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七十五章:破釜沉舟

银商行的兑换马不停蹄的开始进行。

门外站着的公侯们也心思各异。

赵庸拉了拉郭英,郭英又给冯胜使了使眼神,三人正打算转身,凌汉拉住了冯胜。

“咋了?”冯胜回头问道。

凌汉面色一板:“老夫也要进去看看!”

冯胜一翻白眼:“咱又没拦着你,去呗。”

“同去!”

凌汉一甩袖,气呼呼的道。

冯胜切了一声:“还老臣呢,脸皮这么薄!”

李文忠左右看了看,才发现刚刚站在自己周围的人不见了,远远地看见冯胜几人的背影,李文忠气急了,跺脚道:“特娘的,不叫我!”

几人结伴,走到门口的时候,赵庸回头问道:“你们身上有纸钞吗?”

冯胜和郭英都摇了摇头。

开玩笑,好歹是公侯,出门怀里都是揣小金鱼儿的,揣纸钞干甚?

凌汉面色有些难看的从怀里掏出一把纸钞。

好家伙,好几十张。

“这是朝廷上个月的俸禄。”

面对几人疑惑的眼神,凌汉有些无奈的道。

朝廷的俸禄都改成一半赏赐的物品,一半是纸钞,凌汉为人刚正不阿,身上除了这一把把的纸钞也是再也没钱了。

摸出这一把纸钞的时候,冯胜几人的眼神有些感慨,如凌汉这样的臣子,他们几个老家伙是赶不上的。不过也不见得他这样有什么好的,他为了清名,自己则是为了儿孙富贵,只能说,追求不同。

“走吧,咱们也进去看看!”

冯胜抓着一把纸钞,老气横秋的背负双手走了进去。

那模样,跟他平日里去逛花楼的时候有异曲同工之妙。

刚进门口,几人的目光顿时就有些呆住了。

“这……这特娘的是官衙?”

“如此精美奢侈的官衙……,这比我家里的堂屋都要气派了。”

整个银商行采用复式二楼设计,进门先看到的是一个鱼池,鱼池里喂养着十几只金色的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往里面走,是大厅柜台,上半部分用琉璃,琉璃上开了几个小孔用于传话,和现代取钱时候的设计一样,还是采用的凹槽型取款口,这是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整个大厅地面用的是磨砂石板,层高一丈,上封顶吊顶的结构,顶层开有天窗,铺设有琉璃瓦,地面平整光滑,屋顶高大阔气,在大厅两侧是等候厅跟包间,用于接待顾客。

两侧还有可以上二楼的楼梯,不过二楼还没有开放。

刚进来,迎面就有一个身着浅蓝色汉服的年轻姑娘打招呼。

“贵客您好,您是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小姑娘行礼,声音柔柔的问道。

冯胜‘嘶’了一声,心里一下子瘙痒起来,这小姑娘模样周正,礼数周全,尤其是浑身那股子待人亲善的魅力,老冯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忙笑眯眯的凑上去:“小娘子……。”

话音落地,几个锦衣卫便已经走了上来。

小娘子临危不乱,微微离开自己的书案,朝着冯胜微微躬身:“贵客请自重。”

‘噗,哈哈哈……。’

郭英已经笑出来了。

就连凌汉都扶额,生怕别人知道自己认识这个二货。

冯胜脸色一黑,正要发怒,却看到三个熟悉的人从银商行大门口徐徐而入。

瞬间,冯胜赶忙道:“那个,姑娘啊,我们换银币,换银币。”

“好的贵客,前面已经有三百七十二个客人在等候,这是您的号牌,等前台的人叫到您的号码的时候,您就可以上柜台办理业务了,祝您办理愉快。”

说完,姑娘便转头看向后面的人,道:“下一位!”

……

“老三,按照你这么说,你这也算是破釜沉舟了。”

朱元璋换了一身寻常人的衣服,和朱标朱棡三人一起出行。

朱棡点了点头:“爹这个词用的不错,这确实算是破釜沉舟,如果一百六十万全部兑换完毕还没有将纸钞的兑换趋势给稳定下来,那么纸钞这个事情,就只能再从长计议;了。”

朱标也叹道:“虽冒险了一些,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若只是将纸钞和银商行一次性推广,所造成的的影响怕是不足如今的三成,但随着纸钞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此时推出银商行,反而能让人看到朝廷的决心。”

“纸钞之政,势在必行!”

毫无疑问,不管是朱标还是朱元璋,都尝到了甜头。

在百姓生活越发稳定的今天,历经洪武六年到现在的三年时间,百姓吃饱已经不是大问题,只要不遇到灾年,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开发也成了必要的政策。

没有经济,百姓们还是会活的很原始。

其实说到这个,朱棡心里有些感激自己穿越到了朱元璋儿子身上。

换做其他的皇帝,是不可能希望百姓的生活过的如此顺遂的,不管是多么开明的皇帝,只要出身在贵族或者军阀,都只会希望自己的子民越愚昧越好。

愚昧到他们不识字,不知礼,才能更好的掌控。

让他们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让他们每年为了几口饱饭挣扎,拼命,掌握百姓富庶到贫穷的度,就可以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

这一点,不管是明后期的嘉靖,还是清中期的乾隆,都是这么做的。

但,老朱不会。

他真正希望百姓过得好。

吃得饱,穿得暖!

他有信心有能力相信,百姓即便是吃饱喝足,也不会反他的朱明王朝。

他所提防的,他所警惕的。

从来都只有文官和武勋。

百姓,他不防。

走进大厅,朱元璋也着实惊艳了一下,抚须道:“这是水泥修的?”

“是,前后不到一个月就修好了。”朱棡点头。

“好啊,若是以后不用木材就能修建这么牢靠的房子,百姓们就有福了。”

木材如今越来越难找,好的房梁更是难求,水泥取代木料,一是成本降低,二是节约木料。朱元璋看过大同那边的建筑,基本上工厂和一排排的小平房都是水泥做的,整齐划一,干净整洁。

朱棡微微一笑:“爹放心,水泥一物以后会逐渐流向民间,给百姓修建屋舍,尤其是在修建防水的沟渠上面,此物可谓是神物。”

朱元璋嗯了一声,随后便看到坐在那边等候厅的冯胜几人。

朱元璋笑了起来:“这几个老杀才来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