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起来,白智宸到底不如白隽胆大。

白隽留在并州不还朝,除了公务和健康方面考虑之外,另一重隐忧——他担心一旦回到长安,会被吴杲随意寻个理由荣养起来,从此再也无法回到并州。

白隽有十足的把握,白智宸不会被清算,但实在保不准吴杲的猜忌之心,会不会对自己“下手”。

如今太子位空悬,大小王下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局势扑朔迷离,白隽实在不愿在这混沌之时,贸然下注。

豁出命救了一场险些烧到中原的战火,却让白隽从此后坐冷板凳,叫他如何甘心?

为此,白隽不光把儿子,连堂弟一起打包送去长安,以此表达他的最大诚意。

徒留他一人在并州吃糠咽菜!

此刻的大部队中,除了各种“官方”人员,还有一些民间人士,比如自称是卢照齐州发小的卫钦等人。

他们编入兄弟俩的亲随队伍,赶上了这趟顺风车。

卫钦曾听葛寅说起长安、洛阳的繁华盛景,此次游历,自然不能错过。

卫钦过往只在各种集体场合中,多次远远地瞥见过吴越的身影,但那仅仅是匆匆一瞥,未曾留下深刻的印记。

真到了军中,托卢照的福,卫钦甚至得以近距离目睹吴越与人摔跤的场景。

这场对决,与其说是摔跤,不如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打闹嬉戏。

起初其乐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随着气氛的逐渐升温,玩笑的界限被不经意间跨越,两人之间的嬉闹渐渐演变成了真刀真枪、火花四溅的较量。

话说到这里,另一位当事人是谁不难猜出——范成明。

大军返程之际,众人仿佛卸下千斤重担,轻松愉悦地氛围弥漫在每个角落,原本潜藏在心底的顽皮与不羁便悄然显露。

但当吴越三下五除二将范成明压倒在地时,瞬间让周围的观众瞠目结舌,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顶着太平坊六罴的名头,但作为南衙第一猛男范成达的亲弟弟,范成明的体格颇有几分猛将之姿。

再者段晓棠对这帮“混军功”的文职将官,要求只有一个——撤退的时候能跟上队伍。

折算下来的训练强度并不低,如今的范成明早就没有当年那么“虚”了,否则他不可能在张句谋反时第一时间反击、撤离。

反观吴越,身形不显山露水,甚至有些单薄。虽然子承父业,领兵有方,却从未因勇武而闻名于世。

甚至有了屡战屡胜地战绩之后,关于他个人武艺的传闻依旧寥寥无几。

世家子弟多爱扬名立万,且出名要趁早。若真有几分能耐,岂会藏而不露?

但无论吴岭还是吴越,都未曾有过此类炫耀之举。

以至于卫钦在坊间听到的传闻便是,吴越空有其名,没有半分其父之勇。虽然领兵,却从未上阵过。

从秦景和卢照的只言片语中得出,可以得知这的确是实情。

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吴越已经快和柔弱不能自理这个词挂钩了。

天选弱男是也!

卢照微微张了张嘴,似乎被眼前所见的一幕震惊得一时语塞,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找回自己的声音,用一种难以置信且略带讥诮的语调小声说了出来。

“范二,也学会趋炎奉承?”给上司放水了!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天家自古以来便有着搜罗天下奇人异士的传统,聚于宫中,以供皇家御用。涵盖,经、史、子集缀文、楷书、庄、老、太乙、篆书等各个领域,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棋博士、棋待诏,前者主要负责教授宫人棋艺,后者地位稍高,或有机会与帝王对弈。

这些人可以说是天底下棋艺最为高超者,可没有人会迂腐到非要与皇帝一较高下,争个输赢不可。

若非要践行棋道,公平比试,那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大汉棋圣看着你罢了!

棋博士、棋待诏们深谙宫廷中的生存之道,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地放水,创造种种机会的让皇帝赢棋,让他从中获得自以为的进步和满足感。而他们也得以保全自身,继续在宫中安稳度日。

输要输得体面,输得不动声色。真正是输棋比赢棋还难!

大家都是靠本事吃饭的人,卢照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范成明也学会这种弄臣的把戏了。

转念一想,范成明升官拜将,似乎靠得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战功,的确和传说中的“弄臣”有些相似。

秦景淡定地说道:“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水平。”

吴越独自住在王府,但范成明在营中,刚才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一点水分没有。

吴越的个人武艺不出众,但也没到拖后腿的地步。

对于外界贬斥他的传闻,吴越不知道还好,若是知晓,那大概就是他特意放任为之的。

右武卫从上到下践行“苟道”,向来是藏锋多于露刃,旁人压根不清楚他们究竟有多少底牌。

诸位正式将领中,除了范成明在外跳得欢,武俊江因为各种八卦为人熟知,加上某些奇葩操作,一度让外人以为,论武功他排第一,才能将那么多议论压下去。

实际上,右武卫最能打的人,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宁岩。

当然,这是特指在秦景来之前。

右武卫虽是一支露出獠牙的虎狼之师,但某些时候,他们装起缩头乌龟来,也像模像样。

其他人可以当旁观者置身事外,唯独和双方关系密切的范成达,这会脸色是肉眼可见的不好了。

这种水平,和小孩过家家有什么区别。

范成达缓了好半天,不紧不慢地说道:“七郎比二郎更用功刻苦。”

虽然当初吴岭不给儿子留面子,让吴越和六罴一起参与测试,但吴越的测试结果是最好的。

加之吴越相当“惜命”,此后习武更是日日不辍,但限于天赋,也只能练成如今这样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现在轮到范成达在心底纠结,范成明究竟是怎么在自己的严格教导下,长成今天这副混子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