带着曹毅站在正门左侧,等候着曹铄的来到。

每逢早朝,皇帝总是会姗姗来迟。

这也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一朝国君,要是早朝来的太早,臣子们还没到,反倒是他在前殿等着大臣,必定会扫了国君的威风。

曹恒在大殿门外站好之后,远处又传来“皇帝驾到”的喊声。

皇帝的銮驾在一群卫士的护送下往这边过来。

身穿朝服的曹铄坐在銮驾上,微微闭着眼睛,出现在臣僚们的眼前。

臣僚纷纷躬身行礼,齐声喊道:“叩见陛下。”

曹铄睁开眼睛,朝他们抬了下手:“不必多礼,随我进殿。”

他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从他的神色中,根本看不出喜怒。

自从登基为帝,曹铄越来越发现,身为皇帝,绝对不能让臣子看出自己的息怒,否则有些人就会利用这些做出故事,从而出现溜须拍马或者是暗中中伤等事。

皇帝也是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弄的清楚明白。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有人说出来是这样,而换个人说出来,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朝堂厮混的久了,很多臣僚都能学会看皇帝脸色办事,说皇帝喜欢听的话。

久而久之,必将闹的乌烟瘴气朝堂不安。

掌握了让他们看不出息怒的能耐,臣僚没办法从他的脸上判断喜欢听什么或者不喜欢听什么。

无论怎么说,都不知道对错,只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曹铄也可以同过这些,从中做出权衡,以此来决定该如何抉择。

进了大殿,众臣僚山呼过后,分为两列在朝堂的两侧坐好。

秦汉时期,臣子入朝,大臣都是坐在两侧。

曹铄并没有废止这种礼数,他反倒觉着后世那位想要和臣子区分个尊卑而在朝堂上把臣僚座椅撤了的皇帝,不是闲的蛋抽筋,就是心眼小的像芝麻一样。

臣僚分座次落座,曹恒的座位则是在曹铄左侧下首,而曹毅只能与大臣们坐在一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