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雄军 > 第110章 董象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君义到义乌后,见到丁汝璋与许嘉胤。

丁汝璋是原东阳巡检,相当于巡警大队的队长,为人豪爽,与许都一样,嫉恶如仇。

许都虽出生书香世家,却喜欢舞刀弄棒,与丁汝璋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

而许嘉胤是许都的书童兼护卫,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武艺高强。

许嘉胤虽不苟言笑,却是个心思细腻之人。

钟君义告诉他们该如何隔离,如何生产自救。

组织兵丁民壮,一村一里隔离,由村保长里正,统计人口,按人口分发粮食。

如无必要,不得外出流窜。

由里正保长带队,组织村民剃发沐浴更衣,烧毁旧衣物,棉被等有可能隐藏跳蚤,虱子等纺织物。

家禽家畜统一圈养,安排专人管理,其他人等不得靠近。

各村要积极生产自救,前期要迅速烧制一些木炭石灰,木炭用来做简易的口罩,石灰用来对排水沟,茅厕等进行消毒,以防止蚊蝇滋生。

发现皮肤发红,体温异常者,要迅速隔离,并排查与其密切接触者。

告诉各村保长里正,这也是对各村保长里正的一次考核。

等疫情过后,如果那个村出现饿死者,杀。

疫情防控不力者,撤职。

疫情防控的标准,为村里减员情况,村民剃头比例,村民疫情后的精神面貌等来评判,优秀者为县职候补官员。

收购村民在疫情期间,生产的木炭、石灰,简易口罩、自制衣物等物资。

让百姓疫情期间有收入,也为防止疫情扩大,做适当准备。

交代一切后,钟君义赶往杭州,到巡抚衙门找到董象恒。

董象恒一开始听说东阳发生瘟疫,心中暗自窃喜。

可听说钟君义来巡抚衙门,开具通关路引后。

就皱了一下眉头说:“钟公子,不过是一群乱民,那里发生瘟疫,我们更应该加强封锁才是。

这可是削弱他们的天赐良机。钟公子要本官开具通关路引,给他们运送物资,这和通敌有何区别?

钟公子可以不顾及朝廷的非议,但本官毕竟是朝廷命官,这要是被有心人抓住把柄,本官恐怕要死无葬身之地。”

钟君义气恼的说:“董巡抚,东阳发生瘟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粮造成,虽有乱匪,但也只是少数,那可是数百万大明子民。

再说,数万感染瘟疫的乱民,要是没有吃食,一旦强行闯关,以如今大明的官兵,恐怕未等开打,官兵就会跑的无影无踪。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把瘟疫传到一个地方,到时候想要控制,就更加来不及了。”

历史上正是因为朝廷一直对东阳的封锁,东阳发生瘟疫,在许都感染去世之后,丁汝璋与许嘉胤带着感染的大军一路逃窜,让浙江瘟疫横行。

董象恒因此革职下狱,而接任的黄鸣俊还是按此策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让浙江人口损失过半。

不过他们运气不错,几个月之后,李自成就攻入了北京城,大明王朝灭亡,他们也就被放了出来,两人竟然都得到善终。

董象恒说:“钟公子之言,虽有道理,可反贼不除,物资最终都落入其手。

东阳若真发生瘟疫,必定是人心惶惶,而如今江浙一带除金华府外,民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

钟君义听不下去了,冷冷的对董象恒说:“董大人还真会睁眼说瞎话,浙江粮价十两一石而不得,高出他省数倍,百姓四散逃亡。

这就是董大人的民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

董大人怕收了豪绅诸多好处,便于其兼并土地吧?”

董象恒大怒,说:“你不要血口喷人,造成江浙粮价居高不下的原因,钟公子心知肚明。

以往江浙的粮食,都是从湖广运来,而今湖广被反贼曹操占领。

江浙没有粮食,才会有如此高的价格。

钟公子,本官听说那反贼曹操,也是您的部下,别在这假惺惺的充好人。”

钟君义冷冷的说:“董大人,罗汝才占据湖广,但并没有对粮食禁运。

反而是董大人自上任以来,以通寇的罪名,查抄了好几家粮商,董大人为此赚得盆满钵满,完全不顾数千万百姓嗷嗷待哺。

董大人,人在做,天在看,我可是听说,福建郑家在温州府,今年就购置数十万亩良田。”

“你有何凭证?

钟公子,就算郑家购置了数十万良田,那也是正常交易,与本官何干?”

“与你何干!董大人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这也就是崇祯这个昏君,不明就理,若是换了任何一个皇帝,你都不知道要死多少次。

君义来请你开具路引,只是不想多起事端。

如今湖广五百万石粮食物资,已经到达无锡。

另外还有罗汝才的五万大军,你开不开路引,君义倒要看看,董大人拿什么来,查抄这批粮食物资?”

“你…你目无朝廷…”董象恒气的语无伦次。

郑芝龙给他的任务,是帮助郑家收购三百万亩良田。

温州府靠近福建,而且也靠海,自然是海贼出身的郑家首选,但温州府同样是山多地少,而且还有个诚意伯。

诚意伯那可是于国同休的大家族。

想侵占他们的土地,几乎没有可能。

而浙江世家大族众多,特别是北部与杭州湾一带,想要收购他们的土地同样不现实。

所以才把目光,投向浙江中部的金华府。不想激起了许都为首的起义。

随着东瀛的天主教叛乱,郑芝龙意识到,想在东瀛获得巨大利益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而自己手下几万部下,要是指望朝廷,不用多久,就可能分崩离析。

郑芝龙不得不为今后,如何维持而做打算。

但土地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时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出卖自己的土地。

董象恒的做法,就是打击粮商,哄抬物价,人为的制造粮荒,从而逼迫农民卖地。

作者以往看了许多关于明末的穿越小说,穿越者为了赈灾,提高粮食价格,以吸引商家向灾区运粮,最后成就丰功伟绩。

但实际上,在明末,商人地位低下,绝大多数商人,都是官绅的附庸。

而天灾给官绅兼并土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兼并土地,官绅肯定不会为一点点蝇头小利,去得罪当地的豪绅。

这也是崇祯初年,陕西已经连年干旱,而官府搪报上,却是一片祥和,最后引发王朝覆灭的农民起义。