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颠人志 > 第161章 改良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毕飞升真的那么做了?”

临安,太尉府,董太尉笑着问,却不打算得到回答,因为他的死士都是哑巴。

挥退死士。

董太尉背手站在竹林前,嘴角带着笑意。

管家前来禀报:“朝廷临时通知明日大朝会。”

“临时?”

“是圣人的原话,有天大的喜事,不得不召开。”

“我们这位道君皇帝真是有趣,记好不记坏,景国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不召开,现在为了这所谓喜事,倒是召开了。”

管家不敢评论。

次日,天还未亮,百官等在殿外,所幸已是春日,因此不太算难熬。

诸位重臣在这个原本休沐的日子里,见到了他们效忠的皇帝陛下。

他换了一身打扮。

一身让朝廷中大部分人几乎昏过去的打扮。

然而本该对这身打扮大加批判的大宗正却目不斜视,自百官入殿,就有人发现了,这位贾家的宿老视线落在虚空一点,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思绪中,时不时露出扭曲的笑意,看上去要疯。

百官心中打鼓,糟糕,皇帝是有备而来。

一个清瘦的人影越众而出,北伐派代表,有名的纯臣独苗,御史沈濯缨毫不意外地当着皇帝的脸开始:“陛下何故身穿旧朝衣冠!此非礼!”

仔细看的话,他走路的样子有些跛。

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换了一身衣服的关系,冠冕珠帘之下,他的声音也同他的面孔一样有些飘渺,说了一大桶,又是用典又是借喻的,总结下来就是:

“沈濯缨,你的身体最近还不错吧?我的好臣子,那思帝、太宗皆是身着龙袍,戴十二旒冕冠,唯独到了太上皇那一代,才改革了服制。

当时说是为了节省内廷耗费,但也不见得他在其他地方省下多少,说到底是身体虚弱,嫌弃这繁复穿着。

那我的身体也不好,但这十二旒冕冠乃是委托巧匠特殊定制,能够有助身心,而不觉疲累。所以今天,只是把服制再改回来而已,这也是朝会要议的第一件事。”

皇帝说得情真意切,但沈濯缨是个茅坑里的臭石头脾性岂能轻易放过,他仿佛不是刚从大理寺管牢那边出来的一样,继续没有眼色地劝。

皇帝抬抬手,示意知道了,又问沈濯缨,最近家里吃得怎么样,听说你经常去附近农庄里帮忙春耕,不知今日春耕情况如何。

太古怪了!

众臣心中哗然,虽说自从好彩楼建立以后,他们也听无方人送给官人几本书,也做好官人不按常理出牌的表现,但前几次朝会下来,官人倒是出乎意料地正常,原来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

沈濯缨不想被支开话题,表示我们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

皇帝来一句:“农为天下之本,然农事辛苦,即使有修者监测天象,也是力有不逮,多少人倒就倒在一口饭食上,众爱卿,你们说,如果有亩产千斤,甚至数千斤的水稻,那该多好啊。”

大部分官员,说句不雅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在想屁吃。

别说数千斤了,就是接近千斤,也得靠擅长水木道法的大修者不眠不休地照看着,天下有几个这样的昆仑境修者?

但不屑与鄙夷凝固下一秒就凝固在眼中,他们想到一种可能。

沈濯缨的反应飞快,也不和皇帝纠缠什么礼制问题了,直接问:“陛下何出此言,难道,难道这种奇事能够实现吗?”

皇帝:“这几天朕一直在小院子里种地,消息瞒得很好,爱卿们,都以为朕在读书吧?所谓知行结合,光死读书也不行,现在不是水稻丰收的时节,但为了能够确保能够与众爱卿、天下百姓分享这个好消息,不如现在就去那水稻田中看看,任意挑选四个修者,只进行作物催熟,看这水稻能亩产多少斤,如今正值春耕,虽然是第一批新种,但也要适当的拨出土地,让百姓试种啊!”

“陛下!”

董太尉一声,将所有官员神游的心思全都震回了现场。

“这新种,可是无方所研制?”

“正是,价钱同普通种子一样,乃是利民之举。”

眼见有些官员下意识开喷。

董太尉又问:“确有千斤?且凡夫俗子也可种的?”

“自然。”

众臣又是一阵沉默。

皇帝如今的行动效率快上不少,当即起驾,同百官浩浩荡荡朝着试验田而去。

有意思的是,这个小院外还有其他的宫人,甚至外廷,如国子监,太常寺等人。

与交头接耳的其他人相比,百官之中还是寂静无比。

董太尉抬眼观察,只见平日最喜欢在别人身后嚼舌头的管太师也僵着脸,一言不发。

试验田很快就到了。

董太尉抬头,没有任何举动,只是站在原地看皇帝挑了几个大家心里都有数的,绝不会任何水木道法的修者去催熟水稻。

由绿转黄,金灿灿的水稻在正午的光下,于清风和水波的摇晃中,弯下腰,因为实在是太过沉甸甸了。

就算用肉眼看,都能看出至少千斤的产量。

周围的交谈声也消失了。

能站在这里的人,或是没有顶聪明的,但绝对不会像蠢人一样,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大宗正早就酝酿好了情绪,长歌当哭,泪洒稻田。

“天佑吾皇!天佑万民啊!”

随着这个信号发出,场上便哗啦啦跪倒一大片:“天佑吾皇,天佑万民!”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澄黄的麦浪映在众人眼中,如同一条通天大道。

若隐若现的作物气息嗅在鼻间,如同让他们提前体会流芳百世的欣悦。

这一刻,什么无方、什么衣冠、什么商队、水道,统统不重要了,有的,只有滚滚而来的利益。

董太尉的头更低了几分,不希望别人看到他眼中的情绪。

道宋完了。

景国也差不多了。

由农业课题组,结合杂交知识与通用灵气学基础选育出的新型稻种,成功在这一天登上历史舞台。

而同批次的麦种,则压在景国这端天平上。

刊登相关信息的报纸发售,还没摆好,全被哄抢一空。

并且在人为的努力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达大江南北。

毕飞升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走妹子!去陈家吃饭!直——咳咳,不吃光他家大米,我心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